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磷酸三钙联合联合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治疗骨缺损疗效的Meta分析*

2021-05-30吾尔古丽吐生江周建业刘泽文李志强

甘肃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牙槽骨结果显示异质性

吾尔古丽·吐生江,周建业,刘泽文,郑 欣,曹 忻,李志强,赵 霏

(1.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骨缺损是一种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上颌骨/下颌骨缺损和牙槽骨缺损。前者主要表现为腭裂、牙槽突裂等,后者是指牙槽骨结构的不完整,包括三维方向上的骨结构不连续,主要表现为骨开窗和骨开裂[1]。有研究[2-5]指出多种促进和/或维持牙周再生的治疗方法(如引导组织再生,根表面调节,使用牙釉质基质衍生物或富血小板血浆等)可以治疗颌面骨缺损。目前治疗热点主要集中在异源性材料如β-磷酸三钙 (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的使用中[6]。磷酸钙类材料的成分因和骨组织的无机成分类似,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骨传导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及口腔临床实验及部分临床治疗中[7]。有学者通过多孔β-TCP/胶原支架修复兔下颌牙槽骨,证实β-TCP 作为复合载体的优良支架作用[6,8,9]。此外,有研究应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rhPDGF-BB)与β-TCP 制成的复合材料治疗牙槽骨缺损,结果显示联合材料在新骨形成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β-TCP[10-17],但联合材料的具体疗效仍处于研究探讨的阶段。本研究将对应用rhPDGF-BB 与β-TCP 复合材料对比单独使用β-TCP 这一材料治疗牙槽骨缺损的随机临床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系统评价,以获得该联合材料在治疗牙槽骨缺损方面的临床证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文献。β-TCP 的英文检索词为 :“Beta tricalcium PhosPhate”“β -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中文检索词为:“β-磷酸三钙”“β-TCP”;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英文检索词为:“rhPDGF-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Regranex”“recombinant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rPDGF-BB”,中文检索词为:“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颌骨和牙槽骨缺损的英文检索词为:“Alveolar Bone Loss”“Alveolar Process AtroPhy”“Alveolar ResorPtion”“Periodontal Bone Loss”“alveolar bone defect”“alveolar bone malformation”“jaw bone defect”“jaw bone loss”“jaw bone malformation”,中文检索词为:“颌骨缺损”“颌骨缺失”“颌骨畸形”“牙槽骨缺损”“牙槽骨缺失”、“牙槽骨畸形”,检索策略为β-TCP、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骨缺损分开检索,各检索词间用OR 连接,随后三者的检索结果用AND 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日期均截止至2019 年7 月8 日,且检索无时间和语种的限制。

1.2 纳入标准

(1)有明确诊断标准的牙槽骨缺损和颌骨缺损的患者,如符合临床探诊、X 线片等对于骨缺损的诊断;(2)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β-TCP 与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β-TCP治疗;(3)治疗疗效相关的结局指标:如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线性骨增益(linear bone growth,LBG)、骨填充率(bone filling percentage,BF%)、探诊深度(pocket depth,PD)等;(4)临床随机对照实验。

1.3 排除标准

(1)患者的年龄、性别均不限,患者除牙槽骨缺损和颌骨缺损外伴随其他疾病(如颅脑损伤)的文献;(2)干预措施除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BB)、β-TCP 外合并其他治疗方法的文献;(3)疗效评价的指标不明确或无法获取的文献;(4)重复研究或者重复发表的文献;(5)综述、述评及会议论文等。文献的筛选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对结果有分歧而难以确定时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协助解决。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 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或交由第三方协助解决。制定数据提取表提取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包括研究题目、第一作者、发表杂志及时间、研究类型等;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等;③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剂量、频次、用药方式、例数、观察时间等;④相关结局指标,包括:临床附着水平(CAL)、线性骨增益(LBG)、骨填充率(BF%)、探诊深度(PD)等;对于同一篇文献中采用不同剂量进行研究的情况,将同一剂量视为一组数据进行提取,并对来源于同一篇文献的不同剂量组的数据进行标注。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Cochrane5.2.0 版手册推荐的针对RCT 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OB 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包括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失访偏倚、报告偏倚和其他偏倚。

