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21-05-30韩海霞

南北桥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韩海霞

【摘    要】阅读课堂的功能活动应以语感为主,关注主题内容,促进语言的理解,提升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上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3.018

在小学语文的主题阅读课程中,阅读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首先,通过对主题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把握其思维特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其次,在小学语文的主题阅读当中,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引导儿童进行自主的文本解读,提高其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吸收课文的精华部分,可以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实现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

一、主题阅读概述

主题阅读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的目的。主题阅讀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大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开展一个好的主题阅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主题阅读的内涵是阅读重点,是作者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一事物或事件所产生的某种认识,也可以称为主题及内容,包括人们的意识,情感和行为的表现,包含了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世界的看法,等等。例如,阅读《春天的踪迹》:“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温柔的春风、甜腻的桃花和生机勃勃的小草和绿芽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默默盛放的花苞里”。小朋友根据场景,搭配着动作,通过你诵我读仿佛看见了春天在花丛中,在草地上,他们通过诵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对春天的期待。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

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课时,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通过分析和讨论,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引导小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激发其对文字的兴趣;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主题阅读课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还能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一)运用《主题阅读》《你读我诵》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是重中之重,《主题阅读》和《你诵我读》作为扩大阅读量的辅助教材,是主题阅读实施“1+x”的补充书籍,《你诵我读》是帮助孩子读和背诵的得力帮手。在主题阅读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主题的选择与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来展现主题式的阅读活动。

比如“孙权劝学”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孙权劝学”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起司马光,大家都不陌生,砸缸的小朋友,他不仅小时候机智过人,长大后官至宰相,成为了我们眼中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你诵我读》教学过程能够挖掘出主题阅读的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多的了解与感触,然后通过有感情地读、诵,来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二)实现大单元主题教学,关注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比如确定一个项目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让学生查找相关读物,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性阅读,然后关联其他学科,横向拓展进行研究。

“核心问题”形成有两条路径:一是学生对文本(主题)的质疑,梳理后生成为核心问题,在语文(学科类)大主题单元学习中较为常见;二是以真实的任务作为问题驱动,多见于跨学科或超学科项目式学习中。这两类问题性质不同,但都是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的“劣构问题”,常常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目标,具有很强的生成性。比如:在“世界是个博物馆”大主题单元学习前,我们用日本作家小林丰先生的绘本《北纬36度线》作为阅读导入,学生读到神奇的大鸟引领着主人公从东京出发,沿着北纬36度线走过了中东、亚洲的各个国家,亲眼见到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不禁问道:

“同在北纬36度上,各个国家为何如此不同?”

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源自孩子真实的认知困扰,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开启了对北纬36度线的阅读讨论、实践探究,发现这条神秘的北纬线滋养了世界各大古文明,一个个新问题也不期而至:

“为什么世界古文明都发源于北纬36度线附近?”

“为什么百慕大黑三角等神秘之地都临近北纬36度线?”

……

学生的问题串勾画出一段长长的开放性探究轨迹。

(三)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以“女娲补天”为例做了课标分析。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找到教学依据“学段目标与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摘录课标,并将其分解成三个问题: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有的教师为了让教学设计更加精准,CLTA教学设计借助“统计数据、分析问题、制定对策”三个核心步骤,实现精准的学情分析。有的教师从目标叙写的“操作要领”和“常见误区”两方面进行分析。核心“秘诀”就是三个基本步骤:找动词——定标准——给条件。有的教师解读则指向了评估任务的分解,它的位置在教学活动的右侧,主要是监督、评估具体的教学活动,保证其指向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设计应紧扣评估任务,遵循学习的心理发生过程。“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分享活动,让教师们有了可模仿的操作技能,推动了备课专业化进程。教师们对基本理念和专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解决各种微观、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将一步步从经验走向专业。

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语文课堂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