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困难与对策

2021-05-27卢春洁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发展建议机遇

卢春洁

关键词:高职;百万扩招;机遇;困难挑战;发展建议

一、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 为深入推动高职院校职教改革带来新契机

近几年,由于适龄生源数量不断减少,高职院校一直面临生源数量和生源質量逐步下降的困境,招生难、生源荒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提升办学空间的重要因素之一。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开放了高职院校招生空间,增加了高职教育生源受众范围,是补充生源的有效渠道。由于扩招生源具有类型多样化的特点,高职院校以百万扩招为职教改革推手,进一步构建和优化教育教学体系,这将是一个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新契机[1]。

(二) 为优化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

传统意义招生,其生源结构一直比较固定,主要以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为主,由于受到本科扩招、出国留学热潮影响,处在录取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已经出现计划和考生人数倒挂现象,局限于传统生源范围已经没有办法化解生源竞争压力。在百万扩招政策实施后,生源对象扩充到了社会考生,年龄层次和学历层次更为灵活,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在职职工等,都可以通过单考单招形式接受高职教育,生源类型、生源结构不断得到补充优化[2]。

(三) 为促进校企“双元”育人赋予了更多可能

由于高职扩招部分生源面向企业在岗职工、下岗职工,院校需要从这些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特点和企业实际用工需求出发,改革现有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模式,加强与企业对接与合作,引入用人企业人才需求个性化培养方式,进一步搭建校企合作的双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起订单式的校企合作双元主体育人模式,让高职教育从传统模式脱离出来,形成具有更高效、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 考生实际诉求对传统招生策略的现实挑战

百万扩招政策实施后,不同层次类型学生的学习诉求存在差异,由于面向不同的生源群体,学生年龄区间跨度大、社会角色差异大、学习基础高低不同、学习技能个性化、学习中断年限等个体差异等,学生的报考愿望和报考目的趋向性较传统考生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招生模式无法进一步增强社会生源报考的驱动力,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宣传实效和覆盖面,就会出现增加数量扩充的同时,降低招生门槛和生源质量的现象,这是对传统招生策略提出的现实挑战[3]。

(二) 生源结构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挑战

通过对业界同仁学术研究的阅读,发现广大高职院校的扩招生源具有学习基础多样化的特点,其毕业类型涵盖了中职、高中、技工、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考生学习基础和实践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一部分学生主要诉求是为了提升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一部分学生可能是为了提升个人技能水平,甚至有的学生只为了拿到一张认可的学历文凭。除了学习目的性不同之外,学生群体中无法形成统一的学习驱动力和向心力,这为日常教学管理也带来一定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无法理解讲授的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缺失。如何在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群体需求,这是百万扩招之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面对的挑战[4]。

(三) 管理模式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现实挑战

学校作为管理主体,承担了教育者和管理者角色,而学生主要作为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角色存在,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具有相对严格性和同一性。百万扩招政策带来差异化的生源,传统僵化的管理方式必然忽视了学生差异化需求,这部分学生可能需要采用更为开放、灵活的管理方式,选择更为个性化的管理培养手段,摒弃以往单纯的制度化、程式化、标准化的方式,打破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以开放式的管理思维重建新生源形势下面临的现实挑战。

三、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应对策略

(一) 建立协同配和的招生体制

高职扩招政策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生源质与量的矛盾是较为棘手的难题。面对非传统生源群体,“如何招”“怎么招”的问题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挑战。要想真正把招生宣传品牌推广到社会生源,扩大扩招百万的学校影响力,需要高职院校改变传统的招生体制和模式,在招生宣传方式方法、招生渠道、招生宣传导向性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积极搭建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依托传统媒体资源、自媒体宣传等不同渠道,立体化宣传百万扩招的政策,实现社会考生和学校招生信息无缝对接。进一步整合政、校、企媒体平台资源力量,充分依靠职业院校在办学属地的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企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办学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承接政府、企业订单式教育和合作开设教学点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与地方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在招生方面深度融合[5]。

在高职院校内部,要建立全员参与、协同配合的招生工作体制,联合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院系,从源头上优化高职扩招专业设置,实现专业层面的校企无缝衔接。开设更多贴近农民工、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不同生源特点的专业。科学制定招生选拔方式,根据扩招生源的学情特点,采用兼顾学生文化基础而重点侧重于学生技能水平的职业适应性测试考核方案,制订适合不同类型生源学习经历、社会经验、工作性质的面试和职业素养测试选拔考试标准,推进和完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二) 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分类培养的弹性学制

高职百万扩招生源在理论知识基础、实践技能水平、社会从业背景等方面与应届传统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扩招生源在学习同时还要平衡工作、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采用半工半读、半脱产、网络学习、函授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模式,因此,学校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弹性学制将分类培养育人模式落到实处。高职院校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生源特点和学情需要,在保证完成每年集中授课任务后,利用周末、节假日及其他业余时间,通过分段式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授业年限,学生修满相应课程或学分后,2~6年都可毕业[6]。

基于弹性和灵活学制需要,高职院校还需要改革传统授课模式,构建起完全不同的教学新体系。通过“现场面授+实际操作+網络教学”多元化授课模式,促进高职扩招学生利用线上线下、工学交替结合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在线教学,重点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起更为灵活的在线学习资源库,利用3D和VR技术搭建仿真实验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差异化、灵活性选择需求。

高职院校还需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予以创新,传统教学内容比较偏向于理论化,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性内容不足。而对于扩招生源来讲,很多学生对于实践性知识需求很高,对于理论性知识的需求不高。所以,高职院校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展开创新构建,加大实践课程内容,确保实践课占比不低于60%。不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同时要突出实用性、实效性、操作性,建立适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一企一案”课程内容,使其能够更好掌握实践性的技能,掌握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就职岗位和后续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

除了对教学方法形式的创新之外,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需要形成一定的教学新能力。因为百万扩招之后带来生源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因此,在教学能力上需要实现创新拓展。如,需要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要能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有效沟通,要培养更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指导。

(三) 建立灵活多样师资聘任制度,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传统高职院校教师主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近年来,各院校都在积极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但是多数老师平日必须承担大量的校内授课任务,技能提升的方式只能单纯依靠于短期企业挂职、行业培训、考取资格证书等,实际获得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存在脱节情况。高职扩招学生学习和工作岗位具有融通性特点,除了对理论知识提升要求,更希望学习到提升实际岗位技能水平的实操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打造出理、实指导能力兼具的“双师型”队伍。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发展仍然要受到人事体制的约束和影响,师资队伍人数和结构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各学校要大胆改革教师引进聘任办法,一方面,要对现有教师加强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改善原有教师实践和理论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聘用企业行业专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客座讲师,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具有较高技能操作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结语

百万扩招是落实国家职教改革的重要举措,也必然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对此形成深入认识,以此作为职教改革的新起点,优化招生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切实为服务经济发展,推动落实就业政策作出努力。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发展建议机遇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