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音乐特点
2021-05-28宋国锋
宋国锋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这首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开端。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我国音乐史上的第一首艺术歌曲,是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作品,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用中国古诗词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法创作而成的,可谓典型的“中体西用”式创作技法,为后来作曲家的创作思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成功创作有助于推动我国艺术歌曲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助于推动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一、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创作背景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于青主留学期间。一九二零年的一个夏天,青主和好友在风雨雷鸣的夜晚孤舟泊于湖面,面对眼前磅礴的景象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感染。不久后回到住所脑海中不断地涌现出澎湃的景象,激动的情绪难以抑制,伴着雷雨的声响,经过反复斟酌将歌词略微修改之后创作出了这首荡气回肠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青主将西方的创作技法融入中国的古词中,把宣叙调和咏叹调完美地结合,既真实再现了原词借咏古迹抒发政治不得志的感伤,又准确地将词的意境用曲调精准地描绘出来。
二、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音乐特点
(一)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曲式结构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是单二部(有尾声)的曲式结构。作品的总体调性建立在e小调上。全曲通过调性、织体伴奏、材料、速度、力度等几方面的变化和对比最终又回到e小调,用小调的色彩沉重地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如梦的感叹(如图1)。
图1 并列单二部曲式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开始并没有用钢琴伴奏作为引子,但是歌曲的第一小节可以作为前奏来展开。歌曲开始为弱起小节,旋律从e小调的属音向上纯四度跳进到e小调的主音,表现出了长江磅礴、奔腾的气势。随后旋律整体承下行的趋势最终落在降二级音上,为后面的转调埋下了伏笔。作曲家将整体下行的旋律比作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用柱式和弦作为主要的伴奏织体来配合旋律表达出长江的磅礴之势。
第二乐句旋律从降B大调的属音做连续上行二度的级进到降B大调的主音后调性转到g小调,从g小调的属音到属音做整体八度的下行。作者用宣叙调的手法将舒缓、平静的旋律与古战场的壮烈场面形成鲜明的反差,再用平行大小调的色彩变化描绘了当时旧营垒的西边火烧赤壁的场景。(见图2谱例1)
图2 谱例1
第三乐句为歌曲的过度部分即连接部,此部分主要由钢琴独奏。通过调性、音区、节奏、力度的对比来引出雄壮江山奇丽如画的美景。该部分调性由g小调转到e小调,钢琴伴奏由柱式和弦和八度音程作为主要伴奏织体,用紧张、密集的重复节奏型和音区的对比将长江滚滚东流的态势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从“乱石崩云”又转回了e小调,用休止符和连音线将旋律切割,用宣叙调的手法结合偏弱的力度将直耸云天的陡峭石壁、如雷般的惊涛、冲击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这些长江两岸的奇丽景象娓娓道来,与下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气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后一句是全曲的第一个高潮,把词作者面对奇丽如画的江山而不禁涌出对众多英雄豪杰的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乐段旋律主要由主和弦分解加外音的形式构成,旋律的节奏主要为二分、四分及八分音符的流动性线条,结合钢琴织体伴奏连续不断的三连音,将词作者遥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时的飒爽英姿、满怀豪气的浪漫主义幻想色彩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乐句是全曲的第二个高潮也是力度最强的部分。旋律是由E大调的主和弦分解加外音的形式构成。从E大调的主音开始级进上行结束在不稳定的二级音上,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作曲家用磅礴的织体伴奏来表达诸葛亮手里摇着羽扇、头上戴着纶巾,说笑之间就把敌人杀的丢盔弃甲的壮烈场景,与前面“遥想”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见图3谱例2)
图3 谱例2
全曲的尾声部分也是全曲感叹最深的部分,整体建立在e小调上。“人生如梦”四字,从e小调的属音向下跳进到主音配合复调式手法伴奏织体的小调性暗淡色彩犹如诉说般地表达了人生短暂如梦的意境。“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为主和弦分解加外音的形式,从e小调主音向上进行到上方八度主音。从“人生如梦”力度的pp到“一尊还酹江月”力度的ff,表达了词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和借酒消愁、思接古今的人生感叹!此句是全曲余音袅袅的尾声。
(二)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演唱处理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由上阕和下阙两部分组成。青主采用西方的作曲技法使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由宣叙调部分、咏叹调部分加尾声三部分组成。
笔者发现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宣叙调部分基本上为一字一音,其强弱变化和朗诵的韵律相仿,因此笔者建议在演唱《大江东去》这首艺术歌曲之前先朗诵歌词。前文中说过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写人,那么演唱者在演唱宣叙调部分之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景,想象着自己站在波涛滚滚的江岸上仿佛身临其境。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这首艺术歌曲的速度标记为“Largo”(广板)——每分钟大约46-52的速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句的力度变化为f-p-mf-pp-sf-f。在演唱时首先要富有激情,注意乐句整体的连贯性、气息的稳定支撑、咬字清晰及归韵准确。歌曲开头“大江东去”是一个向上纯四度的跳进,因此要求演唱者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在演唱“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顺着旋律的方向由高到低、由强到弱,唱出长江奔腾入海的感觉。在演唱“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时要做到声停气断意境不断,仿佛是在诉说,演唱“是”字的时候突然变强,以示强调下一句这里是古时赤壁的战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的旋律非常平稳且整体力度偏弱,主要描写了长江两岸奇丽如画的美景,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注意整体力度的把控,尤其是对“乱”“崩”“惊”“裂”“卷”“千”这几个字要给予强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迎来了这首歌曲的第一个高潮,因此在演唱时要有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演唱者心中既有奇丽如画的美景又有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钦佩之情。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咏叹调部分的速度标记为“Andante con moto”(稍快的行板)。歌词内容主要描写了周瑜,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是苏轼心中非常敬仰的英雄。在演唱时首先要注意整体速度的变化,演唱者要把词作者“遥想”的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把词作者对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对周瑜的敬仰之情表达出来。“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迎来了这首歌曲的第二个高潮,力度由mf-ff,要求演唱者合理地分配气息,表现出“神情自若”却又“灰飞烟灭”的壮烈场面,并且深刻地揣摩英雄人物的内心活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的力度为pp,与上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早生华发”调性从E大调转为e小调,演唱时要注意体会词作者对人间世事的无奈之情以至过早地长出了白发。
尾声部分只有一句歌词,但却是整首歌曲感叹最深的地方。“人生如梦”由e小调的属音到主音的向下纯五度的跳进形成宛如诉说般的叹息,要求演唱者体会整体的意境,沉着地表达出词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和对人生如梦的感叹。“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作者借酒消愁抒发内心感情沉郁的真实表达,在这里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词作者经过思考后得出的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是词作者对世事的感叹!
三、结论
近些年来,中国艺术歌曲作品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发展过程中当然无法避免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创作技法的碰撞与融合。这种融合是中国的古诗词与西方创作技法的结合,既要立足传统,又要推陈出新。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音乐特点。本文分别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整理,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实践的层面,构建出较为完整并且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