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者的疗效研究

2021-05-30关丙燕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关丙燕

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安全性改善效果。方法:選择我院符合条件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6例,研究组加用氯吡格雷用药,对比组单纯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差异。结果:研究组PA指标高于对照组,PAgT、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21%,不良反应发病率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不良反应发病率10.71%,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较强,血栓、血液高凝状态对其治疗与转归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安全性更强,能够尽快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氯吡格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消除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临床较为高发,患者多存在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冠心病为主要发病类型,患者患病后,其心脏供血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患者多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导致其凝血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高凝表现,使得其在存在心肌供血不足的同时,血液循环效果也随之出现严重变化,长期对患者的心肌与心脏造成严重的威胁,待其心肌供血无法正常供应心脏日常生理活动时,即出现心肌缺血、细胞凋亡等问题,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患者虽然能够通过用药等治疗方法稳定病情,但无法立即消除对心肌、心脏功能的影响[1-2]。传统方法多以静脉溶栓方式进行干预,该治疗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清除心肌梗死的阻塞栓子,帮助血流尽快恢复正常,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但单纯溶栓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远期预后[3-4]。本文对所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利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的奇偶数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两组各56例。研究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6.23±17.77)岁,病程4~11小时,平均病程(7.66±3.34)小时,合并高血压18例,高血脂16例,糖尿病16例,其他6例;对比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18±19.82)岁,病程4~12小时,平均病程(8.22±3.78)小时,合并高血压15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16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由家属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相关书面协议;②能够全程配合实验,无实验操作无法耐受情况;③重大器官功能正常、无恶性肿瘤;④心脏功能正常,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发病;⑤患者预后生存时间预期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①未经过家属同意,患者自身意识丧失无法同意实验;②中途死亡、转院、资料不全,无法耐受实验;③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病史,6个月内心梗用药治疗史,其他心脏疾病或心脏发育不全;⑤患者预期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

1.2 方法

研究组加用氯吡格雷用药,对比组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硫酸氢氯吡格雷(H20120035)用药,选择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药物,首次剂量300mg,第2次开始剂量75mg/次,口服方式用药,qd。

对比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基础治疗,包括稳定生命体征、平衡酸碱度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低分子肝素钙、β受体阻滞剂用药。待患者生命稳定,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利用阿替普酶(S20160055)开展治疗,选择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ama GmbH&Co.KG公司生产药物,剂量100mg/次,利用静脉推注方式干预注射初始剂量15mg,后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用药,剂量50mg,需30分钟内滴注完成。同时采取口服阿司匹林(J20130078)方式用药,选择Bayer S.p.A公司生产药物,初始剂量300mg,第2次开始剂量改为100mg/次,1次/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病率=皮疹+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其他/总数*100%。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显效:患者症状消除,心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未见复发;有效:患者症状好转,心功能恢复2级及以上,未见功能障碍;无效: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或转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差异。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均由SPSS17.0软件包处理分析数据资料,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两组数据资料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21%,不良反应发病率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不良反应发病率10.71%,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研究组PA指标高于对照组,PAgT、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出现较为迅速的病情变化,同时导致血管阻塞产生的缺氧症状,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凋亡,出现心肌梗死[5-6]。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患者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反应迅速增强,导致患者体内的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增加,出现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进一步加重患者发病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此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药物干预,帮助其尽快消除梗死病灶,清除血栓,同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原发性心脏病及其他病变进行控制与预防,减少患者的复发率等生命威胁。

临床多采取药物溶栓药物进行干预,但溶栓治疗的难度较高,患者需通过药物方式降低凝血功能,对栓子进行溶解和脱落,以此恢复梗死部位心肌供血效果。瑞替普酶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药物类型,属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衍生物,具有较高的溶栓效果,尤其针对栓子的血凝块穿透力较强,具有较高的溶栓治疗效果。但该药物具有一定的用药不良反应,患者的半衰期较长,能够用药后产生较长的药物持续时间,尤其针对患者心肌梗死的扩张干预效果较高,以减少患者由于心肌梗死产生的心脏重构症状,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心功能造成创伤。但瑞替普酶在代谢过程中,对肝脏清除能力的要求较高,患者的用药后不适感强烈。

临床为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整体治疗安全的提高,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氯吡格雷用药,氯吡格雷屬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进入人体后能够选择性与二磷酸腺苷受体进行结合,产生抑制血小板,阻断血小板融合的效果,以此降低患者整体的凝血功能,对血小板活化也有较大的帮助。针对氯吡格雷的临床用药优势,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氯吡格雷加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整体康复质量的提高,加强患者心肌供血的恢复效果,同时促进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的修复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本文对所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氯吡格雷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干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21%,不良反应发病率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不良反应发病率10.71%,观察到患者通过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后的安全性与效果均较高,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好转,住院时间缩短,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加彬,孔祥忍,安雷亚,孔祥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4):4339-4341.

[2]向乾才,张娟,张天贵,杨明春,陆亮,马开龙,张羽.急诊补救PCI治疗在凉山地区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4):11-14.

[3]黄鑫,陈玉娜,杨兵.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7):6-8.

[4]李娜,王丹,杨雪,郑晓红,崔向鹏.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3):99+114.

[5]龙涛,周名纲,曾志诚,刘忍,邓茂,倪秋萍,干静.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联合PCI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09):1353-1357.

[6]冯莉莉,王朝华,李贺,张臣.银杏叶片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室重构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03):384-388.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