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2021-05-30隋欣
隋欣
摘要: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研究改革的各个方面。雨课堂是一种基于“手机+互联网”的,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目前被广大高职院校广泛使用。本文在分析高职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并在高数课程中加以实施。结果表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传统教学带来的困境,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雨课堂;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4-0078-02
1高职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现状
高职数学课程目前是我国理工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必修课程。开设数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弊端,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满意度逐渐下降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一个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单纯的教材讲授,而学生则是为了考试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足够重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课程变成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
(2)无法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大多采用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过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并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只是一味完成教学任务。在提问互动环节,大多是形式化的,能回答上问题的学生只占少数,很多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教师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把握教学的进度及难度。
(3)教学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情况复杂,在招生方面有独立自主招生和高考两种途径。无论哪种生源途径录取分数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无法满足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造成数学成绩两级分化严重。
(4)信息化手段使用陈旧。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枯燥使用板书或PPT讲解,没有优势及特色,没有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结合,没有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学习方法单一,这不仅使得教学手段及方法落后,也无法在教、学、考的各个环节给出客观的评价。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信息化手段、同时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出路。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最早在企业培训时使用,后来被引进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面对面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三个优势。
(1)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1]。混合式教学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不仅可以从教材及教师面对面讲授中获得教学资源,还可以从网站、论坛及信息化平台中获取学习视频、学习资料。不同类型、难度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的隐形分层教学。同时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可以使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更多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参与度、学习过程更灵活。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与学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混合式教学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展开教学活动,向学生推送教学微视频、动画、学习资料等。学生不仅可以“线上”学习,也可以“线下”学习,学习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更为灵活和便捷。
(3)师生互评更及时。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只将期末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片面的考核方法。而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可以及时地对师生互评,更好地完善了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任课教师根据网络答题、预习、课上小组讨论、线下讨论情况、随堂测试、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综合给出最终成绩,考核过程全面而具体。
3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
目前,国内免费开放的智慧教学软件有很多,例如“蓝墨云班课”“课堂派”“超星学习通”及“雨课堂等”等。“雨课堂”是2016年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近年来大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且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雨课堂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应用手机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度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同学们只要关注微信平台“雨课堂”,扫教师提供的二维码,就能进入学习平台,实现同学与教师的PPT课件实时同步。雨课堂不仅覆盖了课前、课上、课中各个环节,而且攻克了随机点名、班级管理、小组讨论及教学数据查收等教学活动与管理难题。“雨课堂”中的发红包,弹幕、任务提醒等小功能,也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3.1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分析学情,根据课程标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应选择一些与专业、生活相关的案例,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点。让同学体会数学的应用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数学建模——最优化这节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中,教师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案例有什么,选取一类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最佳车速问题”投票最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教學。接着,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认为采用分组讨论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为合理。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通过雨课堂下发预习资料及学习任务单。学生带着问题查找资料完成预习。通过雨课堂反馈的数据了解预习情况。
3.2课堂教学阶段
课上教师发放雨课堂二维码,同学通过扫码进入雨课堂,做到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的同步。扫码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最优化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掌握单调性、凹凸性及极值的知识点后继续学习。教师在复习之后发布随堂测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根据雨课堂反馈的数据有针对性进行讲解。接着,讲授最值有关知识点,总结函数在闭区间求最值得步骤。从而利用求最值问题的方法解决生活及专业中所遇到的最优化问题。教师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引入预习案例,创设情境再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预习任务中的最佳车速问题。各小组分别展示预习任务中所需查询的结果。然后,小组讨论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求最值得方法给予求解,最后给出结论。各小组上传各自建模过程及求解结果倒雨课堂,之后小组互评。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总结求解结果。教师开启弹幕,学生将小组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发至大屏幕,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3.3课后巩固提升阶段
教师下发两种难度的作业,基础题需要所有同学作答,并将作答结果拍照上传雨课堂完成作业;拓展题适合基础较好的,有深度学习意愿的同学作答。教师通过雨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基本知識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后续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合理调整。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这些同学需要教师指导和点拨才能完成,这些同学可以通过雨课堂与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之后作答。课后教师将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发送雨课堂,以供学生线下复习和巩固。
3.4教学评价与反思
雨课堂可以反馈学生的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随堂测验等情况。教师根据雨课堂反馈的数据及期末成绩给予学生最后成绩的评定。雨课堂同时也可以实现教生互评,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进,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的反思,增强学习意识,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体系[2]。
4总结
通过利用SPSS软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同学的期末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教学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即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教学效果更好,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对于教师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更多挑战。在传统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教师需要准备更多的在线教学资料,比如录制视频、随堂试题等等。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师通过课前下发预习资料,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将小组合作研究、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更容易实现。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对于学生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雨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打开手机微信找到雨课堂,就可以找到老师课上、课下发布的学习资料,及时巩固和复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有不断提升。总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当下“互联网+”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学和学习更智能化、可视化、便捷化。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给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带来新面貌,然而未来的教学模式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还会涌现更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也给老师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开拓眼界,钻研专业知识,勇于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杰.高职院校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7(11):26-28.
[2]谢歆鑫.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4):4-7.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