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

2021-05-28邵竞楠王艳红

中外医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抗结核国药准字艾滋病

邵竞楠,王艳红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肝病四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肺结核是AIDS患者群体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IDS病患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尤其是CD4<150个/μL时,若染上肺结核,如果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将会增加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空洞形成等发生的风险,毒血症控制难度相应增加,大部分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或者大咯血死亡[1]。近些年,吸毒人数有不断增长趋势且性生活开放混乱,AIDS感染率有增长趋势,因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会增加病患临床治疗难度,故而临床医师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归纳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升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更有效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该次研究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该院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病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为试验对象,纳入标准:①与中华医学会拟定的艾滋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相匹配,历经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等确诊;②符合2001年修订颁发的肺结核诊断标准,且伴有显著的结核中毒表征,结核菌培养显阳性,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③该试验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参与。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者;②合并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者;③临床资料存在缺损或中途退出者。分为如下两组:观察组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7~64岁,平均(42.52±10.21)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6~66岁,平均(43.68±9.62)岁。两组患者如上基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广谱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并加强护肝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结核+抗病毒治疗:①抗结核治疗:推行正规化疗方案,异烟肼(H)(国药准字H42021401,口服,250 mg/d)、利福平(R)(国药准字H11020094,口服,0.45~0.60 g/d)、吡嗪酰胺(Z)(国药准字H31020105,口服,250 mg/d)、乙胺丁醇(E)(国药准字H20093080)等是常用药物类型,强化期采用HRZE方案治疗,持续用药2个月,巩固期可用HR治疗4个月,结合痰结核菌以及药敏结果科学整顿用药类型与时间长度。要密切关注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科学选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视听力等。②AIDS的治疗,抗病毒与免疫调节剂治疗为主,可以拟定齐多夫定(国药准字H20061264)+拉米夫定 (国药准字H20030581)+奈韦拉平(国药准字H20020580)药物方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实施前后免疫功能有关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例患者临床表现

纳入该次试验研究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如下:发热64例,占53.33%;咳嗽并气促52例,占43.33%;咳嗽44例,占36.67%;消瘦72例,占60.00%。

2.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18.33%,对照组为46.67%,经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4,P<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检测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组别CD4+(%)CD8+(%) CD4+/CD8+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7.36±0.27 14.51±1.04 64.58±1.68 51.27±1.07 0.14±0.04 0.31±0.07 8.254<0.001 7.201<0.001 6.654<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艾滋病又被称之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范围中流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大型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2]。该病症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诱发的。HIV是一种能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严重攻击性的病毒,其将机体免疫系统内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的袭击目标对象,大范围破坏该类细胞结构完整性,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故而增加了机体感染各种疾患的风险,并且可能会并发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3]。

为治疗AIDS,近些年全世界很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巨大努力,但迄今为止没有开发出根治AIDS的特效药物,也没有预防该病症的有效疫苗。AIDS已被我国整合至乙类法定传染病的范畴[4]。青壮年是AIDS的高发群体,80.0%左右的病例年龄集中在15~49岁范畴,对应的是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以持续发热、身体虚弱、盗汗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等较为常见,在3个月内体质量下降率高于10.0%。最多降低40.0%,病患体格消瘦显著。纳入该次试验研究的12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并气促、咳嗽、消瘦较为常见,占比依次为53.33%、43.33%、36.67%、60.00%。

既往有报道[5],AIDS患者容易受到肺结核病毒的侵染,并且HIV感染会驱动肺结核感染进程,由此诱导患者出现AIDS合并肺结核。近些年,国内AIDS的感染率有不断增加趋势,肺结核疫情也极为严峻,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人数也持续增长[6]。

因为AIDS患者感染CD4+进而引起肺结核,故而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细胞计数拟定治疗方案,当CD4细胞计数>200/mm或者淋巴细胞数目>1 200/mm时,应先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并检查细胞计数指标的检测,观察其变化规律,及时调整用药类型、剂量与时间长度,进而对细菌、病毒等形成更有效的抑制作用[7-8]。在该次研究中,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等是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当下很多临床医师认为异烟肼是治疗AIDS的主药之一,其对结核杆菌能起到良好的抑制与杀菌作用,其生物膜穿透性优良,有疗效优良、毒副作用少、成本低廉、口服便捷等优势,故而被列为首选抗结核药物,口服吸收率为90.0%[9]。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对结核杆菌能形成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或阴性菌也有一定疗效,和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起到协同作用,且能延迟耐药菌株产生过程。吡嗪酰胺对人型结核抗菌能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当pH为5.0~5.5时,杀菌作用最强。乙胺丁醇通过抑制结核菌RNA合成发挥抗菌作用[10-11]。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CD4+、CD8+及CD4+/CD8+依次为(7.36±0.27)%、(64.58±1.68)%、(0.14±0.04),和观察组(14.51±1.04)%、(51.27±1.07)%、(0.3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学者[12]对8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治疗后患者CD4+、CD8+及CD4+/CD8+依次为(15.64±1.02)%、(52.01±1.03)%、(0.30±0.05),和治疗前(7.51±0.25)%、(65.33±1.35)%、(0.11±0.0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综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成效,该文研究结论与其高度相似。

另外,因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各类标本涂片的阳性率均偏低,故而需要数次进行常规抗酸杆菌注射治疗,进而优化疾病的临床控制效果。AIDS合并肺结核的感染源众多,血液性的感染是主要途径。纳入该次研究的120例患者,输血感染者23例,占比为19.17%(23/120),这就提示在血液管理进程中,医护人员要确立正确观念,加大综合管理工作力度,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要求落实血液的检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准确的手段剔除带有HIV病毒的血源。基于AIDS临床特点多样且复杂的实况,应加大疾病早期筛查与控制力度,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用药原则,并加强患者肝肾功能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与处理异常状况,这样方能更有效的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病痛,延缓生命。

综上所述,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这就提示临床医师应结合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等,并落实早期筛查工作,结合患者病况拟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该次试验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相对较为短暂,后续研究中应扩大样本容量,进行较长期的随访观察,以更好地评估用药治疗效果、安全性,这对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抗结核国药准字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更 正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