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2021-05-30戴元琴
戴元琴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为了全面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结合最新课程标准,全面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实践研究,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计算机教学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了有效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 中职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10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职业教育发展制度基本健全,职业学校层次结构合理,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要加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计算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研究过程中,要全面地开展教学分析,总结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具体分析,结合中职阶段计算机课程内容,研究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定位
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的众多领域,所以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范围也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现代办公技术应用,图像处理,音视频的制作与剪辑、计算机硬件维护等。为此,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与信息产业部的要求制定紧缺人才技能培养的指导方案,该方案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方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社会能力
从社会能力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人才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会遵守社会规章制度,同时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具备责任意识。另外,要能够学习、理解和运用一定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培养审美、分辨能力。最后计算机人才必须具有工作岗位意识,能够以正确合作的态度协调好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社会能力是学生在社会岗位的素质提高,为了使学生具备社会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这样才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
(二)专业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硬件维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网络开发与管理能力等。其次,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需求制定计划,针对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最后,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生活或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通过自学不断优化知识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也会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职业资格要求
在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内容中,依据国家职业技术的标准和行业资格考试要求,需要毕业生一方面获得专业学习毕业证,另一方面还要获得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整机装配调试员、网络管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提高其职业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职业资格,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利于全面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型人才。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挑战,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不断提升,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定位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体系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必须走教学改革之路。第一,以文化作为基础,以专业技能课作为导向,从而让核心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得以形成。第二,利用德育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渗透与贯穿,将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规划与教学创新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主线,着力深化“三全育人”,推进课程思政,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构建,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学生要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加强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方面。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要先将专业基础课程确定下来。专业基础课模块构建的过程中要遵循够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选择、模块重组,从而形成专业化的、合适的基础课程模块,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技能上有更深刻的掌握。
关于计算机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应该采用理论、虚拟仿真和实践融合的教学形式,并从中展开深入性的研究。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当中,可使用虚拟仿真软件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之前就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而有效减少操作的失误,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是保证学生日后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应重视结合专业基础课程,全面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实践与创新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构建核心课程体系,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也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利于全面提高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3.专业技能课程与岗位综合实训项目。要明确学生培养的大方向,确定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入培养,其中专业技能训练是为了让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实施计算机教学工作时,必须把握好一体化的原则,以项目为主要引导,让教、学、做融为一体。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要基于人才培养角度,还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开展虚拟项目、生产任务等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岗位综合实践能力。有效的课程设置必然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利于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专业技能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體系。
