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1-05-30玛尔达娜·阿带
玛尔达娜·阿带
【摘 要】学习兴趣作为小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源泉,往往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而面对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实践案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02
小学生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普遍具有学习主动性不足、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往往很难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即便教师能够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表现,也同样难以避免其注意力分散,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实教学问题,则需要面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采取各种能够有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导入设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其对课程内容的求知欲、好奇心,因此,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先从教学导入设计入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导入方式,同时将各种趣味元素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逐渐产生求知欲、好奇心,进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葡萄沟”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导入形式,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沟的相关图片、视频进行广泛搜集与整理,并将这些图片、视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之后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畅游葡萄沟”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结合图片、视频对葡萄沟的景色以及游览葡萄沟时的场景展开大胆想象,待学生沉浸到想象之中后,再自然引出课文并组织其进行阅读。这样一来,由于小学生大多对自然风光、异域风情十分感兴趣,因此在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往往都能够逐渐沉浸,进入到精神集中、投入的学习状态,并产生想要进一步了解葡萄沟的欲望,这正是其学习兴趣形成并得到提高的直接表现[1]。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由于小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面对相同课程内容或教学活动时,其兴趣往往会存在明显不同,因此,要想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不仅要准确把握其兴趣爱好,还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课文中新奇、有趣或贴近现实生活的元素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课程内容乃至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比如,在进行“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于抒情散文体裁课文的兴趣不高,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其学习兴趣很难得到保证。对此,教师可以将“秋雨”这一常见生活元素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对自己印象中的秋雨展开回忆,并尝试将记忆中秋天下雨时的景象描述出来,待学生根据自身记忆做出不同描述后,再借助“让我们看看在课文作者记忆中,秋雨景象是怎样的?”“作者记忆中的秋雨与你记忆中的秋雨有哪些不同?”等类似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阅读,并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重视课程资源拓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证其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需调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新奇、趣味元素的同时,提高对课程资源拓展的重视,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课外学习资源,并在这些学习资源的辅助支持下,深刻感受到课程内容及语文学科的深层内涵与魅力[2]。比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内容,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发生原因、赤壁之战所处时代背景、赤壁之战中对战双方实力对比、诸葛亮与周瑜等人的关系等各方面的课程资源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发放课前预习资料等方式将课外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再组织其正式阅读课文。这样一来,由于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能够有效弥补课文作为《三国演义》内容节选的不足,即便学生从未阅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也能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背景全面了解,并在阅读课文时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与课程内容相关,还会受到教学方法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長期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那么无论选择怎样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有时甚至会使学生产生语文课枯燥乏味的感受。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使学生能够在新奇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并将自身的学习兴趣长期保持下去[3]。例如,在进行“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之后鼓励各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剧表演游戏,分别扮演狗熊、老虎、梅花鹿、大灰狼、狐狸等角色,借助动作、对话将课文中故事的情节生动呈现出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深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进行“肥皂泡”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带领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方法尝试吹肥皂泡,并对肥皂泡进行仔细观察,使其能够产生与课文中“我”类似的情感体验与直观感受,逐渐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情感内涵,并在吹肥皂泡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同样非常有利。
(五)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由于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即便对课程内容比较感兴趣,也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提出引导问题、设置探究活动任务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围绕课程内容相关问题、活动展开探究思考,并在探究过程中保持全身心投入的良好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你了解抗日战争吗?”“在抗日战争中,你觉得小孩子能做出哪些贡献?”等类似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抗日战争的基本知识展开讨论,并以设身处地的方式对教师提出问题展开探究思考。待学生经过探究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自然引出课文并鼓励学生阅读,同时提出“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雨来为什么不愿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雨来的父母为什么坚持送他去夜校?”“雨来为什么没有死?”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对课文的情感内涵、中心思想、伏笔安排等展开深入思考,而在学生积极持续展开探究思考的情况下,其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状态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六)加强课外阅读引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往往与其课堂学习体验直接相关,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体验,满足自身学习需求,并深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那么其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课堂学习体验较差,那么其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自然比较有限。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延伸拓展,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且符合其兴趣爱好的阅读文本,引导其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精卫填海”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选择“夸父逐日”“羿射九日”“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同样出自《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文本,将其推荐给学生,或是直接提供相关阅读文本及翻译资料,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动画视频等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对《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拥有更多了解,使自身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并在了解神话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七)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观察、认识世界的关键阶段,其兴趣爱好不仅经常会出现变化,还很容易受到身边成人的影响。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还需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特征,通过对教学评价机制的调整与完善,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施加影响,使其能够逐渐形成对语文科学的学习兴趣。以“海上日出”这一课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方面,需要采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策略,向学生提出“圆明园被谁毁掉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掉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子?”等类似问题,并在学生做出回答后,对其积极发言的态度及做出正确回答所体现出的学习成果予以表扬,使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并将这种信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要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围绕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并完成解答其他阅读题、写读书笔记等学习活动,之后将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通过自评、同学互评的方式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对自身或同学的学习表现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使其能够在明确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实现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偏高
小学生正处于理解能力、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素养的初始发展阶段,在能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不仅语文学习效率相对较慢,同时也很容易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习惯按照成人或高年级学生的标准,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设定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就很可能会因达不到学习要求而逐渐丧失信心,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不断下降。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实际的合理教学目标,并在学生达到学习要求后及时加以表扬,使学生逐渐树立起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为语文学习兴趣的生成创造良好基础条件[4]。
(二)教学过程固化
在工作内容烦琐、复杂的情况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习惯按照固定模式与流程来组织教学活动,即便能够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很少会就教学流程安排及教学活动中的细节作出调整,而学生面对相对固化的教学过程,其学习兴趣自然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需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固化的问题,提高对教学设计细节的重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化及每节课课程内容的变化出发,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作出更加合理的设计安排,以免因教学过程缺乏变化而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感受。
(三)作业布置不合理
在“双减”政策实行的背景下,当前小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虽然明显减轻,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很多教师都习惯布置课文背诵、生字书写、利用新学词汇造句等机械训练式的课后作业,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仍然会受到不小的限制。对此,教师需及时调整作业布置策略,布置一些开放性、实践性较强的课后作业,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網络学习平台及各种网络学习资源来完成作业,使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实现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虽然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兴趣爱好容易变化等特点,对学习兴趣的形成十分不利,但只要教师能够从教学导入设计、教材内容挖掘、课程资源拓展、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学生探究引导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目标偏高、教学过程固化、作业布置不合理等问题加以注意,就能够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武鸿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分析[J].文教资料,2019(18):60-61.
[2]王红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之研究[J].学周刊,2018(29):63-64.
[3]林景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讨[J].教育观察,2018,7(8):91,94.
[4]丁长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