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扣劳的收藏
2021-05-30王新民
王新民
他是一个从商洛山区来西安打工的平凡农民,但却干着不平凡的事业,那就是收藏陕西乃至中国当代文学,他已投资数百万元收藏柳青、杜鹏程、贾平凹、陈忠实、路遥、莫言、高建群、叶广苓、孙见喜、肖云儒、李星.费秉勋、畅广元等著名作家的手稿、图书、书画、书信、有关报刊,尤其是收藏了贾平凹等作家上千种各种版本签名本(以早期作品集居多),数百种手稿、书信、上百种书法绘画作品,难以统计的报刊,堆满整整一室三厅四个房间的书柜、桌面,还有另一处住宅里的角角落落也放满收藏来的各种藏品。
他的老家在商洛市商州区孝义村,距贾平凹老家棣花只有幾公里,20多年前,他和侄儿来到西安打工,为酒店供应蔬菜肉蛋。日积月累攒了一些钱,他没有买小车,也没有买大房子,而是逛古玩市场,收藏起古玩、银元。不久通过孙见喜认识贾平凹,从此喜欢上贾平凹的作品、图书、手稿、书画、书信,一发不可收拾。
他有意在贾平凹工作室附近购买房子,以便接触贾平凹,逢年过节,他都要提着礼品或其他藏品拜访贾平凹,想着投之以木桃,希望报之以琼瑶,贾平凹也常常回报他以签名本或书画或题词。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有一次他收藏到一个象牙饰品去请平凹鉴定,贾平凹爱不释手,提出给他写两个字交换,他想让贾平凹多写几个字,但贾平凹不愿意,他只好忍痛割爱了。
当年《五十大话》出版后,王扣劳第一时间得到这本书,看到书中写到古玩市场的古籍善本收藏家程景云先生用宋木刻年画换了贾平凹的24张小书法书笺,他就去问贾平凹,贾平凹说:“程先生是一位收藏家,有门面,手里有珍贵的东西,好多藏品不出手,他手里的木刻版画多少钱都不卖,他要我给他在书笺上写书法来交换,我答应并给写了24张,剩下的书笺我就抄写了《道德经》,还没写完书笺不够了,可这没有写完的《道德经》后来还被中国文学馆收藏了。”之后王扣劳多方打听认识了程先生,成为了朋友,程先生在古玩行业影响很大,和国外、国内的大收藏家都有联系,王扣劳也想得到贾平凹的这些小书笺,一来二去就和程先生成了朋友。2018年,90岁高龄的程先生仙逝了。程先生的亲属知道王扣劳会善待这些小书笺,把这些宝贝让给了他。
前几年,为了收藏贾平凹等作家手稿、信件、手札或书画作品,他贱卖掉一大批多年收藏的银元。不久,银元市场大幅升值,他损失不少,但他不后悔,认为收藏贾平凹等作家的东西更有品位、价值和意义。
今年笔者退休有闲,应邀与著名贾平凹研究专家韩鲁华学兄、《文化艺术报》记者吴汉兴和律师郝升阳相约三顾他的慕文书房观赏。一进入慕文书房,眼前一亮,房子里全是文学杂志、书籍、手稿、题词、字画。花了三个下午看完他的收藏品,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边喝他的菊花茶边聊起他的收藏经历:18岁学校毕业就来西安打工,开始蹬三轮车拉货,后来卖菜,还干过厨师,也受过好多苦,打拼了几年后时来运转,有他的一位表哥和几位朋友的相助,生意上也赚了钱,开始收藏古玩,再后来认识孙见喜、贾平凹,又喜欢上了文学收藏且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只要遇到好的手稿、签名书,哪怕借钱、贷款也要搞回来。他也比较有心,他的收藏很系列、很全面,每位作家的手稿、日记、刊登文章的杂志报纸全部收集,他以陈忠实、贾平凹老师为主题收藏,老一辈作家的手稿也基本上都收集到了。贾平凹、陈忠实的系列收藏目前应该没有人超越。他的梦想就是期望如果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他的收藏品可以够开一家陕西当代文学馆。如果梦想成真,那么贾平凹给他的题词:“文学大观园”将变成现实,也会是名副其实的。
在王扣劳微信上看到下面的文字,代表他的收藏观,兹引如下。关于收藏——只藏而不鉴,满足的是占有欲,不是真正的收藏;只鉴而不赏是做学问,也不算真正的收藏。藏、鉴、赏,每一个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充满乐趣的,可以享受的。
王扣劳的藏品室名日“慕文书屋”,微信名也叫“慕文书屋”,他爱慕文学,爱慕文化,爱慕文化人,尽管中国的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差别,但改革开放使有志农民走出大山,走向城乡,寻找别样的新生活,进而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文明,成为文化人,成为儒商一样的儒农,以自己的努力,丰富着城市文化,提升着城市文明,应予点赞和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