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雄狮精神” 培育“好教师”团队
2021-05-31仲尧明
【摘 要】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本着“唯真唯实”的校训,强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建设高品质师资队伍过程中,以“三层九级”梯队方案规划教师成长,让教师有序发展;以岗位聘任制引导教师自我修炼,提高教艺;以“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再燃烧工程”三个工程对教师进行分段激励;以制度建设推动长效管理,保障教师队伍持续良性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引领团队高品质发展。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发展;岗位聘任制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1-0044-04
【作者简介】仲尧明,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江苏苏州,215011)总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我校(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位于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区域,毗邻狮子山。自建校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形成了以“唯真唯实”校训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狮山文化”。我们努力将“雄狮精神”贯穿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全过程,使优秀成为师生的习惯,使优雅成为师生举止的标准。近年来,我们立足校本实际,不断拓宽师资培育渠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三层九级,有序发展
建设一支高品质教师队伍,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实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程,出台《三层九级教师梯队建设方案》,为全体教师量身定制专业上升的阶梯,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进行有机整合,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层”是指区、市、省三个层次,在教学竞赛、职称晋升、荣誉申报等方面为教师营造积极进取、公平竞争、透明管理的成长环境。九级是指校骨干教师、校学科带头人、区教学能手、区学科带头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拔尖人才(名师)、市领军人才、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教育名家等九个级别的骨干教师称号。每晋升一级,学校都会在年终绩效发放上予以奖励,引导教师积极追求自我发展。
教学竞赛比的是教师的真功夫。为了让教师既能站稳课堂又上得了赛场,学校创设多种条件,广开各种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帮助教师在实践中长才干。实践的历练让广大青年教师敢上市级公开课,能上对外展示课,争上区级示范课,普上校级研讨课。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校内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活动,使校内的比赛常态化、制度化;赛后组织名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情况进行全面点评,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创优争先,使一批青年教师从校内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进而在市、省级比赛中收获好成绩。“十三五”期间,我校教师获得12个省级奖项,有42人在苏州市各类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
职称晋升靠的是教师的综合实力。学校及时公布职称晋级的相关条件要求,提醒教师提早准备、补差补缺,力求教学履历无瑕疵、教学实绩不虚浮、业务材料够硬气。学校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42人,占教师总数的45.5%。学校的职称晋升工作逐年常态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职称看实力、能者都可上的良性循环。
骨干称号、荣誉评定,比的是教师的能力与贡献。评优评先的目的是优化管理、激励进取,给优秀者荣誉,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校的评优评先以教师自主申报为基础,组织学术委员会量化评比,学校党政联席会认定后公示上报。让出线者名副其实,未上者明白差距。
二、岗位聘任,强身健骨
站好讲台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不是成为高层次的花瓶。我们实行岗位聘任制,给用人部门以自主选才权,真正让能者上、庸者下。学校实行三级聘任的方案,首先是校长室组织部门、年级中层管理干部竞聘,与年级组签订管理与教学的相关协议;其次是年级组聘任班主任;最后是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落聘者可以参与教辅岗位的竞聘,如果仍落聘,则作待岗处理。
岗位聘任制使教师从入职开始就尽力站稳讲台,积极提升自我,快速成长为校级教学骨干。在岗位聘任过程中学校出现了多个年级、多个班级争聘同一名优秀教师的现象,这样的局面也深深刺激了那些可能落聘、待岗的教师,提醒他们,如果不能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岗位聘任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旧习,改变了教师体制托底的认识,也让一些青年才俊快速成长为抢手的教学骨干。如严玲玉老师2016年工作,任教2019届高三成绩显著,2020届高三立即留聘。高三语数外大多是单班,而年级组却安排严玲玉教两个班的英语,她很惶恐,但学校给予其充分信任。她也终于不负所望,所教班级高考成绩很优秀。这样大胆的用人方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三个工程,分段激励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各校都很重视,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青蓝工程”,但青年教师经过三年或五年的培养后出师了,其成长期并没有结束。让青年教师继续获得发展的动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实际情况,启动了教师发展的三个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再燃烧工程”。
“青蓝工程”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但流于形式的多,导致新教师大多处于一种自然成长的状态。我们也看到一些学校对新教师的使用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求“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稍觉不满意,就来个“末位淘汰”或“转岗就业”。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一是专业成长,二是精神成长,二者缺一不可。忽视精神成长,漠视新教师对教育的态度和情感,这是拔苗助长。其实,新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他们的爱和理想,对教育的美好体认和幸福感受,是其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因此,我校的“青蓝工程”除了有常规的教学“七认真”考核外,还在“师傅把舵带飞领航”“名师辅导增供营养”“青年论坛互学互帮”“压实重担根深苗壮”“赛考代训火炼金刚”“教学展示拔节生长”等六个方面下功夫。比如,我校的新教师在正式上岗前都要经历实习和实训。学校教务处在他们上大学时为他们安排实习老师和实训指导老师,正式入职后教科室再为他们指定领航师傅,一位新教师往往要接受几位前辈教师的指点,学校这么安排就是为了让新教师能博采众长。不仅如此,学校所有“老教师”的课堂都向新教师开放,每位新教师每学期听课都超過150节,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是新教师的“师傅”。
