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子庄先生教我画花卉

2021-05-31口述罗巨白整理刘振宇

中华书画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杏花海棠

□ 口述:罗巨白 整理:刘振宇

1959年6月10日,经高中同学介绍,我拜陈子庄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画。当时陈子庄先生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后又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直至“文革”。

在绘画领域中,陈子庄先生认为:“绘画最可贵的是艺术思想,学画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艺术思想。科学的知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的素质,这三者画家均应具备。须于性灵中发挥笔墨,于学问中培养意境,既要有画家的本领,更要有文人的思想。”他说:“我的绘画是画家文人画。”在学画之初,陈先生强调:学中国画的人不单要有文化,而且要有高度的文化修养。于是他首先给我请刘静生老师,后请谢慕沙老师教授杜甫的七言古诗,《文心雕龙》下二十五篇,启发我的绘画创作和诗歌创作。学画至今我深深地感到,若没有诗歌的基础和古文题跋的基础,画好是很难想象的。随着印章、书法的参入,使我的画也增加了一定的可读性,也使我参悟到“画乃文之极”也。

陈子庄像(拍摄于1973年成都市仁厚街,罗巨白提供)

一、花卉总论

花卉分木本、草本。木本的枝梗与草本不同,草本花宜柔媚,木本花宜苍老,且有四时之别,不独梅、杏、桃、梨、海棠之不同,梅宜古,嫩枝宜瘦,有铁骨崚峥之势;桃条直上而粗肥;杏枝圆润回折,总之时到春深枝渐肥矣,花亦大矣。陈先生要求我熟读《芥子园画传》,知道每种花的名称、特征和性情,然后再根据喜好选择。

我学花卉,是由春天的木本小花开始的。陈子庄先生认为:春天木本小花(即五瓣花,如梅花、杏花、海棠、樱花、梨花、桃花、李花之类)皆为亮本领、亮功夫的花,单叶花(五瓣)无掩映,无帮助,更不可能混杂成章,便于写生。写生,就是传神,中国画重观察、重体会,心领神会,观察方能入微。主观思想与客观景物密合无间,则情景交融,则和,则有艺术语言。《周易》云:“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画能入神,则其用大矣。

梅花领先于各花,花形似杏,杏远不及,老干如杏,嫩条绿色,梅花早期比较白,杏花晚而带红,正是天公公平,知天下之美,不得兼而有之,梅花幽香,桃花色艳,荔枝果好无花,牡丹花丽而无嘉实矣。

杏树大花多,叶似梅而小,色微红,二月开花,初开时红,开后渐白,至落时纯白。孔子坐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之说,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美,又有“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之人间佳话。故前人有言,杏花有闺门之态,有文采之说。再读杜牧“牧童遥指杏花村”、丘逢甲“海天十日九风雨,人醉杏花深处楼”,小楼风雨,深巷杏花又是何等境界。赵昌笔下的杏花,万花齐放,红红白白,漫天弥地,劲节有力而文光焕发,实为画中之典范也。

桃花枝干扶疏,花红红白白,春时花姿烂漫芳菲,其色妩媚,与杏花同,惟叶长无作萼之小红点。《诗经》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老杜有“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之叹。然而在美好春光之下,游都城南的崔护也有留不住春之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是何等的境界。总之,此花能助娇态,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花光射眸,在春风中如红雨点缀芳草,如踏锦茵。其中碧桃(白者为碧桃),人面桃花,可供观赏。美好之心境定能步入美好的春光世界。

李花树大者高一丈左右,树之枝干如桃,花小而繁,叶亦小而多,颜色纯白。桃李二花盛开,李花淡泊纤浓,香雅洁密,有过桃艳之说,而雅韵清芳。有人言桃花如丽妹,歌舞场中定不可少;李花如女道士,烟霞泉石间独不无一。传说老子李聃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之趣事,也为春时五出的小白色李花赋上一层淡雅的色彩。

梨树似杏高二三丈,叶亦似杏而大,花靓艳寒香,写此花必兼风月或燕飞宿鸟。其干柔曲,老干苍黑,花叶有长柄,随风而舞,花势流逸,不然则少韵致。梨花之爱洁白也,四川省成都近郊有大梨花树,径二三尺,树老花繁,枝干婆娑。春风来时,盈枝花海,鸟鸣嘤嘤,雨后则明净十里,云流风梳之时,摇曳多姿,仪态万千。画梨花时前人言见梨花一大枝,无作者姓名,签题元人折枝梨花图,不知出自何人手,花瓣付粉甚浓,叶之正者著石绿,以苦绿染出,反者以苦绿染,以石绿托于背,味甚古茂,而气极清,其枝干之圆劲,嫩芽之颖秀,均非今人之所曾梦见。真工笔花鸟之范本,后世之楷模。

