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及语义特征分析

2021-06-01滕济民唐七元

文化与传播 2021年6期
关键词:壮语台语语素

滕济民,唐七元

一、语言所属地概况

百济镇地处南宁市邕宁区南部,位于南宁东南,与钦州市钦北区邻近,原属于灵山县,1951年划归原邕宁县。当地绝大部分人口为壮族,镇上街道有部分1949年以前从钦州市新棠镇等地迁来的汉族人口,他们使用钦北地区的本地话,但对百济当地壮语影响不大。百济壮语在当地被称为“三乡土话”,通行于百济、那楼、新江三镇,属于壮语南部方言,即台语中支方言。三镇内部壮语稍有差别,本文仅对百济镇的壮语进行描写分析。中年以上的当地人基本都会说南宁白话,但1949年以前出生的一代人多为单语者。百济壮语存在一套较为完整的汉字读书音,是近代由南宁平话借来,通过旧私塾传承至20世纪70年代。当地人并不会说平话,这些音经过演变后完全融入壮语的音系。当地人使用这套汉字音来转译汉语词汇,而不是直接使用南宁白话或普通话的发音。亲属称谓词中的汉语词素、词汇所使用的发音均与读书音相同。

二、原始台语的亲属称谓及义素分析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词义的区别特征。百济壮语亲属称谓由若干个含有相同、相近或相反义素的词语连结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独有的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场。

对现代壮语进行研究,须从原始台语出发,通过对比观察其发展变化。因此,在分析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前,首先要对原始台语的亲属称谓词进行分析。下面将以表格的方式,对原始台语的基础亲属称谓词进行义素分析,义素设置参照周庆生(1990)[1](1994)[2]的研究并进行增加修改。

表中横行的序号代表的义素分别是:

①为“称谓人性别(+男,-女,±男/女)”;

②为“辈分(+长辈,-晚辈,±平辈,++表长两辈,--表晚两辈,以此类推)”;

③为“族系(+父系,-母系,±父/母系)”;

④为“亲疏(与本人及血亲比较,+直系,-旁系,--隔辈旁系)”;

⑤为“血姻(+血亲,-姻亲)”;

⑥为“长幼(与本人及同辈血亲比较,+长,-幼)”;

⑦为“使用者性别(+男,-女,±男/女)”。

本文采用李方桂(1983)[3](2011)[4]构拟的原始台语音系对台语词汇进行描写,声调ACBD转用国内学界常用的1234表示调类,写为正常格式,而调值以右上角小标数字表示。

原始台语的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如表1。

现代壮侗语族的语言中,单个词不区别性别的称谓,若要区分,一般在称谓词后增添表示男女词汇来组成复合词,如曼谷泰语“弟”(转写,现代读音 [nɔːŋ45tɕʰaːi33])[5],直译则为“弟/妹+男”。另外,“媳”“婿”二词则会与不同辈分的亲属称谓结合来表达其配偶称谓。通过上表分析,可将其特点总结为:

1.称谓的数量少,每个称谓代表的亲属较多;

2.无曾祖辈而有曾孙辈;

3.没有区分直系和旁系的称谓;

4.没有区分血亲和姻亲的称谓;

5.祖辈及男性年少于父母的称谓区别父系和母系,其他的称谓词不区别父系母系;

6.“孙”“侄”同称。

这个分析结果与何霜的研究[6]稍有不同。除了“夫”“妻”二词有使用者的性别差异,其他词汇都没有使用者性别的差异,说明了男女性别在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地位还没有太大的差别。

三、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的义素分析

相比于原始台语,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的义素新增了一个:⑧使用方式(+面称,-他称)。

