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科大:矢志把论文写在船舶建造的甲板上

2021-05-31夏纪福吴秀霞

中国信息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船舶工业海洋工程造船

夏纪福 吴秀霞

2020年初,江苏科技大学参研项目“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该校自2014年度参研项目“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获得特等奖之后的又一次荣耀,背后是该校立足船海、服务船海的初心和使命。

江苏是造船大省,造船完工量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造船完工量占全国近50%的份额。初步统计,目前在全国、特别是江苏省内船舶企业中,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有相当数量来自江苏科技大学。这与该校充分发挥自身“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特色优势,主动对接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以及新工科建设等现实需求,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立足地方,服务船舶工业,坚持“把论文写在船舶建造的甲板上”密不可分。

主动作为 对接国家科研项目

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抢抓“海洋强国”战略机遇,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申报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先后参与了载人潜水器、深海石油钻井平台、海洋工程特种船、豪华游轮、深海空间站等国家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发挥学校科技人才资源特色,为船舶领域相关技术项目的“破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在船舶设计、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话语权”依然弱于欧美发达国家,船舶制造工业亟需转型升级,由资源环境投入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为内涵的集约式增长。江苏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船舶特色的高校,从自身优势和特色出发,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瞄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为国家船舶工业由“制造”转为“智造”贡献力量。

近年来,江苏科技大学牵头主持了国家科技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主持完成“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广泛应用于岛礁建设;集装箱船、新型焊接电源、高性能焊机、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此外,“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大型水面舰艇、世界上最大吨位矿砂船、国内第一艘豪华极地探险邮轮……一个个为世界船舶工业所关注的“拳头产品”,无不融入了江苏科技大学的“智力”贡献,为相关项目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坚守特色 打造“工程师摇篮”

如何培养“政治过硬、素质全面、扎根行业”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素质人才?该校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周宏教授认为,江苏科技大学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及“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发展定位,围绕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积极服务船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科技创新工作中打出育人“组合拳”,培养了大批“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干得成事”特质的人才,被行业和社会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

师资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苏科技大学紧密依托船舶行业,不断加大学术型人才、实践型人才以及与船舶企业共同聘用的“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多元型”师资队伍。目前已建成由特聘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及中国船舶设计大师等高层次人才带领下的“多元型”一流人才梯队。这些高层次人才全部为本科生授课或开设讲座,并承担大学生创新训练、“挑战杯”等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搭建特色训练平台,助力学生专业成长。该校在国内建立了完整的校企、民企、国企组成的“多级型”“多元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到不同类型船舶企业的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在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已形成江苏科技大学品牌效应。利用实训平台,该校建立了包括30种近200条民用船型的工艺文件图纸资料和涵盖船厂、设计所、船东、船级社的各种規范、标准、作业指导书等40多份,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和毕业设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实训平台、以及选用“真刀真枪”的设计课题,进行三维环境下的“数字化造船”,并在试验平台上进行验证,从而将一名造船工程师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前在校内完成。

该校在国内创新性地建设了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仿真实验室,将现代化造船企业搬进校园。该实验室通过规划、设计和制作大比例船厂布置和生产过程仿真缩尺模型,配合声光电和多媒体手段,全面表达现代造船模式总装造船生产全过程,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真实地了解船舶制造企业生产组织、设计制造、船舶制造流程等。目前,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江苏省唯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苦练内功 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除了在科研项目上不断开展科技攻关外,为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江苏科技大学苦练“内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成立海洋装备研究院、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知识产权联盟为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该校提出了“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成果培育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面向船舶行业各个领域,打造攻关能力强、层次结构优、发展后劲足的科技研发队伍,凝练科研方向,培育优质成果,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实力,为服务船舶行业发展时刻做好准备。

结合“981平台”及“蛟龙号”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采用“教学内容与工程项目动态对接”“课堂与企业对接”的案例式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性。该校聘请企业高级管理者承担教学任务,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联合指导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密切结合,企业与高校的无缝对接。

除此之外,该校还在镇江国家高新区打造集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生产制造、科技咨询服务等为一体、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效应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创新基地;积极发挥船舶专业特色优势,主动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咨询等工作,积极在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每年组织和参加科技成果推介交流活动10余场,取得丰硕成果。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高校与行业单位组成产学研用团队攻克挖掘破碎、可靠定位、远距输送、集成监控、总装设计制造等难题,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贡献的“大国重器”,推动了我国疏浚技术、装备产业和应用体系的跨越发展。作为项目的重要参研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联合镇江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持续二十年攻关,研制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综合控制和信息化系统,构建了多区域多系统协同运行和疏浚作业集成监控与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实景智能可视操作、精确疏浚和功率平衡自动调节,解决了疏浚装备在复杂多变工况条件下智能、高效疏浚作业的难题。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作为集群发展促进机构,联合南通、泰州、扬州三市获批工信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行业发展趋势,江苏科技大学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不断创新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新链。未来,该校将继续发挥在船舶设计制造、海工、轮机、机械加工、控制和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装备、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海洋新能源与环保、智能港口、新兴IT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作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船舶工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猜你喜欢

船舶工业海洋工程造船
山东出台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路线图
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加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力度助推湖南省船舶工业转型发展
企业项目管理开发模式的应用研究
海洋工程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实践中议标采购研究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
不惧的船
中国船舶工业走出去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