澄怀观道画为寄
2021-06-01赵瑜汪雅雪
赵瑜 汪雅雪
摘 要: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美学中不仅帮助人们获得审美体验,而且还能教人以思辨,领悟人生。所谓澄怀观道画为寄,作为当代新安画派的传承画家之一,赵瑜将心中对美的追求全部寄托在其画作当中,画作不仅气韵生动、铿锵有力,而且赋有人生哲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学 新安画派 赵瑜 人生哲理 现实意义
赵瑜,自号梅居士,喜读《庄子》,因受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妙句所触动,题斋名为“化蝶堂”。先生从教退休以后寓居芜湖,以作山水画为寄,襟怀恬淡,萧然自乐。赵瑜的画作理念传承自“新安画派”,这一画派“主要是以黄山、白岳以及徽州山水为创作灵感。”{1}下文将以赵瑜三幅国画新作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着的美学意蕴。
一、《溪山无尽任君游》
新作《溪山无尽任君游》是一幅六尺直幅的山水画,具体见图一。画中山峰耸翠,瀑水奔流,山间小路蜿蜒曲折。近处,石桥宛如一条玉带横系于山谷之间,桥边水畔一丛青竹郁郁蔥葱生机岸然,掩映于石桥之间。桥上游人如豆,往返流留于青山白水之间。看着那川流不息的瀑布溪流,从石桥孔间一泻千里,似雄狮咆哮,如烈马奔腾。恍惚间,令观者也感到自己仿佛跻身在画中,于众多游客一道,漫步在悠长的石级之上,耳畔水声哗然作响,震耳欲聋,真正心驰神往,如痴如醉。而看见那山腰之间的一角小亭又让人胸臆舒缓,复归平静。真是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让观者心中油然生出溪山无尽的感觉来。我忽然悟出,中国山水画中的山水不独为山水,也是人的写照,昭示人的精神,那石阶上行走的游人即是画者的灵魂,是庄子梦蝶般的物化,山水的精神与人的精神高度契合。形、境、道三位一体,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区别。既能让人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心灵上的愉悦,又要让观者悟出其中的道理,获得人生有益的感受,中国山水画也。此幅山水画中,“天人合一”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点缀的人物在空灵的山水环境中显得很渺小,但很和谐。画中的情境似乎暗示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务必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的老庄之道的核心就是“无为”。对于“无为”,画家有两种解读:一是无法为。如一个人想在短暂的一生中学会所有的东西;人类想要弄清天宇里的所有星星,那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另一种是无需为。本来就完美的事物越为越低劣。如本来就很清秀的山水里人为地立上许多超大型的雕塑,无疑会大煞风景倒人胃。这幅画里正体现了画家清静无为的意识:像画中这样的幽美景象似乎越来越少了。古朴的山水田园诗境也快要消失殆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画家所作也是表达了净化环境,优化生态的良好愿望,让芸芸众生能够在“无尽的幽雅环境中”尽情地呼吸着天然氧气,欣赏着大自然的奇巧造化,享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生存福利,让更多的人增强美化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从这点来看这幅画就有了较强的时代感。
二、《松壑幽远图》
图二名为《松壑幽远图》,该作于2019己亥年付梓。画中首先明显感受到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都说画家是通过画笔将自己心中感受到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色彩等媒介表现到画中,整幅画作上映入眼帘的全部是郁郁葱葱的松林,枝叶扶疏。并且自上而下,犹如一道黑色的瀑布迎面涌来,气势磅礴之感不言而喻。再细看,沟壑纵横交错于成片的松树林中,有如行云流水一般婉转。想象一下走入这样的画布之中,于松林沟壑之中给人清幽宁静的美感。再把目光放向远处,群山缭绕,若隐若现于云雾之中。至此,画作题目中的“松”“壑”“幽”“远”的意象全部体现出来。
若无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憧憬之情,怎能绘制出如此画作?当然如果仅仅是想要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那么作者也就有失新安画派作家的职责和担当了。其次作者想要表达的第二个情感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美景首先是热爱,然后才会上升到敬畏。满篇的松林掩映之下,作者只描画出两三栋房屋,而且还是半裸露半隐蔽的状态,可以说房屋的笔墨占据整幅画的极小的比例。房屋在这里就是人的象征,在画布里面,作者想要呈现的就是纯粹的自然之景,而在这样蔚为大观的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在通过这样视觉感十足的对比,作者意在突出自然的威力无比,告诫人们要对自然充斥着满满的尊敬和膜拜。人类经过不断地演化和努力,掌握了越来越高的科学文化技术,但是纵使有了再多的知识与技术,面对一切自然的惩罚,如洪水、龙卷风、地震、海啸等还是无济于事,无法与之对抗。所以善待自然,敬畏自然,并不是掌握了多少财富和文明之后对自然的一种施舍,而是善待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积福。
