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共产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2021-05-29郭海威黄楚新

传媒 2021年9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中国共产党互联网

郭海威 黄楚新

摘要: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由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创新能力、议程设置能力、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体系。当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深入性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研究提出从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强化网络舆论底线思维、巩固壮大网络舆论阵地、统筹优化网络舆论治理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互联网 舆论引导 舆论安全

网络空间中的舆论引导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正面临着来自多元主体、多样场景、多重因素的介入与影响,尤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深度嵌入,网络舆论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发凸显,网络舆论引导不断迎来更大挑战。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各项重大战略规划与实施都需要强有力的舆论支撑。推进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对于有效凝聚社会共识、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基本构成

网络舆论引导涉及多个环节的多重功能,这就决定了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体系。随着网络舆论环境和网络舆论引导理念发生变化,网络舆论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廓清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具体构成,为新传播格局下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与提升提供视角和维度参考,显得极为迫切。

1.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创新能力。党的网络舆论引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扎实可靠的网络舆论引导理论为指导,从而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成熟的技术框架、逻辑框架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在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网络舆论引导所涉要素、所面向主体、所处传播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网络舆论引导不断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从一个环境转向另一个环境,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期经验往往难以满足新传播格局下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加快创新和补充适应新传播场景、新舆论形势的网络舆论引导理论。网络舆论引导理论的创新是党的理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整体布局与落地实施提供理论支点与引导,确保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有据可循、有章可依。

2.网络舆论引导的议程设置能力。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议程设置能够直接影响舆论的关注焦点,进而影响舆论走向。网络舆论场中的议程设置能力一直是党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的关注重点,面对各类网络舆论事件,能否及时有效地设置议题,根据舆论事件发展情况变换议题,充分调动媒体、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决定了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当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深入,算法亦介入到网络舆论空间的议程设置中,这对于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探索利用主流价值驾驭算法,从而将议程设置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是新时期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重要出发点。

3.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具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常规的舆论引导,即在未出现各类网络舆论事件时,日常性地调动媒体、党政机关、商业内容平台等在网络空间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不断提升主流价值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二是围绕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等所引发的网络舆论,进行追踪监测、研判预警、应对处置等。由于网络舆论事件具有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对其进行的研判与处理更能凸显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在实践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经验来看,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网络舆论引导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对网络舆论信息的及时发掘、动态监测、分析研判、发布预警、制定预案等全流程把控,并能有机协调多元主体,实现对民众诉求的快速回应、对舆论事件的高效处置,使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不断获得提升。

4.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所处发展阶段,统筹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境,不断完善网络舆论空间综合治理的维度、层次,并综合运用各种新型媒介手段,探索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取得诸多重要进展,网络舆论生态整体向上向好,网络空间日益清朗,有效促进了社会共识的凝聚,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支撑。面对传播格局的不断发展变革,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正日益成为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与发力点,技术治理、协同治理、前瞻治理是网络舆论空间综合治理的新路向,同时也是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与提升的重要切入点。

二、清醒认识中国共产党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现实挑战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不断发展变化,为网络舆论引导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要开展好新时期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切实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必要深刻认识当前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从而助力探寻更为有效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策略。

1.多元主体参与易冲击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随着用户接入互联网门槛的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主体进入到网络空间,自由地进行观点表达与交互,网络空间中的思想觀念也愈发丰富多元,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地位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增加。尤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网民的态度表达与观点交流更加便捷,网络舆论场中各种思想观念交织交错交融交锋,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来自党政机关、主流媒体等的主流价值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权威性下降,非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试图占领更大的市场,其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严重危及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与此同时,在各类主体进行观点表达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现象时有出现,打着弘扬主流价值、传播正能量的旗号,行抹黑、攻击之实,夹杂在网络舆论场中,难以被有效辨识,使不明真相的网民误以为其是党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引导的一部分,导致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受到冲击,权威性逐渐被消解。

2.舆论环境变化易削弱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适用性。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应用在信息传播领域中的广泛嵌入,网络舆论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在技术等因素驱动下实现动态变革,导致以往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方案难以满足新传播环境下的舆论引导需求,网络舆论引导的适用性受到削弱。智媒时代,网络舆论的关联主体更多,衍生速度更快,网络舆论体现出更为强大的突发性、爆发性和广泛性,网上网下、国际国内的舆论联动更易形成,亟须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进行创新。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舆论环境,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应坚持与时俱进,有效调动媒体、技术平台、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主体,定期对网络舆论环境展开系统评估,推动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制定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方案。

