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心至德:树人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

2021-05-27孙小红刘海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系统构建

孙小红 刘海燕

【项目简介】

2019年,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润心至德: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获批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项目通过“一场馆”即“心悦馆”积极心理中心、“两系统”即积极心理品格指标系统和积极心理品格课程,以及“三平台”即学生社团、育人团队和家校社合作的建设,实现了心育工作从个别走向全体,从应对问题转向主动培育的突破。项目同时也关注教师积极心理的发展,提升教师幸福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还通过推进家长学堂,建立积极家庭关系。整个项目的建设与开发以悦心、树人为主旨,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前瞻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多元化,多时空实现润心至德的愿景。

摘要: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一场馆、两系统、三平台”为载体的系统构建为抓手,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倾向5个维度建构积极心理品格。在科学、专业、开放、前瞻、多元的心育平台上完成初中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培养心性光明、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人,为学生健康生长奠基,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格;润心至德;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A-0017-05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关注学生心理品格培育是党和国家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现实要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润心至德:树人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的实施目标就在于通过对师生积极心理的培育,促进学生完满成长,提升教师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的缘起思考

树人学校秉承百年附中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底蕴,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坚持“健康生长”的教育理念和“做服务于‘树的生长,做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文化追求,潜心笃志,锐意发展。从民办学校转为公办学校以来,积极推进国家、省、市等内涵建设项目,先后成为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南京市德育基地示范学校、南京市中小学示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首批南京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窗口学校、南京市四有教师“树人良师”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等,为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

(一)项目缘起

学校现有77个教学班,3369名学生,教职员工298人。本项目缘起于对现实问题的挑战与思考:

一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学校面临着诸多挑战:学校体量的快速膨胀使得心理工作面对的群体数量多、问题多、压力大。生源结构明显改变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心理策略、师生关系处理等提出更高要求。家庭教育的多元样态给家校协作与学生心理发展带来挑战。

二是当下初中生日益暴露出来的负面状态,如:学习动机不显著,缺少学习热情;学习焦虑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滋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与人相处缺乏友善、宽容,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和毅力等较为明显与普遍,离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距离甚远。

三是全球已有研究表明,传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共约五分之一的学生群体,包括当前有问题(约占5%)和当前没问题、未来可能有问题(约占15%)的学生,80%的学生被忽略,这不仅不符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的理念,还将导致占绝对多数的学生群体由于未曾接触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失去了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获得积极品格培养的机会,心理潜能也得不到挖掘,从而大大降低了面对未来世界挑战的能力,更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要提升教师们幸福感、成就感以及荣誉感,而在现实中,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和周而复始的周期性以及社会地位的平凡性,导致教师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严重的还会有厌倦感、焦虑和抑郁。

基于此,我们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项目,不仅关注那些心理需要帮助的学生,还立足发展,面向每一位师生,主动培育所有师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实现润心至德、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培养道德高尚、精神明亮、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人奠定基础,实现学生完满成长。

(二)内涵解读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德至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为人修身追求。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也是广大教师的核心使命。积极心理品格是能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这种积极力量是一种特质,具有跨情景的一般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可以帮助自己或他人更幸福地生活。树人学校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自身的培养目标,提出树人学子需要养成的5个维度、15项积极心理品格(如图1),旨在通过积极心理品格提升工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品质,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为树人学子健康生长、幸福生活奠基。

二、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的推进策略

积极心理品格系统构建培育项目围绕场馆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培训等方面,以“一场馆、两系统、三平台”作为实施载体(如图2)。“一场馆”指“心悦馆”积极心理中心,是积极心理品格提升工程的物化场所和空间;“两系统”指积极心理品格指标系统和积极心理品格课程系统,为积极心理品格提升提供实施路径;“三平台”是积极心理品格提升构建和实施的主体平台。

(一)建设开发“积极心理中心”

通过“心悦馆”积极心理中心的建设与功能研发,为积极心理品格提升工程提供物化场所与空间。“心悦馆”建设以悦心、树人为主旨,科学规划、系统设计,与传统心理辅导相比,整个建设注重学生体验,突出前瞻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积极心理中心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总投入约280万元,包括家庭辅导室、个体辅导室、情绪悦纳室、艺术放松室、心理剧场、心理书吧、VR体验室、减压游戏室、沙盘辅导室以及监控与档案管理室等15间功能室,动静相宜,融开放、互动、体验、放松于一体。整个中心采用信息化管理,师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自助查询预约系统了解信息、预约辅导、调节放松、拓展知识;心理服务云平台可提供心理測评、咨询预约与记录、成长报告与评价等服务,实现精准分层管理、学生一人一档、数据清晰可视。整个心理中心边建设边使用,已于2020年11月完成全部验收,既给予师生家长专业的心理支持,也给予了师生丰富有趣的互动心理体验。疫情复课以来,心理中心在建设过程中陆续有300多人次体验,面谈、咨询200多人次,正逐渐成为师生温暖、愉悦、放松的心灵港湾。

同时,我们基于场馆建设,充分开发“心悦馆”功能,策划以互动、体验、分享为主旨的班级心理主题活动。全校每个班级每个学期至少策划一次心理主题活动,时间为半天或一天,分小组体验心悦馆,并将体验与分享相结合,学会打开自我、放松自我、帮助自我,促进学生心理成长。

(二)系统开发积极心理培育课程

基于树人学生的心理特性,学校通过开发丰富而多元的课程来培育积极心理品格,包括:

