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六位一体”建设探索

2021-05-30黄小娥黄飞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六位一体内涵建设

黄小娥 黄飞华

【摘 要】本文阐述高职实训基地“六位一体”建设的内涵与思路,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实训基地“六位一体”建设的实践,针对实训室管理运行不够高效、“双师双能型”教师还存在较大缺口、管理机制与功能建设匹配度不够等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保证实训基地高效运行;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搭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整体设计、分项治理,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体制。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内涵建设 产教融合 全过程  多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056-0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现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提倡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到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强调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不断加深,校企合作从单元走向多元,渗透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多功能合一。基于此背景,本文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六位一体”建设。

一、高职实训基地“六位一体”建设的内涵与思路

(一)内涵

在国家不断强调高职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广西从2015年开始实施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实施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实训基地。但是,建设过程中也发现存在重建设轻内涵、实训课程体系缺失顶层设计及实践基地功能单一等问题。如何实现实训基地的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践行的是集教学、实训、竞赛、创新、培训、服务等六种功能于一体的全过程、多功能建设思路(简称“六位一体”),如表1所示。

“六位一体”强调育人目标为构建全过程、多功能的育人格局,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强调产教融合、多元参与,形成育人的协同效应。“六位”即集“教学、实训、竞赛、创新、培训、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育协同育人,打破专业壁垒,突破发展瓶颈,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融合;“一体”即实训基地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服务能力”的各项实训内容和实训课程体系一体的顶层设计,突出课程体系的全过程的顶层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教育过程。

(二)建设思路

1.理念更新,构建全过程、多功能的育人格局

突破实训基地功能单一化的建设瓶颈,加强专业群的整合优化,统筹实训基地的功能。从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到平台搭建,聚焦于专业优化整合,着力于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2.统筹设计,打造“专业模块+岗位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

打破专业壁垒,共享实训资源,实践课程体系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以项目为导向,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认知论的理论,构建“职业素养模块+基础通用模块+专业模块+岗位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搭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类—高层自选”的三层梯度培养模式。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的专业的实践模块,打造“专业模块+岗位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

3.“三教”改革,推动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要围绕“教材、教师、课堂”三中心为特征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三教”改革基础上,推动校企协同,使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行业、新业态充分衔接,推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堂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4.产教融合,促进多元主体协同育人

聚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为企业培训员工的基地,可以共享企业先进的设备和实践标准,协助行业制订标准、协同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最佳场所。

二、高职实训基地“六位一体”建设的实践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建设从功能单一到多功能育人,从实训单线突进到全过程多功能综合育人,集教学、实训、竞赛、创新、培训、服务等六种功能于一体,注重提升校企协同育人的质量和内涵。

(一)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紧紧围绕“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务,聚焦于提质培优、“双高”建设等中心工作,聚焦重点专业和示范特色专业,紧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条主线,打造高水平实践基地。在实训基地多功能的顶层设计上,采取三个步骤:一是精准定位实训基地育人目标,融合专业群间共同的育人目标,通过“实训模块+岗位模块”双结合,校企共同搭建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训平台,修订实训标准,将企业岗位真实的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用“双师+企业实践”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师资培养基地,培养具有企业经验的“双师”教师团队;三是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上,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评价中。结合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紧扣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理念,形成产教融合、多功能、全环节的特点,全面推行专业群共享的实践课程体系,打造具有“水电特质”的协同育人体系。

(二)搭建企业真实场景的实训平台

将企业真实场景引入实训基地,对培养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专业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厂校合一,消除校企合作的壁垒,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基于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和新标准,动态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1+X”证书标准,使实训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生产过程同步。二是共建“互联网+”远程教学平台,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和工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是将企业的生产实景和数据引入课堂,将生产过程转变为教学现场。四是引入工作现场管理和企业文化,按照企业的工作现场、工作过程、班组管理等组织教学,营造真设备、真管理、仿真运行的企业生产现场真实情境。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教学工场实现了政行企校共建共享,既是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也是企业员工培训、企业间合作交流、员工竞赛的重要场地,还是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学校通过教学工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与企业对接力度,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紧密对接。对学生而言,在校企合作共建的教学工场,通过“工学交替”“教学见习”“定岗实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技能,在教学工场学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而且是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实现岗位与技能的零对接;对学校而言,教学工场体现了电力、水利类专业创新、特色的发展理念,是校企职之间实现合作共赢的桥梁;对企业而言,教学工场是企业员工“回炉”“充电”的重要场地,也为企业精准培养所需的人才。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注重以“外引+内培”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注重从企业引进尤其是企业的技能大师、工匠劳模,以“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原则,以兼职导师、企业导师等形式参与到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环节中,促进校企协同育人。二是内部的培养,推进教师分型培养,优化分型培养的标准,规划好教师成长的路径,定期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国外参加行业内前沿的研讨会或者到企业挂职,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新制定的标准。

(五)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职业证书的能力目标和对应的核心课程,在教师、教法和教材方面进行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训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加强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促进现有的实训环节的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教育教学过程的互融互通,将职业资格证书知识目标纳入学生知识结构中,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取得的成效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水利电力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速换挡、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强校企合作,与水利系统、电力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综合开发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实习、培训实训、技能竞赛、创业孵化、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涉及智慧水利、现代电力、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管理等行业,并配备创客中心、科技中心、自主学习中心几大功能区,开创“六位一体”的全过程、多功能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一)课程与职业深度融合,实施生产实景教学

