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实验:教学现场中教师研修新机制

2021-05-31胡存宏严瑾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

胡存宏 严瑾

【摘 要】项目实验是教学现场中教师研修的新机制。它以师生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勇于开拓和创新变革为精神文化,让教师成为教学现场的知识创造者,从而带来教师成长的生态改变。

【关键词】项目实验;教师成长;研修新机制

【中圖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1-0017-04

【作者简介】1.胡存宏,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南京,210029)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严瑾,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南京,210029)校长,高级教师。

教学,是从已知世界出发,前往未知世界的探索之旅,教师和儿童是最为重要的旅伴。然而,教师的探索该如何与儿童的探索呼吸与共,是旅程中最基本的问题。身处复杂现场的教师需要适切性的导航系统,从而使教学之旅充满幸福的意蕴。这种导航系统,我们校本化地称之为“项目实验”。它在教学改革的情境中改变教师的研究,改善儿童的生活,改进学校的生态,从而让教学改革在现场中真正“落地”。

一、项目实验的内涵解读

项目,是以师生发展为价值取向、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目标的发展载体,有利于教师在具体任务中探究复杂、真实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实验,是以实践智慧的聚合与释放为基本功能的推进策略,包含着四层含义:第一,鼓励教师试一试,让教室成为教师思想的实验田;第二,关注教师的典型经验,基于经验,突出经验;第三,项目在实施中全面渗透“实验文化”的勇于开拓与创新变革的精神;第四,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探索学科育人的解决方案。

项目实验是我们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校本化概念,秉持“大家一起学”的学习共同体研修理念,在学科省、市级规划课题引领下,将项目和实验进行组合,其目的是以确立教师的研修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科实验项目的研修活动为载体,以勇于开拓、创新变革为实验精神和文化,以实践智慧聚合与释放为基本功能,以探索学科育人的校本样态为主要内容,以学校民间研修组织变革为保障,让教师在教学现场中发现和创造知识,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坚持在教学现场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研究机制。

项目实验的价值定位为“面向全体教师、提升全面素养、创新实践策略、服务学生发展”。近年来,学校开展了“‘智慧园研发”项目、“活动性学程”项目、“学程周”项目、“融通学程”项目等。教师置身于每一个教学现场,直面儿童,直面问题,由教师组成项目实验小组,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学成为教师自己的事情。项目实验是一种校本研修的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在生长中不断增值,提高教师学科育人的整体素质。

二、项目实验的运作机制

项目实验服务全体教师的成长,以“让教师成为知识创造者”为核心理念,以“两次转化”为动力机制,以“四个注重”为主要元素,生成项目实验的四种推进策略,提升教师综合育人的专业素养。

“教师成为知识创造者”,首先要求教师真正成为研修的主体,研究他们的真实需求。教师真实的需求是项目的来源,教师表现出来的需求往往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为此,筛选辨识出需求中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便成为关键。选出问题后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综合各方意见后把其转化为项目。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教师需求、筛选辨识、反馈调整、确定项目”等四个阶段,实现“两次转化”:把师生需求转化为项目;把项目实施转化为师生的共同成长。

植根于教师学科教学的现场,项目实验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价值引领。实验项目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其中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根本目标,教师的成长在学生的完整发展中实现。项目正确鲜明的价值取向,成为项目团队教师共同的实验认识,凝聚成大家的学习变革愿景。

二是注重课题支撑。一项目一课题,每个项目都以省、市级规划课题为支撑。由此,实验项目有先进的理念引领,有明确的实验路径,有预期的物化成果,有饱满的实验热情。

三是注重专家对话。聘请熟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学科专家、高校专业研究人员为实验项目的指导专家,他们对一线学校有感情、有想法,既有理论修养又积累了实践经验,教师们每一次研修都在主动与专家对话中获得成长。

四是注重设计思维。实验课的多轮设计,学具的多功能设计,智能工具的支持,前后实验课之间的衔接……设计思维在学科项目实验中无处不在。专业的设计带来了儿童学习的改变,也带来了教师对项目实验本身的深度思考。

项目实验生成了四种推进策略。一是并列式,侧重于项目实验内容的方面。比如,音乐学科的实验项目研究生活情境、自然情境等的创设。二是递进式,项目实验层层深入,前一阶段的研究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研究是基于前期研究的深化。比如,科学学科实验项目“寻宝活动”的系列化的研究设计。三是螺旋式,围绕着一个项目内容,回环式上升,整体性推进。比如,体育学科的实验项目关于“学材”的研究。四是嵌套式,在一个项目研究中又嵌入另外的研究项目,两个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比如,数学学科实验项目,研制工具以追溯本源性知识的产生过程。