(1)培育积极心理品格的心理课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每两周1次。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如“天气预报”活动,绘画、OH卡牌等艺术治疗技术的运用等,不仅深得学生喜欢,还通过学生作品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发现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深受学生欢迎。

(2)渗透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的学科课程。在树人学校,所有教师都是学生积极心理品格提升的影响者、学科渗透的教育者。学校定期聘请教育、教学、心理等专家为教师开设讲座,学习积极心理的培养策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品格的培养。

(3)菜单式、个性化心理主题课程。目前树人学生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包括学习适应、学习压力、学习力、考试焦虑、厌学等的学习类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主要面对的与同学、家长、老师相处的人际关系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情绪情感问题,特别是男女生交往问题:挫折适应问题包括学习、交往、兴趣愿望以及自我尊重等各方面。这些问题在不同年段、不同集体、不同阶段又有不同表现。

针对这些共性问题,我们以乐学、抗压、悦纳、拥抱青春等维度设定菜单式、个性化心理主题课程,由班主任、老师或学生团队提前与心理中心预约并沟通,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已经开设了“拥有好人缘”(初一),“青春话题”(初二),“应对学习压力”(初三)以及“画中有话——四格漫画的妙用”等特色课程,“大队委的团队领导力”“快乐学习营——学习力提升”等个性化主题课程20余类,课程主题还在不断地完善、丰富。

(4)主题体验活动培育积极心理品格。在学校相对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基础上,根据积极心理品格指标与内涵,结合树人学校的学生特点与课程特色,创设针对性、系列化的主题活动,突出科学、劳动、艺术审美、体育以及家国情怀、美德精神等主题,丰富活动内涵,明确活动目标,给予学生丰富而多维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经历中成长,自主、自觉、自发地养成积极心理品格。学校每学年在各年段举行的主题体验活动多达20余种,活动主题、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与深化。比如学校通过“告别童年”成长活动、节气之美树人之声播音、青春仪式、爱国诗词朗诵、戏剧节、合唱节、体育节、毕业典礼、枇杷采摘收获嘉年华以及读书沙龙、品读家书等活动,让同学们丰富体验,感悟成长,品味幸福,积蓄能量,滋养积极心理。

(三)开发积极心理培育平台

积极心理培育平台的开发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成立学生心理社团,调动自我成长力量,如心理剧社、心理阅读社、心悦社等。首先,社团通过心理游戏、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剧排练和表演、阅读分享、心理沙龙等丰富活动提升学生认知,激发自我力量,促进学生心理品格发展;其次,在各班招募心理志愿者与心理委员,参与心悦馆日常志愿服务和班级心理宣传,增强学生心理自我保健意识,宣传心理文化,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文化氛围;三是在全校开展心理中心及功能室命名、标志设计、环境美化、心理作品征集、户外团建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积极生活态度。

二是进行教师团队心理专业培训与提升,打造具有积极心理品格和积极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主要措施有:加强全员心理学习、打造专业心育团队,加强德育队伍心理研训。预计到2021年,全校5年内上岗的老师将全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学校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承办了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术年会以及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并開设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同时培育教师积极心理,提升教师幸福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学校扩大了教师社团数量,如舞蹈社、阅读社、足球社、太极拳社、家政社等,积极建设教师心理熏陶项目,激励教师健康身体,愉悦精神。开展了教师大讲堂、“感动树人”人物评选等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学校还通过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子女提供课后服务项目等,提升教师生活的幸福感。

三是推进家长学堂和家庭辅导,建立积极家校关系。学校开设“树人好家长学堂”,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内容涵盖小升初衔接、家庭关系、青春期教育、亲子交往、毕业生专题等各个方面,提升家长教育能力与艺术,营造有利于积极心理品格养成的积极家庭关系,提升家庭教育功能。同时,学校还开展个体、团体和家庭咨询辅导等多元心理援助,建立“知心父母——小红工作坊”家庭咨询辅导室,帮助部分家庭重建积极健康的家庭关系,将“家长—学校—学生”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家校合力。

三、积极心理品格培育系统构建的经验与思考

与传统的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相比,我校项目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不再局限于应对个别问题,而将视角转向主动培育积极心理品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教育要“更加注重面向人人”的理念,学校不仅关注那些心理需要帮助的部分学生,更是立足发展,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其心理潜能,激发其对学习与生活的内在积极情感。

二是将积极心理培育与德育更好地融合。学校将德育与积极心理培育有机结合,以德育带动心理培育,以心理培育促进德育,从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覆盖到对整体学生的关爱,达到以德育德、以心育心、以心育德、以德育心,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为学生健康生长、幸福生活奠基。同时,强调在体验活动中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格。树人通过创设针对性、系列化的心理主题活动与课程、各类心理社团等给予学生丰富而多维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经历中成长,自主、自觉、自发地养成积极心理品格。

四是建立了积极的家校关系。积极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学生积极心理品格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在服务家长的同时,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与艺术,以此培养积极家校关系,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实现教育的完整。

通过积极心理品格提升工程的建设,学校逐渐形成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其对生活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情感为主旨和目标的“科学、专业、开放、前瞻、多元”的积极心理中心和以此为平台的积极心理培育范式,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同时建立了以创新心理课堂为基石,以主题体验活动为主体,以学科教学渗透为支撑的积极心理品格课程系统,并辐射推广到其他中学,资源共享,在区域辐射、示范,发挥带动作用,为心育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与范式。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系统构建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与思考
新时期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建探究
电视演播室系统如何提高安全性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系统体系构建探讨
企业集团财务金融服务系统构建及意义研究
一卡通模式下成绩自助打印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