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博物馆员工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29韩砚垠
韩砚垠
[摘 要] 中国铁道博物馆(以下简称铁道博物馆)是展示铁路行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管理改革、铁路文化及发展进程的场所,是国家级博物馆。办好铁道博物馆,员工素质是关键。提高员工素质,需要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及人才激励等多环节、全方位着力。其中,培训环节是提高员工素质最基本、最常用和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及手段。文章以所在的铁道博物馆为例,结合行业博物馆的特点,在总结员工培训工作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博物馆;员工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06-0061-03
一、铁道博物馆概况
铁道博物馆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铁道部科学技术馆, 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中国铁道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职能由单一承办原铁道部对外宣传的各种展览转变为具有收藏、保护、陈列、研究、传播等多种功能的比较成熟的行业博物馆。主要负责铁路行业文化遗产保护,从事铁路历史文物的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等工作,宣传铁路发展成果,传播铁路科技知识。同时,由于铁道博物馆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除了完成以收藏、保管、展示、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公益工作,还要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势进行创收,补充事业收入。铁道博物馆现有3个展馆: 正阳门展馆、东郊展馆和詹天佑纪念馆。正阳门展馆主要展示中国铁路140多年来的艰辛历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的辉煌成就。东郊展馆分为机车车辆展厅和综合展厅,其机车车辆展厅展出了近百台中国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及制式的铁路机车车辆,综合展厅展示的是中国高速铁路科普展。詹天佑纪念馆以詹天佑生平事迹和京张铁路建设为主要展示内容。
二、铁道博物馆员工培训工作实践探索
铁道博物馆自2010年三馆合一以来,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加快博物馆整合及发展,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基于博物馆工作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了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员工能力素质需求分析
铁道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在行政关系上归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由北京局集团公司代管。同时,社会属性属于事业单位,具有博物馆的各项社会功能。因此,其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有着多重性。表现为:
一是在管理模式及相应能力上的融合性。由于铁道博物馆在行政关系上归铁路管理和领导,要按照铁路企业的要求进行管理,具有企业管理的体制模式。但其事业单位的社会属性,亦使博物馆具有事业单位的管理特征[1]。因此,需要将企业管理模式和事业单位管理特征统筹考虑,既能适应铁路内部管理要求,又能接受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等地方博物馆管理部门以及博物馆学会、协会指导,贯彻其各项要求和部署。
二是专业业务上的双重性。一般来说,多数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既要熟悉铁路的基础业务知识,不断学习了解铁路管理要求、业务更新和技术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和了解关于博物馆展览、收藏、教育等专项业务。目前,铁道博物馆高学历人才日渐增多,在员工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主要以文史类居多。因此,一方面應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研究铁路历史,挖掘文物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必须弥补铁路专业知识的不足,广泛学习铁路常识,了解铁路运输现场实践情况。作为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和执行部门,应针对人员构成现状,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将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组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实效的、自成体系的铁路文博专业培训,为人才兴馆战略做好相应服务。
三是各种人才及相应能力需求的全面性。博物馆虽编制和现员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财、办,以及党政工团及业务部门,都有部门或专人负责,加上上述双重管理和双重业务需要的特点,在这个不足70人的单位,既需要加强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又需要培养多重专业技术人才;既需要配备熟悉人、财、办业务的人员,又需要有展会和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的人才;既需要对文物收藏、保管有研究能力的人才,又需要文字编辑强、有表达能力的讲解人员。对于铁道博物馆来说,由于其是差额事业单位属性,还要通过经营活动增加一部分收入用于员工的开支,这就要求有关领导及人员还要有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能力[2]。总体上涵盖了几乎全方位人才及相应能力需求。
四是个体素质上的复合性。由于人员相对较少,所以有些大的展会、大型活动需要共同参与。因此,大部分人都应该具有“三合一”的知识能力才较为理想。“三合一”是指行业知识、博物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及能力[3]。同样是由于人员较少,更需要培养做事精干、业务全面、工作能力强的职工队伍。比如劳资管理人员要熟悉劳资以及社保和退管多项业务才可以胜任;又如负责市场开发、经营创收的人员,既要清楚博物馆创收的优势所在,又要有营销的手段,有市场的感知能力等综合知识能力才可以胜任。而目前博物馆无论是在人员实现“三合一”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型人才架构、技术创新型人才储备、单个人员的素质能力达到精通全面的需求方面都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培训加以提高。
(二)员工培训的主要做法