表2列举记音采用音值记音法,百济壮语存在因调分韵的现象,阳调字及内爆音声母的韵其元音较高或增生介音-u-、-i-,音系可参照李心释的研究[7]。

表2 百济壮语的亲属称谓词语义分析

壮语 国际音标(标注汉字) 汉语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weŋ42(兄) 兄/堂兄 + ± + +/- + + + ±ko42(哥) 兄/堂兄 + ± + +/- + + - ±ɬaːu45(嫂) 嫂 -± + - - + ± ±ʔaːu42 弟/堂弟 + ± + +/- + - + ±nuːŋ34 弟/堂弟 + ± + +/- + - - ±nuːŋ34ɬem45(~婶) 弟妻/堂弟妻 - ± + +/- - - + ±nuːŋ34liːu332 弟妻/堂弟妻 - ± + +/- - - - ±tɕe45moːi31(姐妹) 姊妹/堂姊妹 - ± + +/- + ± ± ±tɕe45(姐) 姊/堂姊 - ± + +/- + + ± ±tɕe45fu42(姐夫) 姐夫/堂姐夫 + ± + +/- - + ± ±moːi31(妹) 妹/堂妹 - ± + +/- + - ± ±moːi31fu42(妹夫) 妹夫/堂妹夫 + ± + +/- - - ± ±ke11jiaːŋ42 夫 + ± + + - ± - ±me31juɑ31 妻 -± + + - ± +±lik31 儿辈 ±- + + + ± ± ±lik31ɓuɑːu332 儿子 + - + + + ± ± ±liːu332 儿媳 - - + + - ± ± ±lik31ɬaːu42 女儿 - - - + + ± ± ±ku42je34(姑爷) 女婿 + - - + - ± ± ±laːn42 孙辈/侄辈 + --/- + +/- + ± ± ±laːn42ɓuɑːu332 孙子/侄子 ± --/- + +/- + ± ± ±laːn42liːu332 孙媳/侄媳 - --/- + +/- - ± ± ±laːn42ɬaːu42 孙女/侄女 - --/- + +/- + ± ± ±laːn42kʰuːi332 孙女婿/侄女婿 + --/- + +/- - ± ± ±ȵuɑːi31ɬɔːn42(外孙) 外孙 ± -- - + + ± ± ±ȵuɑːi31ɬɛːŋ42(外甥) 外甥 ± - - - + ± ± ±ȵuɑːi31ɬɛːŋ42nuɑːm332 (外甥男)外甥子+---+±±±ȵuɑːi31ɬɛːŋ42ni34(外甥女) 外甥女 - - - - + ± ± ±ȵuɑːi31ɬɔːn42liːu332(外孙~) 外孙媳妇 + -- - + - ± ± ±ȵuɑːi31ɬɔːn42ni34(外孙女) 外孙女 - -- - + + ± ± ±ȵuɑːi31ɬɔːn42ku42je34(外孙姑爷) 外孙女婿 + -- - + - ± ± ±lan45 曾孙辈 ±--- + + + ± ± ±lan45ɓuɑːu332 曾孙子 + --- + + + ± ± ±lan45ɬaːu42 曾孙女 - --- + + + ± ± ±piːu45weŋ42(表兄) 表哥(父系) + ± + - + + ± ±piːu45ko42(表哥) 表哥(母系) + ± - - + + ± ±piːu45ɬaːu45(表嫂) 表嫂 - ± ± - - + ± ±piːu45tʰuai31(表弟) 表弟 + ± ± - + - ± ±piːu45tɕe45(表姐) 表姐 - ± ± - + + ± ±piːu45tɕe45fu42(表姐夫) 表姐夫 + ± ± - - + ± ±piːu45moːi31(表妹) 表妹 - ± ± - + - ± ±piːu45moːi31fu42(表妹夫) 表妹夫 + ± ± - - - ± ±

壮语 国际音标(标注汉字) 汉语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piːu45pɛːk34(表伯) 表伯 + + + -- + + ± ±piːu45mu34(表母) 表伯母 - + + -- - + ± ±piːu45ɬok55(表叔) 表叔 + + + -- + - ± ±piːu45ɬem45(表婶) 表婶 - + + -- - - ± ±piːu45kʰu34(表舅) 表舅 + + - -- + ± ± ±piːu45kʰu34mu34(表舅母) 表舅母 - + - -- - ± ± ±

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中固有词对原始台语的继承:*ja3>ja31;*mɛ3> me31;*luŋ1> lʊŋ332;*na2>nuɑ34;*ʔau1>ʔaːu42;*pa2> pa45;*bi1>pʰei332;*nueŋ2>nuːŋ34;*liu1>liːu332;*lɯk4>lik31;*hlan1>laːn42;*ɡʱɯei1>kʰuːi332;*hlen2> lan45。这些词汇只是在语素上有所继承,但具体的语义已经发生变化,可以从上下两表的对比当中体现出来。部分固有词词素及其语义:ke11“老”,ɓuɑːu332“男”,ɬaːu42“女”。

四、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语系统的特点分析

(一)汉语影响的程度深

百济壮语受到汉语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在词语更替上,部分原始台语的固有词完全被汉语词取代,甚至连造词语素都消失,如*pu3“祖父”、*ta1“外祖父”、*tai1/hjai1“外祖母”、*bɔ3“父”、*ʔa1“小姑/姨”等,完全被汉语词汇取代。南宁平话有对父母称谓避讳的习俗,以“叔婶”代“父母”,这影响到了壮语,造成台语原本表示“父”的*bɔ3消失,而后为了表达“真正的父亲”,又借入汉语的te42(爹)来区分避讳用的 ɬok55(叔)。

在语序上,绝大部分纯壮语词和壮汉合璧词以及所有纯汉语词采用“定中结构”,只有少部分纯壮语词和壮汉合璧词采用壮语自身的“中定结构”,如 lik31ɬaːu42“女儿”。台语原本的伯舅、姑姨、兄弟、侄甥、孙等是不分父系母系的,百济壮语通过引入借词的方式,尤其是引入“外”“表”系列的称谓,区分了父系与母系亲属,也相当于将原本只有一层的亲疏关系拓展到了两层。“表”系列的称谓都是汉语借词担当,说明这个体系的称谓完全是由汉语影响而来的。在原有的壮语称谓结构上借入了汉语的一系列称谓,扩展了原本的结构,也缩小了原本不分直系旁系的称谓词的语义,使之只能表示直系称谓。