贴梗海棠,深红无香,枝作花。花初时红,如点点胭脂,开后则渐成缬晕,落时汝残粉矣。木瓜海棠,海棠之一种,生子如瓜,可食入菜。海棠盛于蜀,而秦中次之,有株修然出尘,有超群绝类之势,其花甚丰,其叶容貌,视之绰约如处女,楚楚动人,观花容貌,非冶逸不正者可比,视之如浅绛,外英英数点,呈胭脂色深,此诗家、画手所以难为状也,故有“枝上红新,冷暖情真”之说。根盘劲,木坚而多节,枝柔密而修畅。须无大木,而丰姿艳质,可比绽放于春前的梅花和春后的牡丹。世间花木种类不一,或以色而艳,或以香而妍,皆是钟天地之灵秀,为人所倾慕也。唐宋时海棠名有起落,然而“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汝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之说兴起,花是当时,盛传于后世。蜀地之花名冠于世,如“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碧鸡坊里海棠时,弥月兼旬醉不知”“生来先蜀国,开处始朝阳”“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楼”“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大量的诗词题到碧鸡坊、蜀江头、锦江头,蜀地的海棠已占断风光二月时。

通过以上几种花木的比较,借鉴前人对桃、杏、李、梅的看法,并了解以上花木的文学内涵,把这些都借鉴到绘画中来,从而更好地表现各种花的性灵,使自己画的境界有更深的艺术性。

陈子庄先生认为:前人画梅花者多矣,读《梅花喜神谱》《百梅谱》,可知前人水平很高,选出的作品有一定的代表性,高手如林,很难接近和超越,在春天的木本小花中选择梅花,要想出头是很难的,纵然有一定成绩,别人也不认可,可是你画海棠、梨花之类,前人好作品较少,容易超越。海棠、梨花叶子一减,花蒂略变即是梅花矣,若能选择梨花、杏花、海棠之类进行系统学习是比较为妥的。

陈子庄 海棠图 37×77cm 纸本设色 刘崇正藏

陈子庄 墨竹图 31×33cm 纸本水墨 四川博物院藏

选择梨花、杏花、桃花学习,市井之内少见,园中种植成活较难,故宜选择海棠学习,贴梗海棠花期长,成都街头巷尾易见,写生学习机会更多。在春天的木本小花中我们选出几种比较以便于参考学习。

吴昌硕、齐白石是写梅,其余的画梅者多是描画阶段,前人书读得多,但论到画画,还是观察少了,有眼高手低之嫌。纵于观察,也只限于园庭、温室,而无自然之趣。如前所述春天的木本花,枝、花、叶、干均与杏花相近。

古今画花卉的,大多是花画得好,叶画得差,花蕾画得更差,这是观察不精微之故,亦由“障”而来,盖平时只注意到炫目的,忽略了精微的,在画花时应注意大干,次则细枝,再则花叶矣,千万别花好,叶次,枝干差矣。

二、海棠

在众多花卉中,陈子庄为我首选学习海棠。

甲辰(1964年)春日,陈子庄先生晚饭后由成都康庄街到桂王桥西街口四川省文史馆内刘孟伉家中作客,一进书斋,门边拉线开关开灯,此时一盆旋开的贴梗海棠之影印于粉壁之上,陈子庄见影用刘孟伉书写之笔涂影于墙壁之上。次日兴奋之中,邀我同观,并对影写成一稿,由我找来一张有暗花的米黄色光面夹江纸,裁成约二尺五寸宽、一尺高的画面,勾勒后(线条较写),而成画,并命我着粉,点红点绿兰(花青草绿并用)设色而成,再由陈先生复勾。此画成后与原稿(墙壁之影)略有改动。

孟老作盆中海棠二首:

嫩绿娇红带浅深,几番盘错异苔岑。孤根特起千寻壁,尺幅中藏万里心。尽日相看怜野意,分宵独步为狂吟。搴帘忽讶花须动,一朵旋开自不禁。

春到海棠春已深,闹红如海抱春岑。我来只共盆花剧,谁识当初海燕心。已忍娉婷怜暗淡,更无佳句有幽吟。灯前为写相思影,别后相思定不禁。

予作海棠二章,和者甚众,皆用侵韵,而意境无穷。陈君子庄复为作色画一本,因录群诗于后,他日观之,作海棠不谢观可也。

谢慕沙先生读到刘孟伉诗后和“盆中海棠乍开呓叟”三首:

随灯写影上墙阴,隐几微吟字字斟。岂为多能矜蚁术,何妨托兴作花淫。浅妆晴夜娇难掩,刻意伤春笑欲沉。不惜娉婷教看取,檀心一点总堪寻。

灯前莫把相思惹,惹到相思不可任。倩影纵能留仿佛,芳时易得是浮湛。吟红客自愁千叠,寄远书真值千金。最忆碧鸡坊下路,剑南归梦落寒衾。

花前我亦思难禁,对此年芳敢托口。见面未迟应有恨,甘心抵死为狂吟。宁论宋调还唐调,并是巴音杂蜀音。最怕开残能酿泪,教从眼底滴淋淋。

其后,谢老又和八章。

由于当时条件关系,此画未摄影留念,因此盆花为画家刘崇正先生手栽送给刘孟老的。为了把事情始末说清楚,也把陈子庄先生教我画海棠之情景,贯穿于生活之中,我曾作海棠诗一首;

拳石盆中作小岑,粗枝盘错势龙吟。南原写影成佳话,香雪移栽费苦心。唱和八章悽惋得,诗歌二首印痕深。谁知粉本归何处,字句铿锵难再寻。

其中南原为陈子庄先生字号,香雪为刘崇正先生字号,唱和指谢慕沙先生,诗歌为刘孟伉原诗。画影的手稿现存我家中。与此同时,陈子庄先生还用作画纸的另一小半,画海棠赠我,作参考学习用。在这一段时间里,他还辅导我画了一幅棠梨花和薛涛诗意画,与海棠花相近,这些都成了我学习海棠的范本。读刘孟伉诗句中“灯前为写相思影,别后相似定不禁”,余音未绝,而四十年匆匆地过去了,在学画海棠、读海棠诗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难看出陈子庄先生用心良苦,不单是把我带入了画境,也把我带入了诗境。

三、菊花

在大朵花的学习中,陈子庄先生给我选择了菊花,因菊花经济价值不高,同海棠一样公园、街头、巷尾、家庭中易见,加之花期较长,学习次数、机会较多,品种、颜色齐备,变化无穷。

菊宿根在土,逐年生芽,茎有棱,嫩时柔弱,老则硬矣。卧地蔓生,故依篱、傍石为好。叶如木槿较大,尖长,肥圆有香。在画菊花时知其结构规律,推而广之,则木槿、芙蓉、葵花之类迎刃而解,牡丹、芍药也能画矣。

菊(又名黄花)以色黄者为上,白次之,开久则微红矣,老矣。菊性喜阳,恶水,蜀人多种之,但其花色多变,或黄或白,或红紫更便,也有变出人所不识名者,真为奇绝。其花变种,画人宜知,菊之本性高低各异,一干所出,数百千朵,婆娑多姿,如东盖熏笼。今人之花,修枝减干,一朵花大如斗,如温室遮风蔽日,无自然之妙趣,无生长之规律,学者宜慎诸。

菊花其性傲,色佳有香,画宜得其幽致。花要低昂而不繁,叶须掩仰不乱,枝叶穿插有致而不杂,根不宜比,进而求之即一枝、一叶、一花、一蕊各得其所。枝孤劲奇异于春花之桑和,叶分尖、长、圆,宜滋润奇异,于枯槁之残卉,花与蕊要含蓄放相间。枝重下垂,不然绝无姿态,仰势不可过直。花头各不相同,瓣有尖、长、短、稀、疏、阔、窄、巨、细之分,缺瓣、刺瓣、卷瓣、折瓣之异,有花心者,大凡长瓣、稀瓣,花形如盘,心或堆金粟,或簇蜂巢,四高起如球状者。短瓣,细瓣无芯。虽花瓣有异,而皆出于蒂,每瓣皆攒在花蒂的周围,应知瓣根皆由蒂发,其形自圆整可观。画花必须知道画蕾,花蕾初开,半放各不相同,半放侧形见花蒂,嫩芯攒心须俱未舒之势,初放翡翠苞始破小瓣乍舒,如握拳指伸,雀舌吐香将放则花萼尚含花瓣光露,未放则花芯珠宝圆碧,如梅花之蟹目、椒眼,总之菊花逞姿色发艳丽在于花,花之含蓄气,香又在于花蕾之上,枝叶吐花瓣凝固在乎花蕾也。菊花叶有尖、圆、长、短、阔、窄、肥、瘦之分,五歧而四缺最难写状,若叶叶相同似印,则平板,正反两面之叶各不相同,正面之下见反叶为折,反面之上露正叶为卷,要正反折卷得体,疏密有致为佳。花头下之叶宜宾肥大而色深,枝头上新叶宜密柔而色轻,根下部之叶宜苍老,正叶深反叶浅。画菊之叶分上、中、下三部,上部叶小,一叶一花,次第开,中部叶肥大无花,下部叶枯而小,画叶之法备矣。迎风向日之姿,带露避霜之势即可。