博物馆领导对培训工作十分重视,针对上述博物馆工作性质和对员工素质能力的需求,认真贯彻上级对干部人才培训工作的要求,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好培训计划。每年年初,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要按照铁路上级干培部门和国家、北京市博物馆行业管理机构的培训信息,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并且根据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保持动态完善。培训计划不仅包括上级铁路干培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也包括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培训项目。既包括员工本职岗位业务,也包括其他应掌握的复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满足博物馆对员工应具备素质能力为目标。
二是精心组织,落实好培训措施。在进入每一项具体培训前,都要制定具体的安排和方案。例如,为促使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和掌握展馆环境、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等,树立安全、责任、纪律及团队意识,培养新员工对铁道博物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启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特拟定《新员工培训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授课人、负责人、培训单元、培训心得、组织纪律要求等一目了然。要求各部门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全力支持,非特殊情况不得调整和放弃,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率。
三是形式多样,利用好各种培训资源。在培训形式上,既有馆内自办的各种交流讲座,如邀请文博行业知名专家来我馆“铁博讲堂”现场授课,又有参加铁路及地方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既有对铁路生产单位的参观学习,如参观丰台机务段、唐山轨道客车厂,又有对地方博物馆的考察交流,如参观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和汽车博物馆等等,学习不同的专业业务和管理知识以及先进的办馆经验。
四是精准施培,针对“材”和“需”开展培训。这里的“材”是指每个人知识、素质和能力现状;“需”则是单位开展工作和发展对各种人才及相应素质能力的需求。培训中,我们基于上述对博物馆人员及相应素质能力“四性”的分析,注重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于从铁路运输站段调入的员工,侧重补充文博方面的知识;对于没有运输站段工作经历的文史类大学毕业生,侧重学习了解铁路运输常识,包括铁路系统生产布局、技术、设备、发展、人文特点等;对具有专业特长的,从事文物保护研究、展览设计、文笔较好等优势的人员,择机送入对口培训班进修、深造;对中层干部则每年安排参加中层干部管理培训班,提高管理水平。总之,单位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个人在哪些方面需要通过培训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尽力安排参加哪方面的培训。
五是注重实效,达到培训目的。培训的目的是要使员工学习到业务知识,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是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好的经验、做法,促进本单位的工作迈上新台阶。因此,我们对单个参加培训的人员要求必须写出培训报告,通过培训有了哪些新的认知,学到哪些新的知识、技术,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对于几个人或部门参加的培训参观,要在集体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找到单位或部门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对于较大范围组织的培训参观,参加者要人人写出心得体会,对个人或对单位提出学习借鉴意见,相互进行交流,达到了培训目的。
(三)员工培训的作用效果
据统计,2015年以来,铁道博物馆共自行组织各种培训班22次,请知名专家来馆“铁博讲堂”授课6场,参观考察 21个文博相关单位。参加铁路和地方各种培训班205批次、1091人次。撰写各种培训心得体会、总结200余篇。持续不断、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有的员工通过培训激发了工作热情。一名员工在心得体会中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否干好工作,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学历、能力和岗位,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工作?想要如何工作?拥有对待事业的那份热情,正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思考,不仅是单纯地完成任务,也要融入更多的情感,感性地投入到工作中,激发出更大的潜力,为博物馆工作尽心、尽力。”有的员工通过培训找到了差距,打算奋起直追。如一名员工说:“参考麋鹿苑博物馆的讲解实践后感到,铁路博物馆的讲解内容与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的结合,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还有的员工产生了新的思考:“我们如何向优秀文博工作者学习,痴迷于中国铁路历史的研究与思考,把我们中国铁路的故事讲好,讲生动?我们的场馆科普活动应如何加强?我们的科普互动设施应如何改进?”……
二是员工的素质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培训,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工作積极性进一步增强,自身工作潜力得到了释放和发挥。通过不断学习培训,近几年来,铁道博物馆讲解员先后荣获北京市首届“十佳”讲解员和优秀讲解员、全国首届“十佳”科普基地讲解员、“新时代旅游业女性榜样”金牌讲解员、“十佳网红讲解员”等多种荣誉称号。
三是促进了博物馆工作不断进步。自2010年三馆整合以来,铁道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展品方面,展陈项目曾获得博物馆界“全国十大精品展”、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弘博奖”“最佳展示奖”;科普方面,连年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阳光少年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博物馆喜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文物收藏方面,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属国家珍贵文物114件(套),填补了铁路及国家的空白。接待观众和经营创收方面,除2020年因疫情影响闭馆半年,参观人数和创收收入略有下降外,其余各年均逐年稳步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铁道博物馆持续不断地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直接相关。
三、培训工作实践的几点启示