(二)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人才需要确定市场对于实用类型人才的根本需求,在针对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培养创新。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教材内容的编排已历经了多次版本更新,虽不断改善,但速度和效率赶不上时代技术发展的脚步,滞后的形态也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应用的根本需求。因此,虽然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但仍会出现实际教学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人才不符,教育出来的学生仅仅单纯掌握了书本理论的基础技能,不具备真正意义的价值感,不能应对当前市场发展动向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与导向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将更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知识展示给学生。尤其是中职学校,一定要重视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定期针对教师开展培训,提升教师对市场人才需求的认知,保证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针能够围绕着市场需求展开。首先,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了解市场的渠道,帮助教师在实际活动项目中了解市场需要的人才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方针。其次,要及时更新课程教材,以最新版本为教学指引,发挥出教材应当起到的启发和引导效用,切实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类计算机人才。
另外,教师还要结合课程标准开展以下工作:第一,优化和调整根据就业需求设立的课业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教师掌握透彻市场对中职计算机人才的根本需求,建立中职学生就业结构认知,合情合理设置和整理课程。第二,要结合区域经济的个性特点选择课程内容。为培养学生选择最好的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从而推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根本改革。因为中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故而在课改时,教师要尽量考虑到所属或者附近区域的经济特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教材的选用,培养出与实际岗位需求匹配的人才。第三,要根据学生的根本整体认知来整合教学资源。因为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受教育对象特点因人而异开展技能教学。课改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展开有效的创新。总结起来便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以课改为着力点,以安排就业为宗旨导向开展教育教学。
(三)引入项目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这种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按照教育内容,将教学环节分设成若干的知识区域,通过展示任务、分解任务、要求创新和整体提升划分为四个阶段,学生则通过接收任务、达成目标、建立技能和拓展目标分阶段去实践完成。基础不同的学生在项目教学法中完成任务的难度也不同,中职学生由此可通过完成小任务来掌握教师布置的所有任务,最终完成教学目的。这种引入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特征。
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德育渗透,模拟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带领学生开展五笔打字练习,过程其实非常枯燥乏味,学生们极容易丧失积极性,很多学生连完整的一节课都难以坚持。此时就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将五笔打字教学拆分成几个小目标:练习基本字根,熟记键位上的字根;练习键名、成字字根、高频字;输入词组;综合练习五笔打字,等等。分解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各个阶段小目标的完成,逐步考核,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能打消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烦感,并以奖赏机制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成教学效果,把职业教育真正融合到计算机教学。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构建项目过程中,应根据计算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加强实践教学设计能力,构建更加有效的项目方式,促使学生高效参与项目过程,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水平,进一步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四)打造“双师型”队伍
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主要线路,以双师素质培养为内容导向,并以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升为重点项目,创新教师评聘机制,建设和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保证专兼结合、校企互通。采取到岗就业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师到师资培训机构参加交流,到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地实践,参与行业内重点推广开发的技术研发服务,在技术服务和开发过程中创立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教学队伍。依据骨干岗位的教师就职方针,设定N个重点培养的个性化教师服务,真正做到优化和改革师资队伍的目的。
确立人选之后安排骨干核心力量的教师多接触对外技术服务,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术相关的服务。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能够达到骨干教师评价标准,不断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优化针对骨干教师的核心课程建设,综合实训环节的课程内容建设,组建由校内骨干教师及企业技术骨干形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专业技术成长。
(五)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为促进校企良好协作,需要不断完善和建立优化的合作组织架构,创建专业的校企专家指委会,统筹安排和协调校企合作内容,创设校企合作的专门办公场所。建立顺应合作要求的规章制度,并根据规章的内容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方向,严格执行。另外,要建立利于校企合作的有效激励奖赏方针,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机运作。
针对计算机专门岗位的就业情况,要展开实际的社会调查研究,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根本需求展开项目调研,召开阶段性的专业建设执委会议,在会议中分析、明确专职人才的培养方向,积极发挥在专业以及该群体下的作用,不断更新和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委派教师到企业中不断学习锻炼,加强校企互通,促进合作完美达成。
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合作办学、最终就业为主要实现目标,不断相互促进和推动合作共赢,保证课程共建、方针共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与该区域销售电脑公司、技术信息处理公司、创意文化公司、婚庆和广告媒体以及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校外合作实训基地,在以上合作企业就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定岗,在实习工作中体验和学习,培训学生的岗位技能,以保证适应社会的需求。校企合作是重要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为主,更加重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要优化校企合作方式,结合具体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实训设备到位后,要模拟企业办公内容,开展校企合作,联手改建实训环境,用以充分达成课堂上实践和理论充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保证企业技术人员和软件服务外包内容的培训。建立校内学生创新环境,改善校内创新和创业孵化的环境,不断为学生创业创新服务,实现社会与校内教学的零距离衔接。另外,开展拓展延伸技能和对外服务,保障培训、服务、教学、创业为一体的计算机应用实训环境,以建设校企合作基地的形式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无缝衔接和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总结更加高效的教学体系,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金健.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品位经典,2021(01):149-151.
[2]马社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143-144.
[3]肖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1):152-153.
[4]姚和玲.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0,11(13):114-115.
[5]蒋丽萍.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新思路[J].教育,2015(3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