“名师工程”是为青年骨干教师打造的成长工程。学校把有发展意愿与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为他们配置发展导师,量身定制个人发展规划,补弱补缺;这些青年骨干定期向发展导师汇报成长情况。每学期学校都要安排各种活动,给青年骨干教师“加餐”。我校有一位省级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一位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历史、语文、英语、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6位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有两位省、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还有10余位苏州市名师共同体成员、培育站导师。这些名师组织的研讨活动,我们都鼓励和要求青年骨干参加。如今我校40岁左右的青年骨干中已有赵睿英等3名教师成长为苏州市拔尖人才;仅2020年我们就有11位教师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3人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
进入壮年期的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专业上有着较高的威信与较大的影响力,但在遇到发展瓶颈后易进入发展倦怠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这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再燃烧工程”正是为这些教师定制的。根据各位资深教师发展的具体状况,学校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措施:对那些在学术上已有发展基础的资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实行骨干再提升激励,让这些教师能够积蓄力量,产生突破瓶颈的勇气;对那些教学功力深厚却不愿在学术上有进一步发展的教师,学校着重养其锋芒、用其特长,发挥其在学科竞赛辅导、新教师培养方面的作用;对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则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在开发校本课程、建设课程基地上施展才华。
四、制度保障,长效管理
隨着集团化办学的推进和办学规模的扩张,教师管理成为我校良性发展的保障性工程。为此,我校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师发展管理机制。
一是健全教师发展部门。首先,健全教科室组织,使教育科研工作从教务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得到强化,突出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发展思路。其次,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配合教科室开展教研、科研、培训等活动,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独立发挥学术鉴定和评估作用,同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提供前瞻咨询。最后,成立集团教师发展中心。立足集团层面,以三个工程为抓手,统筹协调集团的教师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是完善教师发展制度。学校落实继续教育制度,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学反思制度,改革评价奖惩机制。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落实和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制定《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完善《教科研管理细则》《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激励广大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和提升专业层次,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形成教师“我要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项目引领,高品质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给现实的课堂教学带来挑战。我校以项目为抓手,引领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
一是以新课标为指针,抓好“原味·灵动”高效课堂教学的特色打造。教务部门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突出教学以生为本、以学科为本的教学原味,形成“突出生命本位让学生成为主角,找准生活坐标让教学亲近生活,抓住生成特色从解构走向建构”的“原味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师生形成互动、课堂氛围生动的“灵动”教学效果。
二是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加强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建设、跨科学习、学科融通。2017年,我校的“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学程实践研究”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集中教师的智慧开发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7年4月,我校“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优化统整的研究”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在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情境体验和实践动手,开发多种资源,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在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上下功夫、见成效,课题组成员收获很大。
三是以“狮山文化”为主题,抓好系列研修活动。我们积极开展主题系列研修活动,有每半年一次的学科德育案例评比和教学观摩,有综合课程沙龙与教学展示,有每月一次的结对学校线上研讨,实现以文化哺育人,以活动锻炼人。
四是以课程基地为抓手,抓好学科团队建设。我校有省、市级课程基地各一个,在建设课程基地过程中努力培养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综合提升教师素养。依托“资源循环技术与环境保护”省级课程基地,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师视野,打造综合实践课程。依托“诗意姑苏”市级语文课程基地,统整大文科阅读资源,挖掘学生潜力,以文学社、朗诵社、演讲社、戏剧社为基础,以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展演、诗词大会等形式,开展综合学习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