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也可学党史
2021-06-01彭敦运
彭敦运
4月4日,大雨滂沱。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项英的铜像前人山人海,虽说每年清明时节这里的人都很多,可今年尤其多。我走进青龙山公园时,只见举着红旗、扛着花篮,打着雨伞、穿着雨衣等候祭奠项英的队伍已经排到接近公园大门了,队伍中有战士、警员、干部、大学生、工人、农民,还有几个班的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许多人在雨中录制着视频,许多人将视频发到抖音,许多人在对比着不同的视频作品,推送着各种各样的评论。
看着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种对英雄崇拜的气氛又回来了,不同的是,空中多出了许多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抖音,多出了许多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悼念辞。
我收住雨伞,走出队伍,边走边大声地喊道:“各位,各位,请给我们的‘未来让开一条路,雨大了,让孩子们先去开展活动啊。”
听见我的叫喊,密密麻麻的人群,突然向两边分开,孩子们也有序 地默默向前,带队的学校领导向我这位“公园的管理者”点头致谢,一个正在拍抖音的孩子,将镜头一下子对准了我。他们哪里知道,我与他们的老师一样,也是一位站在讲坛上的“园丁”。
● 我们也要学党史
那还是一个月前,一群人围住了班主任,争看着手机里的《董必武》,王老师已经是第5遍播放这个抖音了,可是学生们就是不肯罢休。没办法,她只好第6次点开。
“为什么不用白板呢?”我上前轻轻地问。
“今天,线路出了一点状况,只能用手机的‘微屏播出了。”
“发给我,我帮你一起播放。”
“好,马上转发。”
早已放学的校园里,这两部手机还在不停地播放,每人足足又播了七八次。
“王老师,我们也想学党史。”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是啊,王老师,您跟校长说说,‘我们也想学党史!”
我抬眼一看,几十双小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我:“我们也想学!”他们错把我当成了新来的校长!
我听过许多党史课,也讲过多节党史课,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学党史,但是,小学生自发地要求学党史,在我的教学生涯和四十多年的党龄中,这还是第一次。
仅仅是抖音引发的粉丝猎奇,还是学生真诚地需要?
我和王老师有意识地做了点调查,结果大出我们的意外。
“爷爷叫我问问老师,知不知道我们这里早年出现过哪些共产党的英雄?”
“外祖母想知道葛达的故事。”
“艾凤林是真人吗?”
“江夏的第一个党支部是在‘五里山吗?”
……
王老师有点儿懵,为什么这些与党史相关的内容,都是网上查不到的内容啊?
我突然明白了,家长们叫孩子带给学校的问题,都是“党史”怎样接上“江夏地气”的内容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夏出现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叫“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它是全国最早的中共六个小组之一。这个组织及其成员,以及以后开展的活动,与我们家乡的关系到底怎样?家长们想知道。
可是,教科书上没有,万能的网络上也没有,于是,家长们只能求助于学校,求助于老师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校就是社區的文化辐射中心,老师是懂得一切的“大腕”。
通过什么途径求助?“大手”们抓住了“小手”,热切地表达了他们的期盼。
其实,“小手”们在传递这种期盼时,也萌动了“自己也想知道”的诉求。
原来,人们对英雄的崇敬,人们心里对党史的渴望,在我们这样的革命老区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且这种渴望随着共产党百年诞辰的到来越来越迫切。所以,几则与党史相关的抖音,一下成了热捧。
难怪大雨中的青龙山公园,来了那么多的小学生和幼儿。
党史教育走进校园,呼之欲出了。
● 永远青葱的故事
要比较中学的革命史,没有哪一所能胜过武汉中学。
这所著名的学校,坐落在江夏县城(武昌)的粮道街275号,也就是涵三宫项英故居的隔壁。不知道的人不会想到,今天这所省级示范中学当年竟然是由几个穷书生借钱办起来的一所私立学校。
那还是1919年1月底,鄂西靖国联军总司令蔡济民被川军杀害,知情的董必武,特地从鄂西赶到上海向孙中山报告实情,没想到与张国恩、李汉俊、詹大悲等不期而遇。这样,4个湖北同乡就天天泡在一起谈国事、论前途,在创办报纸失败后,就商量着怎样办学,以教育来救国。
回到武昌,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他们在涵三宫租到了几间教室和几间可供学生住宿的民房。
为了凑齐办学经费,董必武、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刘觉民等每人认捐了20元。可是,当大家把钱摊在桌面上时,董必武却一时拿不出来,没法子,他只好脱下皮袍送进当铺换了20个大洋。那时,春寒料峭,滴水成冰,要不是同事借了几件衣裳给他御寒,他还真不知道该怎样熬过那个冷得出奇的寒冬。
1920年4月10日,私立武汉中学正式开学了。学校的一切事务由董事会负责,不过常住学校、实际主持教务的还是董必武。
受聘的教师有陈潭秋、江文波、倪季端、张国恩、刘鼎三、李缄三、刘质如等,个个出类拔萃。有时,因专题教育需要,董必武也邀请黄负生、刘子通、钱介磐、陈荫林、李汉俊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来校讲学,恽代英和李大钊也曾来校做过讲演。在这群进步知识分子的悉心教育下,武汉中学声名鹊起,后来还出了不少人才,曾指挥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以及任新中国驻蒙古大使谢甫生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那时,董必武、陈潭秋、陈荫林、钱介磐、刘子通、黄负生等人,除了坚持正常的课程教学,还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新青年》《共产党》《星期评论》《觉悟》等刊物,带领他们主办了《武汉中学周刊》,自编《政治问答》,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陈潭秋经常对学生说:“如果我们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不懂得十月革命,就等于瞎子聋子,找不到路。”像这样开明宗义的教育,哪所学校敢做?
走进校园的党史教育,通过《江夏往事》,把这些红色故事与学生的需要链接起来,不仅夯实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师生知道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红色故事,而且催生了许许多多传递这种故事的抖音。王老师初步调查发现,这种再创造的抖音竟多达120多个,而这些在不同人群中传播的再生故事,主题素材几乎都源于围绕江夏往事进行的“文化反击”“五四风雷”“开天辟地”“团旗猎猎”这几次讲座!
面对扎根在校园的生机勃勃的党史文化,深有感触的校长任贤广说:“我们是第一个高举党旗进入《江夏往事》的师生团队,也是第一所呼唤党史教育的小学,向校园文化注入红色基因,向抖音注入党史教育,既是课程开发的亮点,也是精神育人的需要。小学生学习党史,不仅可行,而且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