3.多样话语风格易降低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党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过程中,主张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主流价值传播与引领,从而引导网络舆论走向。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应用广泛普及,网民之间的交往互动更易达成,网络话语表达方式日新月异,与网民话语表达方式相符合的内容往往更易被其接受和认可。在此情境下,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在话语表达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以主流媒体、党政机关等参与网络舆论引导为例,其话语表达相对较为严肃、正式,虽然不断尝试进行边缘式、渐进式的探索创新,但是仍与网民话语表达风格有较大差异,网络舆论引导的亲和力仍有提升空间。在表达形式上,短视频、直播等日益成为主流传播形态,在网民中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党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也正在加快传播形态、渠道等的创新,不断探索将新传播形態运用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然而仍存在创新幅度小、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度低等问题。

4.过度依赖技术易影响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深入性。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党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能够将网络舆论引导需求、网民行为偏好、网络舆论引导的内容供给等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网络舆论引导方案。但是,精准推荐的算法原理在于坚持向用户推送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由此,用户既有的价值取向或对事物的固有认知将不断得到强化,所谓“刻板印象”不断加深,信息茧房等问题愈发凸显,导致主流舆论传播难以穿透屏障,不能进入到“茧房”内部,虽然覆盖范围广泛,但是主流舆论传播深度不足,使网络舆论引导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人工智能环境下,技术理性愈发凸显,网络舆论引导对人文理性的重视度有所下降,过度依靠人工智能进行主流舆论内容生产与传播,导致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网民接收到的内容更多来自冷冰冰的机器生产与推荐,网络舆论传播与引导的亲和力逐渐减弱,难以产生深刻影响。

三、全面提升中国共产党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对策思路

中国共产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是一项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工作,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与新任务,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显得更为紧迫。亟须加快转变思维模式,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实现全面提升,助力开创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新局面,构筑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1.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推动实现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不断踏上新台阶,就必须准确认识、理解和遵循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传播规律、网络舆论发展规律与引导规律,在舆论引导形式、机制等方面加快创新探索步伐,以更好适应网络舆论引导新形势、新需求。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网络舆论引导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其旨在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对网络中的思想观念进行规训、引导,使网络舆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演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另一方面,亦要在“不变”中认识和把握“变”,即参与主体、参与形式、内容形态、传播渠道等传播特征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信息传播与网络舆论引导所涉要素更加庞杂,必须做好统筹协调,更好把握时、度、效,围绕网络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解决方案。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要在对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着手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并探索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评估机制,使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2.强化网络舆论底线思维。新传播格局下,网络空间中多元思想观念交织交错,在进行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必须对网络舆论所涉内容进行准确识别,不能盲目引导。针对网络空间中的一些过激言论,或“泛政治化”的舆论信息,如果只是网民的情绪发泄,没有触及社会道德底线、国家法治底线和制度安全的,应允许存在探讨,从而消解线下社会中的消极情绪,防止因过度干预而导致负面情绪累积激化。针对网络空间中围绕特定社会议题的讨论,要在坚守底线的基础上,留足空间、加以引导,对于不同观点的交锋碰撞要实时动态追踪,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错误社会思潮的滋生,确保网络舆论始终在主流价值的框架之内。因此,要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准确识别和平衡好网络空间中的情绪表达与思想观点碰撞,在保障和不断增强网民话语表达安全感的同时,对涉及意识形态安全、国家制度安全等的网络讨论及时发现并有效介入,消除网络舆论安全风险。

3.巩固壮大网络舆论阵地。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网络舆论引导也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必须兼顾好网络舆论引导成果巩固与网络舆论阵地拓展壮大,促使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稳中求进,不断取得新进展。在网络舆论引导成果巩固方面,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按照既定机制模式使网络舆论引导稳步推进,尤其在新闻媒体等关键领域继续巩固和增强主导权,形成网络舆论引导常态化机制。在网络舆论阵地边界拓展方面,要加快思维创新与转变,用新理念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新模式,使网络舆论引导不断在广度、深度、高度上实现延展,推动党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强化人才队伍、话语体系、制度体系等基础支撑,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推动形成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的强大合力。

4.统筹优化网络舆论治理。要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须将网络舆论引导与网络综合治理有机统筹起来,推动形成网络舆论引导与网络综合治理融合共生、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体制机制,有效应对新传播格局下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生态,不断赢得网络舆论斗争的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要坚持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充分依靠新技术、新应用,落实好主体责任,推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网络空间治理格局,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水平。将网络舆论引导与网络综合治理统筹起来,既是切实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现实路径,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有效响应,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作者郭海威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黄楚新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新媒体领导力研究”(项目编号:SDQDSKL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网络民粹思潮的动态、趋势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1(03).

[2]王晓红.智媒时代主流价值引领需要“四个力”[J].现代视听,2020(05).

[3]黄楚新.网络意识形态的新动向及应对策略[J].前线,2020(03).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中国共产党互联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