在充分理解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歌颂和敬畏之后,再进行深层次地挖掘: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我们可以断定作者想要表达的第三层面的愿景,就是呼吁人们要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及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作者借助画中描绘的壮阔的自然美景,来反衬现实中我们生活的环境。现在除了一些旅游景点,极少看到蓝天白云和参天大树,像画中这样美景实不多见。很多当局环保意识不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对大片原始森林乱砍乱伐,而且由于乱排乱放,白云飘飘的景象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工厂排出来的废气毒气。人们在用自然破坏的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依照目前有限的科技水平,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其他还有什么意义呢?俗话说破坏容易建设难,自然界经过它自身的净化轮回才产生焕然天成的美景,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美!再者,现在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出行旅游时更多选择自然美景的地方而非人造景观,那么保护自然环境就更无需多言了。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值得每一个人去身体力行。
三、《文士赏秋图》
图三为赵瑜近作《文士赏秋图》,画作上方的题诗:“霜落林端万壑幽,白云红叶入溪流。朝来尚有寻真至,共向山亭领素秋”。显然此幅作品描摹的就是文人墨客钟爱的秋色。画作中可以看到层峦叠嶂之中枫叶飘飘,一条幽径穿梭于山林间,一个文人经过溪桥,沉醉在秋色里,他要到高处的山亭和友人共同感受秋天那真挚而朴素的情怀。
古人总是伤春悲秋,所谓悲秋,因为秋天是万物丰收的时节,人们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会与自己的一事无成进行对比,感叹时间流逝,就会产生为时已晚的悲悯之情。可是在作者眼里,秋天犹如天真的孩童一样,有着朴素纯真的品质,与他想要追求的那种品性不谋而合。不悲秋反而颂秋,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说的不就是这样吗?“在绘画创作中,他总是寄情山水。”{2}画作中的文人就是作家本人的化身,漫步溪桥,越发沉浸在霜叶如花,枫林尽染的美景中,一时忘却了脚底的步伐,当回过神来记起与友人的山亭赏秋之约时才又重新出发。虽然没有描绘出与友人的登高望远的景象,但是从题诗中可以窥见,作者与友人闲谈漫步,时而高谈论阔,时而驻足美景美色。同为志同道合之人,都对秋天抱有别样的情怀。现在的社会日益浮躁,作者向往纯真,励志追求质朴纯真素雅的高洁之趣,而这样的真善美不就映射在秋日之中吗?而且经过春夏的历练,万物才能在秋天成熟。秋日中硕果累累的景象也给作者以启迪,作为一名画家,不经历持之以恒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坚持,哪能收获炉火纯青和栩栩如生的佳作呢?除了勤奋努力以外,如果不撷取自然的灵感,哪能一触而发地进行创作呢?秋日的美景给予作者创作的灵感,秋日的内涵又启发作者领悟人生的哲理。这样的秋日在作者眼里是弥足珍贵的。
结语
“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3},澄怀观道,便能在一个美的世界里,辩证地看待美,充分地享受美,实现天人合一的审美最高境界。赵瑜把自己对美的感悟和理解淋漓尽致地融入到其山水画中,可以说他的作品就是他本人心境的写照。窥探其作品,我们得知赵瑜就是一个淡泊名利,有着高洁志趣的人。欣赏他的画作不仅能够唤醒我们的审美意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提炼出人生哲理,与此同时对当今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为美就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天地之美才为大美。赵瑜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新安画派的创作理念,还结合时代特点把美学这个概念置于生态系统的大环境中考察,力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尽管环境日益恶劣,但在赵瑜等艺术家以及我们普通大众的努力下,相信美学这朵不屈的生命之花依然会慨然绽放。
注释:
{1}趙谦.国内“新安画派”研究综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8(3):112-116.
{2}汪雅雪.新安派画家赵瑜名作《浮丘晚渡》品鉴[J].魅力中国,2019(47):封2.
{3}陈建.“澄怀观道”—物象世界中的心像呈现[D].安徽师范大学,2018.
注:本文系2020年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美学视域下徽州地区书画名家研究,编号:2020KYR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