回顾近几年铁道博物馆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感到对于行业博物馆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应当高度重视行业博物馆的员工培训工作
从宏观上看,培训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知识、技能、态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员工潜力,提升单位竞争力,增强单位凝聚力,激发单位战斗力。具体到行业博物馆,这种培训更为需要。因为行业博物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能力上需要行业和文博业务知识能力有机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馆内各项工作。但是大多数同志进馆时只有单一方面的业务知识或能力,只有通过后天的针对性培训才能尽快实现二者融合。同时,博物馆不论是设备、文物收藏保护技术,还是办展水平都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这些离开培训都是难以实现的。简而言之,这是行业博物馆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所需要的。
(二)应当逐人做好员工职业生涯培训规划
行业博物馆一方面编制少、现员少,即俗语讲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同时,由于需要双重或多重复合知识结构,必须要通过培训才能取得。因此,有必要对每个员工从现有知识结构、欠缺知识结构、工作潜力及发展方向4个角度逐一分析,为其制定出职业生涯中培训规划,看看需参加哪些培训,达到什么要求。做到精准培训,潜力尽显,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应当注重对员工事业心、责任心的培养引导
热爱是奋进的动力。要建设一流博物馆,传承人类文明历史,必须热爱文博这份工作,愿意献身于这份事业。这个课题,在组织对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参观考察中被凸显出来。大家都被麋鹿苑博物馆“教师不像教师,导游不像导游,作家不像作家、专家不像专家的”的“四不像”专家郭耕老师旁征博引、引人入胜的讲解而感染,被郭耕老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窗口,需要更多像郭耕这样热爱事业、持之以恒地钻研,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领军人才,这才是博物馆发展之魂。因此,我们在人员素质、团队精神培育方面,必须加强热爱铁路行业、热爱博物馆事业的教育,使职工队伍达成馆兴我荣的共识,形成上下一心、荣辱与共的合力。
(四)应当适当加强对行业专业知识、行业文化的培训
近年来,行业博物馆引入人才的途径在逐渐变化。以往,尤其是早期,大多是从行业的各基层单位调入,这些人对所藏、所展设备及文物都较为了解。近几年,博物馆进人大多为文史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毕业生,没有行业工作经历,对藏品、展品都不甚了解,尤其是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人文故事,情感寄托一无所知。而现在的讲解也好,科普也好,都需要将冰冷的、残缺的、锈迹斑斑的设备及文物赋予历史的、哲学的、生动的、鲜活的生命色彩和情感记忆。如果我们没有对行业的业务、人文进入深入的、一线的学习考察了解,就难以适应博物馆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五)应当不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博物馆也需要在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技术。要通过学习参观,开阔视野,思维碰撞,学习采用新的手段,不断创新品牌。例如参观除了让参观者运用视觉、听觉外,还能让其动手动脑,用心用力,让参观者动用身体各感官穿越历史,仿真体验。就铁道博物馆来说,如果创作一套高质量的网上展览和有吸引力的宣传广告,能夠把青少年吸引来参观,又能够做一套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到高铁的仿真驾驶体验室,特别是实现让车开动起来的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展品不再只是一件冰冷的物品,而是一幅有温度、有人物、有情感的历史画面。
(六)应当强化培训考核和成果检验工作
这是目前在员工培训中容易轻视的一个问题。培训完返岗了,但究竟学到了什么,有没有长进,是否促进了工作?我们应当对参培者提出参加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比如,要有总结报告,要写心得体会,要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等。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对参培者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考核评价,既是工作奖惩的依据,也为对其职业培训计划调整做参考。另外,对我们自己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也应该做好自我回顾总结,发扬成绩,纠正不足,以利再办。如同“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用的管理”一样,没有对培训及成果的考核,也不是成功的、完整的培训工作。
(七)应当为员工培训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培训工作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工作忙,离不开”“经费有限”等都是常见理由。尤其是一些离岗个把月,或再长一点时间,花钱稍多一点的中短期专门培训,往往不易兑现。所以,各级领导要把培训很重要的认识,通过保证参培人员、保证费用支持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让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互联网时代,在以5G技术做支撑的物联网模式的快速发展形势下,博物馆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行业博物馆如何借助行业优势,广采各家之长,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求得新发展,让人类文明能够通过博物馆的平台一代代传承和光大,是文博战线每一位员工的使命和责任。对员工进行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培训,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期待和相信各行业博物馆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更好的员工培训方式方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热爱文博事业的人才,推进中国行业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燕.浅谈博物馆管理变革与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J].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8期
[2]刘光妍.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5)
[3]张宇.从人力资源角度浅谈首都博物馆人才培养.首都博物馆论丛.2011年10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