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2021-05-30李凤
李凤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十分重要。语文学科本身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有着丰富的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称得上文质兼美,学生阅读和鉴赏优秀作品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推动学生创造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10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最大程度地展现,特别是要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保证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以看出,审美素养包含在语文素养的内容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進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具体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当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笔者就此谈了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个事物只有具备强烈的兴趣,才会驱使人主动去探究、学习。在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上也是同理,需要语文教师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工作的重点。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整教学工作。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兴趣激增,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呢?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个季节?为什么?”以提问的形式切入主题,既点题又激趣,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畅所欲言,唤醒学生的生活回忆,瞬间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把日常生活相联系,进行思考和感悟。
二、创设生动的审美情境
审美是一种带有主观意志的情感活动,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无法实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语文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立体、有趣的审美情境,学生才能够处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体会文章的主题,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促成学生的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产生共鸣。例如,在《老人与海》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依托于多媒体工具的帮助,给学生呈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名著中的激烈场面,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冲击,使其仿若身临其境,促使学生审美层次的提升。实际上,很多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讲都是比较抽象的,合理利用信息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助推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推动学生感官体验到抽象审美的迁移,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善于运用信息工具。
三、在诵读中引领审美发展
诵读活动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学生必然会经历的阶段。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美优质的诵读文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再别康桥》《诗经》《离骚》《蜀道难》等等。这些文章文字典雅,词藻华茂,意境深远,风格迥异,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感悟颇多,沉湎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仔细品味,借诵读让学生深刻感悟文字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知文本音韵美中挖掘其审美价值。例如在《蜀道难》这篇文本的诵读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交流这篇文章所传递的情感,认可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与感悟进入诵读,学生的情绪会更强烈。学生诵读时,教师可以配合音乐、场景的演示,创设诵读情境,丰富学生的诵读体验。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专业的诵读视频,让学生观摩其情感、动作、语气和对神态的把握,对比不足,进而改善。
四、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有耐心,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完成自身工作,更要延伸到课堂上,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而言,在课堂上,只要是对学生审美有益的资源,教师就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在引领学生鉴赏之余,还要结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谈一谈自己喜欢文章中的哪些描写,读出了文章的哪些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随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阅读作者朱自清的其他文学作品,如《雪朝》《毁灭》《匆匆》等,让学生认真阅读、对比这些作品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教师一定要提倡学生多读、多练、多写,依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阅读一些对自身有益的课外书籍,多欣赏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班上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辩论赛、诗歌朗读、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这其中学生的审美素养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相信并尊重学生个性
高中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审美上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会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自觉地去评价他人,评价自我,积极地追求各种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已经自觉参与到审美与创造的进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给予学生相信和支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认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观点和倾向也要予以尊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真正展现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够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进而在教学上进行调整,从而完善教学。有的学生往往会出其不意,一语惊人,给出和标准答案不同但是让人惊艳,这就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契机,教师切勿抹杀学生的个性,只有让学生处于开放的语文课堂环境中,其审美水平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充分利用一切有用的教学资源,高度重视并践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符合时代标准、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坤杰.高中语文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之我见[J].农家参谋,2018(24):137.
[2]李杨.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J].新课程(中学),2018(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