受南宁本地汉语平话语言习惯影响,百济壮语出现了“面称/他称”的语义差别,进而产生了“使用方式”这个义素。为对应南宁平话的间接称谓老子、老娘等词,百济壮语产生了ʔoŋ42ke11、me31luɑːu34等词。“父”“母”产生背称是为了处理“父母称叔嫂”的歧义现象,“公公、婆婆、岳父、岳母”这些姻亲称谓是对应汉语产生的,面称还是不作区分。

(二)固有词汇的保留与调整

汉语对百济壮语的影响虽然很广泛,但并不是彻底的。例如,汉语借词基本取代了幼于父母的父辈称谓,但在表达长幼的父辈称谓中,固有词用于表达“长”,而“幼”基本由汉语借词来表达,如lʊŋ332为“大于母亲的舅舅”,kʰu34(舅)为“小于母亲的舅舅”,pa45niaːŋ332为“姑妈”,ku42(姑)为“姑姑”,原本的*ʔa1废弃不用。

汉语影响得不彻底的另一个表现为语素的不对称性。语素的不对称性是指本该出现相同语素的一组词语,却出现了不同语素,例如“女婿”kʰuːi332的单独成词的构词能力被借词 ku42jɛ332(姑爷)取代,只能在“孙女婿”laːn42kʰuːi332中出现。原本表达“小舅”词义的nuɑ34也被kʰu34(舅)取代,只在“小舅母”的nuɑ34liːu332当中则保留。

原始台语的“孙”与“侄”同用一个词*hlan1,侄孙不分。百济壮语依旧能保持原本台语的“侄孙不分”,但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侄”所对应的“伯”“叔”称谓词汇已经由汉语词汇所替代,进而原本表达“叔”词义的ʔaːu42降格为“弟”的词义。另外,百济镇壮语也有从孩称(名从幼称)的用词现象,这个现象在历史上应该加速了ʔaːu42由“叔”向“弟”的转变。伴随ʔaːu42的转变,与“叔”平级的“婶”的含义也出现降格为平辈的现象,nuːŋ34ɬem45(~ 婶)成为 ʔaːu42的配偶词“弟妻”。但这个现象还只出现在男性使用者中,没有扩散到女性使用者,因为laːn42的“外甥”词义已经被汉语借词 ȵuɑːi31ɬɛːŋ42(外甥)分走,因而女性对于 “弟”概念依旧使用nuːŋ34,“弟妻”用 nuːŋ34liːu332。表示“妻子”的 me31juɑ31,在原始台语中二者原本为“母+祖母”,在百济壮语中这些词义基本消失,成为女性配偶的称谓,类似汉语的“老婆”的语义演变。但表示“丈夫”的ke11jiaːŋ42则是百济壮语自身产生的新词。

原始台语的兄弟姐妹使用*bi1、*nueŋ2二词加上性别词汇来区分,不直接区分性别,而汉语则是长幼性别都加以区分。受影响后百济壮语借入了“兄”“哥”“姐”“妹”等词,nuːŋ34的语义则缩小限定为“弟弟”并且只是女性用语,pʰei332只在组合 pʰei332nuːŋ34“兄弟”中使用,不再作为成词语素。

语素不对称的原因是汉语词汇不断侵蚀而取代原有的固有词,造成了许多固有词的消失,但汉语词汇并未彻底取代所有的固有词,造成某些语素在某些词里消失,在另一些相近词语中仍然保留。汉语的影响虽然强大,但百济壮语仍然顽强地保留着自己的一些阵地,因此形成了这一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

(三)内部的创新

原始台语基本没有“使用者性别”这一差异。汉语里一般来说只有“岳父”“岳母”“公公”“婆婆”这类姻亲称谓词才会出现使用者性别的限定,基本没有出现同一称谓男女用语的区别。包括上文提到的“弟”“弟妻”,如今百济壮语在表示“兄”“弟”概念时,出现了男女用语的差别,男性称 weŋ42、ʔaːu42, 女性称 ko42、nuːŋ332,进而使得“表兄”“弟妻”称谓也出现父系母系的差别。“兄”是南宁平话所用的词汇,“哥”是西南官话以及广东传来的白话所用的词汇,这里的男女用词差别也体现着女性语言使用者易变的特点。这个“称呼方性别”的义素是百济壮语自我新产生的,也没有在整个系统中扩展开来,只是少部分词汇存在。

五、结语

整体而言,百济壮语新产生的称谓词多是由汉语借词或汉语称谓的意译来表达。这套称谓体系又比一般的汉族称谓体系要大,尤其在母系长辈的长幼区别和同辈称谓使用性别等区别上要比汉语多出一些的称谓词,说明百济壮语在保留自身的亲属称谓的结构上,再加上汉语的称谓结构,然后将其类推扩大。

亲属称谓词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类词,百济壮语亲属称谓词由简向繁的演变体现了南宁地区壮汉语言在词汇、语义、语音等方面的交流影响。亲属称谓词的语义分析为研究南宁地区壮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语言学方面的参考。

猜你喜欢

壮语台语语素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台当局担心“台语生存危机”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民族的,才是最具魅力的
民族的,才是最具魅力的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