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2020年某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分析

2021-06-01乔红英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埃希菌食源性大肠

乔红英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公共卫生科,河南 安阳 455000)

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仅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就导致约220万人死亡,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社会问题[1]。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2010—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上海、广西、四川等6个省、市开展的急性胃肠炎调查显示,初步估计中国每年有约2亿食源性疾病病例[2-3],食源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食源性疾病监测是国家为了更好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防控能力,而开展的一项多部门联动的监测工作[4]。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可早期识别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食源性健康损害,同时可为政府制定和调整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5-6]。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河南省七部门于2010年联合下发了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河南省第一批10所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之一,连续开展了此项监测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数据,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两项内容。

1.2 病例选取标准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病例。腹泻指每日排便≥3次,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

1.3 病例信息采集肠道门诊、急诊科、消化内科等接诊医生对符合主动监测定义的病例进行信息采集,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饮食暴露史等,每天通过医院信息化平台填写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公卫科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进行直报。

1.4 病原学检测按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检测方法,开展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诺如病毒等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阳性标本送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认。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692例,送检标本641例,58例检出阳性,阳性率9.05%(58/641),共检出62个阳性菌株。所检出病原体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最多,共29株(46.77%),其中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20株、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株,其次依次为诺如病毒、沙门菌、志贺菌,分别占27.42%(17/62)、22.58%(14/62)和3.23%(2/62)。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见表1。

表1 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报告统计

2.2 人群分布监测病例中男309例(44.65%),女383例(55.35%),男女比为1∶1.24,年龄9 d~96岁,41~60岁和21~4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0~5岁阳性检出率最高,为30.77%(20/65),占总数的32.26%(20/62)。病例职业主要为农民、离退人员、学生和家务与待业人员,阳性检出率以幼托和散居儿童最高。见表2。

2.3 时间分布监测病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于5—11月,其中以6—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共计370例,占病例总数的53.47%(370/692)。阳性检出率以4、12、10、11月较高,分别为26.67%(4/15)、21.74%(5/23)、20.0%(6/30)和18.03%(11/61)。见表3。

表2 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人群分布

表3 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时间分布

2.4 饮食暴露史可疑暴露食品以混合食品为主,共205例,检出阳性率以蛋与蛋制品为最高,为33.33%(5/15)。可疑食品加工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最多,共245例,占35.40%(245/692),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散装、家庭自制、预包装及饮食服务。进食场所中以家庭占比最大,占69.36%(480/692),家庭和饭店阳性检出率最高。见表4。

表4 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饮食暴露史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和重要措施[7],医院是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前沿“哨所”。本研究2018—2020年医院主动监测数据显示,41~60岁和21~40岁年龄组上报病例数最多,可能与这两个年龄段人群在外工作、就餐机会较多,易接触不洁食物有关。21~40岁年龄组人群多工作繁忙,可能忽视食品安全问题;41~60岁中老年人群,食用家中的剩饭剩菜也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0~5岁儿童报告率较低,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童就诊率不高有关。致病菌阳性检出率以0~5岁为最高,可能因儿童消化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易受到有害因素侵害,且该年龄段儿童缺乏食品卫生与安全意识,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的估算报告》,估算<5岁儿童占全球食源性疾病死亡人数的30%[8];>80岁年龄组检出阳性率居第二,与患者自身免疫和消化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病例涉及职业广泛,以农民最多,与金华市的监测结果[9]一致,可能与农民就餐环境较差、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等因素有关,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农民就诊人群较多也是原因之一。阳性检出率以幼托和散居儿童为最高,原因同上述0~5岁年龄组。

病例报告时间多集中在第二、三季度,与既往部分报道[10-11]基本一致。6—8月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53.47%(370/692),原因一是湿热天气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二是高温天气人们喜食生冷食物,如食用存放不当的食物,极易引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12]。

可疑暴露食品以混合食品为主,原因可能与人们饮食结构多为混合、患者回顾病史辨别和归类偏差有关,其次为水果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等。阳性检出率以蛋与蛋制品为最高,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乳与乳制品等,此几类食品系动物蛋白,在加工、存放、食用等各环节受病原菌污染和变质的可能性较高。加工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最多,与全国监测分析数据[12]一致,原因多与有些家庭不注意厨房卫生、生熟食物混放、食用前又未充分加热、一些人喜食生冷食品等有关,散装和餐饮服务次之。散装和家庭自制食物阳性检出率最高。散装食品多是拆零销售或裸装食品,暴露外界受污染机会多。进食场所以家庭占比最大,家庭和饭店阳性检出率最高,饭店阳性检出率高的原因之一,是有些饭店受利益驱动,轻视清洁消毒环节。

病原分布以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占46.77%,其中以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致泻大肠埃希菌在各种食源性疾病病例中均可检出,提示该菌食物污染的机会多、覆盖面广,应高度关注[13]。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使食源性疾病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提示,0~5岁儿童、农民是食品安全特别关注对象,重点加强21~60岁年龄段人群、家庭自制、散装食物、餐饮服务业、家庭进食场所的食品安全风险点管理,个人需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餐饮服务业需加强清洁卫生管理,注意食物的安全储存、生熟分开等,夏秋季需重点宣传和监管。同时,医院公共卫生科需加强腹泻病预警、报告和粪便标本送检督查,除强化本院培训力度外,建议上级部门针对哨点医院拓宽培训层面,对儿科、消化内科、急诊科等可能收治食源性疾病患者的重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哨点医院主动监测能力。疾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对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各级部门应加强对居民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基本防病意识。多部门联防联控,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埃希菌食源性大肠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县级医院2016年至2018年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