1.6 统计分析

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 分析。连续型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指标,并同时给出95%可信区间(95%CI)。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进行(检验水准α=0.1),同时结合I2进行定量分析。根据I2值来判断异质性的大小,I2≤25%为低度异质性,25%<I2<50%为中度异质性,50%<I2<75%为较高异质性,I2>75%则为高度异质性。若各研究结果间无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如果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那么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若存在明显的临床异质性采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ITT 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81 篇,其中中文文献0篇,英文文献81 篇。排除综述、动物实验、重复发表的文献、疗效评价指标不明确的文献,通过追踪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Google 学术及手动查询口腔专业期刊等补充检索的方法获得2 篇文献,最终纳入7 篇文献[10-16]。所有纳入文献均为RCT。纳入文献中共有病例629 例,实验组均采用β-TCP与rhPDGF-BB 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的β-TCP 治疗。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 所示。

注:★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n=20)、EMbase(n=16)、The Cochrane Library(n=14)、CBM(n=0)、CNKI(n=0)、SCI(n=45)、WanFang Date(n=0)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其中5 篇研究来源于美国,2 篇来源于印度;除了第7 篇,其余均为多中心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纳入研究的具体用药措施见表2,用药方式均为以支架的形式手术植入;观察时间6~36 个月不等;实验组均为rhPDGF-BB 与β-TCP 联合处理,其中5 篇研究中rhPDGF-BB 采用1.0mg/mL 及0.3mg/mL两种剂量。

表2 纳入研究的具体干预措施

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7 篇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随机分组、分配隐藏均为“不确定”;盲法中3 篇均为“是”,5 篇为“不确定”,结果缺失数据中有2 篇“有失访”,1 篇无失访,4 篇为“不确定”;其他偏倚均为“不确定”(见表3)。应用 ROB 工具判断结果如图2 所示。

表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图2 7 篇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4 Meta 分析结果

4.1 探诊深度(PD)

3 个RCT[10,15,17]报告了手术后6 个月的PD,其中有1 篇RCT[10]采用2 种不同剂量来进行研究,共包括264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6 个月的P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95%CI(0.15,0.25),P<0.000 01]。

1 个RCT [10] 报告了术后12 个月 [MD=0.26,95%CI(0.20,0.31),P<0.000 01]、24 个月[MD=0.46,95%CI(0.38,0.54),P<0.000 01]、36 个月[MD=0.14,95%CI(0.05,0.22),P=0.001]的PD,共包括720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6、12、24、36 个月的P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图3 所示)。

图3 β-TCP 联合rhPDGF 治疗骨缺损比较两组探诊深度的Meta 分析森林图

4.2 临床附着水平(CAL)

3 个RCT[10,11,15]报告了术后6 个月的CAL,其中有1 个RCT[10]采用两种不同剂量来进行研究,包括384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手术后6 个月的CA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MD=0.24,95%CI(0.21,0.28),P<0.000 01]。2 个RCT[10,11]报告了手术后12 个月的CAL,其中有1 个RCT[10]采用2 种不同剂量来进行研究,包括300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12 个月的CA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17,95%CI(0.12,0.22),P<0.000 01]。2 个RCT[10,11]报告了术后24 个月的CAL,其中有1 篇RCT[10]采用2 种不同剂量来进行研究,包括300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24 个月的CA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47,95%CI(0.40,0.55),P<0.000 01]。

1 个RCT[10]报告了术后36 个月的CAL,使用了不同剂量的2 组数据,包括180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36 个月的CA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35,95% CI(0.28,0.43),P<0.000 01](如图4 所示)。

图4 β-TCP 联合rhPDGF 治疗骨缺损比较两组临床附着水平的Meta 分析森林图

4.3 线性骨增益(LBG)

2 个RCT[10,12]报告了术后6 个月的LBG,每个RCT 均使用两种不同剂量来进行研究,包括411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6 个月的LB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61,95%CI(0.55,0.67),P<0.000 01]。

1 个RCT[10]报告了术后12 个月 [MD=1.12,95%CI(1.06,1.18),P <0.000 01]、24 个月 [MD=1.12,95%CI(1.06,1.18),P<0.000 01]、36 个月[MD=0.26,95%CI(0.19,0.34),P <0.000 01]的LBG,包括540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12、24、36 个月的LB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图5 所示)。