1.政行企校共建课程,共同实施课程育人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自治区水利厅、南方电网、广西水文中心、广西水利发电学会、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等政行企校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实训内容、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岗位需求、社会服务相融合的实训课程体系。精选专业核心课程与企业进行共建,课程内容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1+X”证书标准,编写活页式教材和实训手册。

2.政行企校共建平台,共同实施实践育人

与企业共建泛在电力物联工场、水利BIM实训中心等“虚实耦仿”“六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互联网+”智能化仿真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水利工程局、电网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共享互通、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二)校内激励校外互通,校企共建双师队伍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八桂水利学院、百越电力学院建设教师培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1.形成长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精气神

不断完善和修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奖励规定(暂行)》等制度文件,强调“社会服务型”教师评审,实施“三维度、三方评”的创新团队考核评价改革,使团队聚力解决教学、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同时,推行多元化科研评价改革。引入多把尺子进行评价,采取政行企校多方评价,把社会服务取得实效、为企业进行决策咨询、技术更新等纳入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鼓励科研团队主动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提高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

2.校企技术互联人才互通,共建高水平“双师”队伍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学系为主体,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協作机制。一是启动“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出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推动校企高端人才协同发展。二是出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暂行规定》等激励制度,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三是以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为渠道,出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双导师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学院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互联、人才互通。四是充分挖掘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创新专兼结合、开放式的“双导师”聘用模式。

(三)创新集团办学模式,政行企校“双向谐振”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广西水电职教集团,聚焦“政、行、企、校”四方利益,聚合各方优势形成合力,以提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为焦点,以协力政府出台激励制度、协助行业制定标准、协同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手段,为四方结成命运共同体搭建共商互助平台。

1.共建共享教学工场,产教融合双向谐振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已建成的国家级水利、电力实训基地基础上,依托自治区财政支持的6个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广西建工集团海河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明电建设有限公司等共建“六位一体”的共享型水利、电力等教学工场。教学工场实现政行企校共建共享,既是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也是企业员工培训、企业间合作交流、员工竞赛的重要场地,还是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截至2021年,已经为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社会培训2300多人次。

2.共制人才培养方案,政行企校多元育人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广西电网、广西水文中心、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龙头企业和事业单位,广西水利行业学会、广西电力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藤县职业学校等8家职业院校,共同实施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将产业先进元素和国际化技术标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学校聚集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莫建英、“全国劳模”马燕平、“广西工匠”“广西劳模”何位经、“广西电网工匠”“广西劳模”李炎等大批优质校友资源为主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出满足教学规律和技能要求的岗位标准、课程标准,融入“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等素质教育,以教学工场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介入专业技术岗位工作,遵守行业标准,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形成勤学精艺的职业素养。

(四)课证融通岗证对接,学职教育融合发展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1.试点“1+X”证书,课证融通岗证对接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已参与污水处理、10千伏不停电作业、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等15个“1+X”证书制度试点,成为4个“1+X”证书的牵头院校。课证融合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精准对接企业的相关标准,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过证书考证和技能大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依托产业学院,学职教育融合发展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抓住职业教育发展新时代机遇,积极主动对接行业协会、工业园区,以及水利、电力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龙头企业,政、行、企、校四方结成同频共振、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共建八桂水利产业学院和电力产业学院。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共同开展企业职工和在校学生的高技能、新技术、新工艺培训,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第一,实训室管理运行不够高效。从自治区教育厅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的验收成果看,有些实训室利用率还不够高,培训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在一些实训基地无法发挥。

第二,“双师双能型”教师还存在较大缺口。实训、定岗实习、就业与跟岗、顶岗实习都迫切需要既会技术技能又会教书育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从学生实训反馈的问题来看,很多院校学生在校内实习及在外定岗实习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第三,管理机制与功能建设匹配度不够。实训基地全方位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企业管理模式的借鉴等元素。管理机制需明确各主体的责权,但还存在联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企业捐赠了大量实训设备,但这些设备维护、技术支持环节缺乏有效管理。

(二)建议

第一,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保证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实训基地建立统一的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提供弹性可利用的实训时间表,有利于整合包括学校数据、(下转第76页)(上接第58页)企业生产数据等资源,使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更高效,聚焦教学、实训、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创新创业、技术服务六大任务,从校内到校外、从宏观到微观的真正有效利用。学校对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展开深入探讨,把问题引入作为实训内容,开展相关研究,实现精准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第二,依托产业学院平台,搭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基地。学校要大力改革教师评价方式,破除“唯论文”的帽子,修订教师职称和晋升相关的文件。另外,改革教师培训培养模式,在产业学院校企共建教师培养基地,解决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场所和时间问题,同时兼顾教学和企业实践,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原则,切实提升教师项目管理、项目设计、解决真实工作难题等职业能力。

第三,整体设计、分项治理,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体制。实训基地建设要实现整体设计、分项治理,管理机制对实训基地实现“六位一体”功能至关重要。需要创新管理机制体制,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以及理事会相关章程,明确校企双方责权。还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对接“1+X”证书制度评价体系,确保形成一整套的实训标准与依据。

总之,“六位一体”作为一种实践育人模式,聚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实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全环节多功能落实做细多元育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关颖,许评,王闻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创新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1(1).

[2]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3]吴兆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五個融合”内涵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2).

注: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管、创、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GXHZJG2017A03)

【作者简介】黄小娥(1981— ),女,广东茂名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黄飞华(1973—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实训室管理及学生管理。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六位一体内涵建设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三位一体的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浅谈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