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高校EFL复合教学模式的探讨:显隐性教学走进对分课堂

2021-05-28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显性讲授隐性

■李 鑫/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对分课堂与显隐性教学理论

(一)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将课堂教学分为独立的三个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也被称为PAD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并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张学新,2015)陈瑞丰(2016)认为对分课堂创造了真正的双重“教—学”主体,实现了权责对等的生成性课堂,(陈瑞丰,2016)而赵婉莉(2018)通过研究对分课堂与深度学习的关系,提出了RUAC四层次教学目标,即复制、理解、应用、创造。(赵婉莉&张学新,2018)对分课堂与其他教学模式的交叉研究也有涉猎,本文也属于交叉研究的一部分。

(二)显隐性教学

在研究显隐性教学之前,显隐性知识的区分是有必要的,显性知识是指有意识学到的陈述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无意中习得的程序性知识。Ellis(2005)指出:“Explicit Knowledge refers to knowledge that acquired consciously and can be verbalized,while implicit knowledge bears the opposite”。(Ellis,2005)Ellis的观点不值得借鉴,隐性知识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不止是指在学习显性知识时产生的情感、引起的共鸣、习得的文化、建立的价值观等,所有未被表述的知识都可以称为隐性知识,“未被表述”不代表不可以表述,学习者可以通过语言加工主动建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不仅可以在学习显性知识中获得,还可以独立地习得。综上,可以把显性知识定义为有意识学到并可以统一表述的知识规则;隐性知识是指学习者无意中习得,自主建构的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本文有两种复合教学模式,一是对分课堂与显性教学的结合;二是对分课堂与隐性教学的结合。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中,显隐性教学主要出现在对分课堂的讲授环节,意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吸收课堂内容。

二、对比分析

显隐性教学的对比研究多年来难分上下,各有千秋。显性教学在EFL课堂中相对更受欢迎,显性教学是对语言知识的一种有意识的处理过程,因为有意识的参与,所以记忆深刻;而隐性教学是事先没有知识的传授,在经过一系列的操练独立归纳出来的规则,具有无意识性。我们知道母语的习得是在无规则的情况下自然习得的,是隐性知识,而且这种知识也是最牢固的,是不是隐性教学会更有效率呢?其实不然,母语与EFL的学习是完全不同的,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显隐性教学与对分课堂结合的复合式教学会不会弥补各自的不足呢?如果可以,那么对分课堂与哪种教学方式结合更好一点呢?

(一)显性教学走进对分课堂

在这一复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以对分课堂为主,显性教学为辅。下面是以“Urban Earth”为主题,针对课堂安排所做的一个教学简案。

1、教学目标

①学习者能够理解教师给出的关于“Urban Earth”的概念,通过EFL练习巩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②学习者能够通过自己的了解,抓住关键信息,准确地描述一座城市;

③更新自己对一座城市的理解。

2、导入

给出两个城市:伦敦和北京,引导学生给出他们对这两个城市的认识,引出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预测一下“Urban Earth”的定义。给出问题如下:

What does “Urban Earth” refer to?

a.farming in cities

b.exploring our cities by walking

c.beautifying city spaces with plants

通过学生选出的答案掌握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然后教师来做出补充。Urban earth is a phenomena that someone explores cities to show the world what these cities are really like.

课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自己的城市进行探索,就此完成表1,然后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写一篇英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表1 What is ____ like?

下节课伊始,小组内互相分享讨论,各自表述自己的作业成果,最后小组展示,教师给出反馈。

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对分课堂和显性教学结合的复合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讲授环节要充分发挥知识资源(resource)的角色,把涉及的知识内容讲透,后期讨论教师组织者以及控制者的角色至关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组内动态,控制好班级纪律,安排好各个环节的时间。

(二)隐性教学走进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与隐性教学的结合和其与显性教学的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处。导入环节与上面相同,需要先展示视频和图片,然后是一系列的练习,隐性教学是以示例为主,通过练习来总结归纳规则,因此此处的练习需要安排适量,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分配练习的额度,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动,笔者将上述的选词填空改成一篇阅读材料,学生的课后练习稍加改动,课上做两人一组练习,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教案:

1、教学目标

①学习者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

②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练习和课堂活动,总结出本堂课的主题;

③学习者能够学以致用,更新自己对城市的理解。

2、导入

教师展示伦敦和北京的图片,提出两个开放式问题:What come to your mind when you think of London?和What come to your mind when you think of Beijing?分别找两三位学生分享,以此来引出话题。

教师可以使用PWP模式(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处理这篇阅读材料,接着是两人一组练习,练习形式如表2。

表2 What is Shanghai like?

之后学生展示,教师做出补充,接着抛出如下两个问题:

a.What is this class mainly about?

b.Explain today’s topic in details.

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习得程度。课后学生可以搜集“Urban Earth”的更多信息,在下节课讨论环节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成果,总结自己的观点,最后小组展示,教师反馈。

这种复合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不高,但教师必须精心挑选教学资源,符合当堂主题,否则容易造成实践与理论脱节,学生不清楚教师所要表达的主题。此外操练形式要设置的新颖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内容枯燥,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习得。

三、结语

本文把显隐性教学带入对分课堂,意欲通过这两种新型的复合教学模式,提高对分课堂的授课效果。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复合教学模式比单一教学模式更易习得语言规则,而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质是对分课堂上的显隐性知识的习得程度。笔者推荐使用显性教学参与的复合教学模式,隐性教学参与的复合教学模式有局限性,可以用于听说读写的训练课堂,但理论性和规则性比较强的知识讲解并不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两种新型的复合教学模式,在隐性教学参与的复合教学模式中,笔者还采用了PWP模式,这也许会影响本研究的准确性。同时,本文对两种复合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具体阐述,但未能将其进行实证研究,如果能真正地将这显隐性教学引进对分课堂,并辅以量性研究,也许会更鲜明地对比出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显性讲授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