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培训模式用于传染科临床教学的效果评价
2021-05-28傅涓涓
傅涓涓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江苏徐州 221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和传播率明显降低[1];但是,新型传染病的出现仍然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传染病临床教学涉及到的病种较多、内容繁琐,而学时又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多以听课为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欠佳[2]。如何尽可能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为了提高传染科临床教学效果,该院于2018年开展了多样化培训模式,2018年以前采取的是传统培训模式;该文比较2016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传染科的52名见习生接受不同的培训模式后的教学效果,发现多样化培训模式用于传染科的临床教学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该院传染科52名见习生为研究对象,2018年以前,传染科采取的是传统培训模式,2018年以后开展了多样化培训模式。根据见习生接受培训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3)。其中对照组男生16名,女生13名;年龄21~26岁,平均年龄为(24.1±1.2)岁。研究组男生12名,女生11名;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为(24.5±2.5)岁。排除培训期间累计请假达到2周者。
1.2 方法
对照组见习生接受传统培训模式: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传染病相关理论的讲授,课下由学生自行复习。每周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模拟接诊,由学生自行检查患者的体征、采集患者的病史等,然后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初步诊断,并将诊断依据详细列出;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诊断步骤进行纠正、补充、指导等。
研究组见习生接受多样化培训模式:由传染科的一名主任医师和两名副主任医师组成培训团队,工作时间均在10年以上;有培训团队编写感染科见习生的培训手册,根据手册以及感染科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给予见习生多样化培训的同时,保证科室相关工作的正常运转。根据培训计划,首先进行集中理论授课,共20课时,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传染病的发生、应对知识等内容,课后布置相关思考题,下一次授课时,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给予临床实践授课,共30课时,对学生应当在突发传染病的应对过程中应当掌握的技能进行临床培训,由培训团队针对学生在应对传染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通过多次临床实践授课,以及对多种情形进行模拟,提高学生在应对传染病时的综合处理能力。例如,在培训过程中模拟了如何应对埃博拉病毒,通过在仿真环境下(模仿了西非30~34℃的温度)开展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防护,以及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在模拟演练过程中,安排相关人员分别到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乘坐救护车到达急诊室后,由接诊台护士初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较平稳、病情较轻的患者入感染科;生命体征波动较大、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入急救科;医护人员全程均采用最高等级的防护措施。患者进入相关科室后,由相关人员开展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医生根据患者症状、检测结果开展急救措施、开具救治药物等。全程模拟结束后,进行该次模拟培训的总结,如模拟过程中配合不当、需要改进的事项等,通过不断的改进,使得整个救治过程规范、高效。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考核得分,总分均为100分;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学生对培训方式的综合评价,每项总分30分,评分越高,培训模式的效果越好;③比较两组学生对不同培训模式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一般人数)/每组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得分
对照组学生对于基础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分比较[(±s),分]
?
2.2 两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考核得分
对照组学生对于患者的信息采集、病历书写、仪器操作、临床诊断以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的临床实践得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学生的临床实践得分比较[(±s),分]
?
2.3 两组学生对培训模式的评价
对照组学生对传统培训模式在提高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学生对不同培训模式的满意度
对照组学生对传统培训模式的满意度为72.41%,低于研究组学生对多样化培训模式的满意度95.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学生对培训模式的评价对比[(±s),分]
表3 两组学生对培训模式的评价对比[(±s),分]
?
表4 两组学生对不同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传染病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原体或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后诱发的疾病,属于临床医学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诊断、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等[2-3]。传统的传染病教学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二者的互动性较低,同时由于传染病涉及到的病种较多、知识点琐碎,而学生多以课本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一些受到区域性、发病时间等影响的传染病并不被学生所熟悉,导致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授课效果[4]。在大规模的埃博拉疫情的爆发中,中国作为参与治疗、急救的国家,深刻体会到医护人员在应对传染病时的重要性[5-7];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模式,提高传染科学生在应对突发传染病时的综合能力成为了相关人员的思考重点。
多样化培训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具有培训内容全面、身临其境的演练、理论和实践考核等特点。该院传染科于2018年开始将多样化培训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经过研究比较发现,与接受传统培训模式的学生比较,接受多样化培训的学生的理论、实践等考核评分均较高;这一结果说明,多样化培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践考核评分较高说明学生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时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次研究还考察了接受培训的学生对不同培训模式的评价,结果发现,接受多样化培训的学生认为,该培训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其对疾病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并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往的研究中,传染科往往采用典型案例情景式教学[8-10],虽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比较,该培训模式在改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典型案例情景式培训涉及到的均为典型案例,缺乏普遍性,多样化培训模式涉及到的临床案例更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在面对突发传染病时的应对能力;且以往的研究中,不同培训模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较少,在该次研究中,多样化培训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但在该次研究中,两组学生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该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多样化培训模式用于传染科的临床教学,能够显著提高传染科见习生的理论及实践成绩,提高见习生在应对传染病时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较好;但该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仍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