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巡视单对急诊脑血管病患者输液流程优化中护理质量改善效果的研究

2021-05-29李楠杜岳于秋芸张春花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输液护士

李楠,杜岳,于秋芸,张春花

护理流程是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健康为目标,应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实践模式[1]。脑血管病患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治疗的特点。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对于在急诊室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输液流程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诊疗安全及患者的满意度[2-3]。安全、有效地管理急诊脑血管病输液流程以及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是急诊护理管理的重点[4]。研究显示,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改善患者的救治效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5]。本研究基于急诊输液流程的思考和分析,从规避输液风险入手,本着优化流程、强化监控、保证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原则,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中增加输液巡视模块,制订输液巡视制度,以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最终诊断为缺血性卒中、TIA、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③在急诊输液室输液、留观治疗;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非脑血管病输液患者;②再灌注时间窗内,进行了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③入组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④有脑血管病史,但此次发病非脑血管病。

1.2 输液流程 北京天坛医院于2020年6月在急诊护理PDA掌上电脑中增加了巡视模块,以优化急诊输液流程,以此为节点,分为优化前流程组(2020年1-6月)和优化后流程组(2020年7-12月)。

1.2.1 优化前急诊脑血管病患者输液、留观流程 ①根据医嘱安排患者到达留观区或输液区。②家属到护士站将患者输液用药交给护士,接诊护士根据医嘱打印输液条码;为留观患者打印腕带,双人核对后将腕带佩戴在患者左手腕部;为临时输液患者打印输液主码,并将输液主码交给家属,等候输液。③配液护士按医嘱完成配液,做好双人核对后使用PDA进行配液登记。④责任班护士拿着已经配好的液体到达患者处,留观患者使用PDA扫描腕带上的二维码,临时输液患者扫描输液主码上的二维码,确认患者信息无误后扫描输入液体上贴的二维码并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为患者进行输液。⑤在输液过程中患者或家属根据需求呼叫护士。

1.2.2 优化后急诊脑血管病患者输液、留观流程 在PDA输液流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输液巡视单,包括:①患者输液后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巡视单,根据患者情况填写并保存。在PDA中点击巡视模块,扫描患者腕带或输液主码,PDA中出现患者信息,包括卡号、姓名、病区,点击增加巡视单后,PDA中自动提取巡视时间,护士根据患者看诊科室选择巡视类型,如急诊脑血管病患者选择“神经科”类型,并进行相关内容勾选(图1)。②制定科室巡视制度。要求普通患者白天每2 h巡视一次,夜间每4 h巡视一次,对危重患者则白天和夜间均为2 h巡视一次。③输液过程中,责任护士查看患者是否有危重医嘱,按巡视制度要求完成对患者的巡视以及相关内容的填写,并根据PDA中显示的输液时间调节输液滴速。④在输液巡视评估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及时通知医师,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救治与护理。⑤护士长每天通过PDA后台巡视统计系统进行查询,查询内容包括换液时间间隔,患者总体输液时间以及电子输液巡视单上的相关内容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输液情况及护士工作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改进。

1.2.3 质量控制 成立输液巡视管理小组,对输液室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掌握PDA电子巡视单使用要求及PDA巡视模块的操作流程,同时对巡视单内模块内容进行细化讲解,让护士在评估时保证评估的一致性,不因人为因素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掌握方法以外,操作的熟练性同样重要。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信息科构建的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最后由科室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3 调查指标 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电子问卷(问卷星)形式或纸质版两种形式,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填写形式。调查问卷包括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护理工作评分、业务水平评分及服务态度评分4个分项,每项总分均为100分,其中总体满意度评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其余3项以平均分纳入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采用频数和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3000例患者,优化前流程组1400例,优化后流程组160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输液天数等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结果 优化前流程组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为:非常满意733例(52.35%)、满意531例(37.94%)、不满意136例(9.71%);优化后流程组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为:非常满意901例(56.31%)、满意679例(42.43%)、不满意20例(1.26%),两组满意度评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优化后流程组满意率也高于优化前流程组(98.75%vs90.29%,P<0.0001)。另外,优化后流程组对护理工作(86.21±3.64分vs85.84±5.47分,P<0.0001)、业务水平(87.24±3.70分vs86.73±5.49分,P=0.0069)方面的评价也均高于优化前流程组,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态度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7±3.42分vs84.81±4.96分,P=0.4832)。

图1 电子输液巡视单内容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3 讨论

患者满意度通常是医院用来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医政医管局在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医院应高度重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本研究显示在PDA基础上增加电子输液巡视单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这与刘利敏等[7]和高蓓等[8]对于输液流程优化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与增加电子输液巡视单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巡视评估准确度更高,病情评估更细致有关。护士在输液巡视时,只需通过PDA扫描输液瓶贴并根据巡视卡内容操作并依次勾选,包括可参考输液时间调节输液滴速、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以及留置针固定情况等,可及时发现患者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及时从巡视评估中发现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保证患者的安全,有利于输液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基于PDA系统的输液巡视单可实现输液记录的电子化,避免了手工书写巡视单费时费力、字迹潦草以及工作忙碌时忘记填写等情况[9]。急诊采用统一规范的电子输液巡视单后,护理人员只需根据患者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子巡视单依次填写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加之是现场询问现场填写,可以缩短输液巡视单的记录时间,减少书写错误,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避免了以往巡视评估的主观性、随意性,使巡视评估变得有章可循。同时,在临床中,护理管理者通常面临如何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的挑战,尤其是在急诊科,研究显示,采用PDA电子巡视单进行巡视后省去了手写记录和整理材料的时间,可以缩短巡视时间,,在提高护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护理的工作效率[8]。

本研究显示,优化输液流程前后,患者在服务态度评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方面相比,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评分较低。与之相似的,陈悦姝等[10]的研究显示,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评分较低,作者认为这与护士对患者输液流程解释不够详细有关。在本研究中,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评分较低可能与在急诊输液室治疗的患者病情和急诊环境有关,急诊脑血管病输液患者病情急、重,护士往往担任繁重的工作任务,巡视时间紧张,使得患者感觉护士对自己的关注度较小、相关解释不足。也有研究显示,门急诊护士往往存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技巧,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与患者交流较少,缺少健康宣教及解释工作等问题[11]。在今后电子巡视单使用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态度及爱伤观念,在紧张忙碌的时间里尽可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急诊输液室是急诊重要的服务窗口,急诊脑血管病输液患者流动性大、特殊事件多、病情复杂,在输液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风险,因此积极进行输液流程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3000例急诊脑血管病输液患者的研究发现,基于电子输液巡视单优化后的输液流程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及效率,但在护理服务态度方面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改善。另外,本研究结果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多中心研究的验证,不断优化和改进急诊脑血管病输液流程,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点睛】本研究在较大样本急诊脑血管病人群中,通过前后对照研究,发现增加电子巡视单优化输液流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整体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输液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脑血管病知多少
援鄂护士林燕华的元宵节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