三、项目实验的实践样态

1.强调作为学科的独特性。

正如前面所述,作为项目实验它应该是整体考量的行为。但是,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来看,首先应该遵循的共同认知就是每一门学科的独特性。因为,不同的学科实际上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就是不同的符号体系,给予教师成长更多不同文化意义的空间,从而赋予教师个性化的学习与成长方式,因此,这样的独特性是任何实验所不可替代的,它也应该作为项目实验最基本的样态而存在。[1]

2020年,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八大学科先后进行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立项(见表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科具有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语文学科,以课型、题材为切入口,形成现场表达力的不同实施路径;数学学科,依托实验工具整合资源,实现了结构化、系统性的学程设计;英语学科,不同的语境与学科核心知识充分融合,关注学生体验,学有成效;综合学科在遵循学科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实验中愈发彰显出学科的特质、实验的特色。当然,强调学科的独特性也是促进项目实验相互融合的前提,这样的目的并不是抹平学科的棱角,而是倒逼教师不断审视与强化着学科的独特性。否则,就是一个抹平的过程了。而缺少了特点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体现出结构上的关联性。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分析,项目实验具有学科的独特性。但是,从学科的意义价值以及实施的方法来看,每一门学科都具有相同的元素:態度、价值观与思维、情感以及工具载体等。从这一点上来讲,它们是相通的,打通的过程就是思想、方法结构化的过程。这样的结构化更是让每一位教师逐步形成学科思想的过程,当然这也是教师团队成长的一个重要的进阶。

基于学习空间的通道——同质与异质学习的互联,实现不同空间的“各美其美”,并发挥空间整合后的“美美与共”的功能。

贯通学习时间的通道——长程与微程同时并存。长程侧重于学生6年成长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的学程,强调儿童学习生活的连续性;微程侧重于在学科学习中的单元整合、主题学习或课时教学中的学程,融入学科教学中,强调单位时间内的学科性。

打通学习经验的通道——单一与立体感官的联觉。这样的感官体验不是单一的,而是单一与立体同时并存,既强调独特感受也指向综合体验,强调全身心在场。

整合学习资源的通道——个性与群体学习并存。强调群体学习并不是对个体学习的否定,而是在突出高质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让群体学习更有价值,同时建构能够把学习资源供给学生群体的现实路径,让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发生真正成为可能。

凸显学习工具的通道——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样态。在实验过程中,工具撬动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变革,是回应未来教育的必然诉求。让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成为学习的新常态。从功能上,学生不只是使用工具开展学习,在优化和研制工具的过程中也生发出学习组织新形态的元素。

3.突出工具到人的协同性。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因为工具的嵌入,使得实验成效得以大大改善与提升。教师理性而有针对性的选择,让实验在更有实效的同时也促进教师更深入的思考,这里最终目标是指向培养人、促进人的不断成长,促进教师的理念以及自身的素养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地迭代与进阶。

在这样的项目实验中,我们重视基于技术的工具的有效嵌入,注重实验过程中人与工具之间的关联性,实际上应该也是不断规避教学手段僭越实验目的的风险。[2]这样的工具嵌入让项目实验变得更有深度,让教师的眼界更显开阔,当然更具前瞻视野。

四、项目实验的生态改变

开展基于项目的实验,就是绘制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和领导者。这样的项目实验因选择而成,每一位教师因为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是从树木到森林的发展。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每一节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学科实验研究的成员。这样的研究是基于日常教学与学科而提出研究课题,如语文学科“基于现场表达力”、数学学科“工具研学”,英语学科“阅读场的实践研究”,体育学科“慧运动的教学主张”等学科课题就是教师们研究的最好切入点。

让教师成为学习者。学校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职场,更是教师生命成长的沃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更足的选择力,变“派”为“选”,改变传承多年的行政指派模式,倡导“以选择为中心”的团队协作发展;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变“听”为“研”,团队建设从一言堂中走出来,探求平等、对话、共研的学习方案;也具有更多的展现力,变“木”为“森”。独木不成林,这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的、颇具“微学术气息”的团队生态。

让教师成为领导者。为教师发展开辟第三条路径,也就是依托学术引领、专业促进和实验研究引领的教师发展之路,培养面向未来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会推动学校的教学变革。同时,这样的实验是对学科教学的一次次突破,是教师在认可自己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的对同行的引领,更是让自己的成长别人看得见,互为领袖、相互追随的过程。

项目实验融“教学”“科研”和“培训”为一体,开展学科实验项目的驿站式研究,让教师研修扎根于鲜活的学科教学经验,扎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扎根于教师间的协作、实践和反思,创造了一种基于教学现场的教师研修新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深度开发与转化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3):55-61.

[2]吴支奎,魏文静.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论技术嵌入背景下课堂教学形式变革的路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8(10):73-78.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
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几项基本素质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