陈子庄 荔枝图 67×37cm 纸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 海棠图 23×30cm 纸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老师认为前人的画所观察与描写的对象都限于庭园,是遭人工扼杀,违背自然生长规律的,生命力薄弱,对山林野趣没有体会,全靠书本知识而得。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非今日之菊,实为野生,其花小,色黄,有香,菊之生长规律正在其中。今日花工修剪,温室栽培,只花冠美,无完善身材,无花之丰神矣。故陈子庄先生说:“学菊花,宜注意野生的结构和自然的身体再加上美丽的花冠,其菊备矣,成矣。”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画用笔方、圆并用,用墨变幻无常,宜在花茎叶的外形上纳入书法这块既抽象又形象,又有生活的圈来,在看山、看水、看花中进行创作,这样你的画既有生活,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他常说:“一幅好的画,远看是画,近看是书法。”

四、竹子

陈子庄有言“竹难画,非到晚年书法成熟时,不能成功。早年画竹,白费不少精力。写生画竹时,很难选出一枝与典型性的来,选出已难,画何易。”

竹既非草本,又不是木本,耐湿,耐寒,一年四季不改其好,不易其叶,其操与松柏同,几年既伐,不碍新笋,而林也茂盛。竹中空,白膜,外皮青绿色,或黄或紫,或斑驳有纹,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种类最多。自根而茎,茎皆有节,茎间有节,茎间节处生枝,枝亦有节,枝间节处生叶,岁久而茂,茂则成林。久之人知竹之性灵,落笔时则修心静虑,神思专一,不杂乱,不肥瘦,不疾徐,逆顺有致。下笔圆劲,快利。写叶时则劲利中求柔和,画竿则柔媚中求刚正,勾节则分断处势相连,四时荣枯老嫩随意下笔,自然活动,生意天成。

陈子庄 荷花翠鸟图 26×34cm 纸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竹非草木而人有情。20世纪60年代初,成都望江楼公园举办竹展(此公园以竹为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刘孟伉当场榜书“竹展”两字,后刻于展室之前。应公园工作人员蒋寥渔先生之邀(蒋先生为篆刻家,民国时国家治印局工作,师吴昌硕先生)、刘崇正先生之请,陈子庄老师命我作一幅画参展,因我对画竹不够了解,修养不够,写生能力也不强,要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很难,徘徊数日,终无结果。无奈我只好求助于陈老师。一日清晨,天朗气清,在兰园(陈子庄画室),几异其稿,均不满意。陈子庄说:“你的画缺乏艺术性,是一堆粗材,需经加工雕琢才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良久备上一纸,老师乘兴画出一幅写意墨竹,干后另纸摹写成一幅工笔竹子。其时我侍其左右,听其讲解,见其行笔,摹写成章,现阴阳,显顿挫,观疾徐,牢记于心,带稿回家后又摹稿设色,并加石而成,陈子庄见其勾勒之小竹不好,再勾勒一小竹为范本,成后即参加展览,展览奖品为望江楼公园自栽苹果两竹筐,我得果品后,沿途散发苹果,与友人分享喜悦之情。

陈子庄先生教我画竹,首先是画出写意稿,摹写勾勒成工笔。我设色后,花青勾叶,写干节而成。若用色分染即成没骨工笔,通过这种手段成稿快,得势好,画面生动,灵活,日久工笔写意俱佳,此乃相得益彰矣。

五、流芳余韵

最令人难忘的是陈子庄先生不准我画得像他,他认为学生的压抑主要来源于老师。在教我画燕雀的草稿中就明确写道:“可作参阅,不可作稿件。”

为了解决学习传统的具体问题,他辅导我学习陈老莲的桃花(原作临摹)、杏花小鸟(上海朵云轩水印陈老莲花鸟草虫页之一),还带我写生,并示范杏花局部给我参考。通过陈先生的关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藏书家严谷声还借给我一幅谢稚柳先生的工笔梅花图,并在先生的辅导下长期临摹学习,学完后我又将此画归还给严老。这一系列的资料和他多次的辅导学习都是围绕在以陈老莲为核心的画路中进行,天长日久,博采众家之长,学业日臻成熟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这个新天地的到来,伴随着巴山、蜀水、一草、一木对我的养育。

1976年,陈先生临终前,他还给我画了一把扇面,正面山水画,题曰:“内实则感真,发之自然,故美也。”背面为杨万里诗,是为绝笔。

陈子庄过早地辞世,63岁,短短的一生,他带走了什么?未完的画,未完的情,阐述不尽的美学思想。而我呢,或多或少,总有些遗憾。在学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只言片语,不大不小的一些学习稿件,都刻记着对我的教育,怎样做人,一个拥有仁爱之心的人。努力,只有努力才能走出一个新天地。

猜你喜欢

杏花海棠
杏子哪去了
海棠春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山杏花开的时候
杏花树下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我喜欢的季节
海棠酒满
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