图5 β-TCP 联合rhPDGF 治疗骨缺损比较两组线性骨增益的Meta 分析森林图

4.4 骨填充率(BF%)

3 个RCT[10,12,15]报告了手术后6 个月的BF,其中有2 个RCT[10,12]采用2 种不同剂量来进行研究,包括440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6 个月的BF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26.55,95%CI(25.21,27.89),P <0.000 01]。

1 个RCT[10]报告了手术后12 个月[[MD=24.91,95%CI(23.49,26.32),P<0.000 01]、24 个月 [MD=23.51,95%CI(22.07,24.94),P<0.000 01]、36 个月[MD=6.88,95%CI(5.57,8.19),P<0.000 01]的BF,包括540 例患者。固定效应模型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采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术后12、24、36 个月的BF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如图6 所示)。

图6 β-TCP 联合rhPDGF 治疗骨缺损比较两组骨填充率的Meta 分析森林图

5 讨论

牙槽骨缺损可能引起牙周组织的病理性变化,同时也可能会影响牙齿移动的方式和生物力学机制,因而越来越引起正畸医生的关注。近年来随着生物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牙槽骨缺损的治疗也有较大发展[17],除翻瓣刮治术等传统外科方法外,还有自体骨移植、局部应用釉基质蛋白和生长因子(如rhPDGF-BB 等)、应用新型复合材料、膜引导组织再生等治疗方法,其中以新型联合材料较为有效,组织工程材料联合治疗骨缺损疾病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Meta 分析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比较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在CAL、LBG、BF%、PD 等指标上,在术后6 个月、12 个月、24 个月和36 个月上均有明显改善,其中PD 和CAL在术后24 个月时疗效最好,而LBG 和BF%则在术后6 个月时疗效最好。根据时间分组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6 个月时的LBG 上,与β-TCP 组相比,rhPDGF-BB/β-TCP 组的应答显著增加,平均差异为1.58mm。另一篇研究结果提示[10],12 个月和24 个月的随访时两组间的平均LBG 差异保持稳定,分别约为1.46mm 和1.51mm,但在36 个月时两组间差异似乎减少到大约0.77mm。另外两篇文献也报道联合治疗6 个月和12 个月时,平均LBG 差异为1.21mm[15]和0.7mm[18]。同样对BF%的Meta 分析也显示,在随访6 个月时,采用rhPDGF-BB/β-TCP 治疗组的BF%增加了34%。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0],12 个月和24 个月的随访中两组间BF%的差异保持相当稳定,分别为27.9%和26.8%,但36 个月时这一差异下降到大约11.5%。另2 篇文献中也报道6 个月和12 个月时两组BF%的差异为22.58%[15]和26.83%[18]。Meta 分析结果提示联合rhPDGF-BB/β-TCP 治疗骨缺损,在新骨形成(如线性骨增益和骨填充率)上具有优势,但具有时效性,随着时间延长,此方面与单独应用β-TCP 的差异会降低。

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随机分组、分配隐藏均为“不确定”,所以选择性偏倚均较大;只有3 篇纳入研究提到有实施盲法,其余均为“不确定”;建议今后研究中予以重视。纳入研究中观察时间不一致,超过24 个月的只有两篇,望今后的研究对于观察时间更加统一、更加规范。

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使用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在大部分的有效性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后,meta 分析结果异质性仍较大,可能原因有:①纳入研究数和样本量相对较小,效能相对不足,解读结果应谨慎;②纳入研究文献中,患者年龄上存在差异(患者<40 岁有3 篇研究;患者30~40 岁间的有2 篇研究;其余两篇未报道),可产生临床异质性;5 篇纳入的RCT 研究中均报道采用两种剂量(1.0mg/mL 和0.3mg/mL)进行干预,虽然由于只有同一个对照组,因而作为2 组数据纳入数据分析,但这也是造成异质性较高的原因;纳入研究的质量普遍不高,其中选择性偏倚的风险较高。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结果显示,β-TCP 联合rh-PDGF-BB 与单独β-TCP 治疗牙槽骨缺损相比,使用联合治疗牙槽骨缺损在新骨形成方面的有效性较高。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予以验证。此外,对于复合材料在旧骨降解、治疗时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RCT 来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牙槽骨结果显示异质性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