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SF-36 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1-05-27乔鑫鑫
田 丰 乔鑫鑫 张 洋
1)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473058 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47305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饮食结构和习惯出现显著性改变,导致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高趋势[1]。一般情况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临床预后相对较差,患者多伴失语、偏瘫等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给患者本人、亲属及社会均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2]。目前临床中多采用循环护理、延续性护理等常规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但其临床应用效果有限[3]。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是在对艾滋病高危行为的相关性研究中首次提出,是目前公认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式,该模式强调信息、动机和行为三者紧密结合,注重行为改变的最终结果。有学者提出,可针对特定目标人群以该模式为框架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方案[4-5]。目前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对髋关节置换术、冠心病、糖尿病等高危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6],且普适性较高,但其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仍鲜有报道。
本研究拟选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以及质量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1)经脑部CT扫描检查确诊为脑出血;(2)无微创手术禁忌证,且接受微创手术质量;(3)精神状态正常,可正常配合沟通;(4)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5)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1)伴原发性肢体运动障碍;(2)心肺功能障碍;(3)存在精神性疾病或无法沟通;(4)未遵医嘱用药和随访;(5)主动申请退出本研究。
1.3 一般资料经伦理委员会审议并批准,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01—2020-06收治的180 例脑出血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45~73(57.39±8.22)岁;出血量33~95(46.92±14.02)mL;发病至入院时间2~6(3.29±1.03)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9例,丘脑27例,脑干8例,脑叶6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44~75(58.03±8.57)岁;出血量32~97(48.03±16.78)mL;发病至入院时间1~6(3.31±1.14)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52 例,丘脑25 例,脑干7 例,脑叶4 例。2 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如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保持其体内电解质平衡和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避免出现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积极开展各项功能训练,提高患者恢复速度。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护理模式干预,主要包括信息干预、动机干预和行为技巧干预三大项:(1)信息干预:由责任护士和医生与患者及亲属深入交流,向其详细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情,以及院外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制定针对性的宣教措施,以图文并茂模式向患者介绍脑出血的治疗与预防、院外护理重点、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和要点等,并在患者出院前3 d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和家属开展包括血液测量、血压控制、饮食、服药、肢体功能锻炼等在内的多项自我护理培训和训练。(2)动机干预:向患者及亲属详细介绍脑出血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患者设定自身的积极康复目标,通过成功案例介绍等方式提升患者康复信心,指导患者时刻保持正性情绪,并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实现院外家庭内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患者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以及物质支持。(3)行为技巧干预:患者出院前向其详细介绍药名、用法、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若患者血液出现异常则及时入院开展复诊和治疗。依照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指导其握拳、穿衣、下蹲、上下楼梯等,在患者身体状态允许情况下进行30 min以内的慢跑、散步等,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表,叮嘱患者及家属促使其养成睡眠充足、运动适量的健康良好作息习惯,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避免油腻,饮食清淡,限制食盐摄入量等。
1.5 观察指标出院6个月时依照患者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对其临床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共包括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项,其中基本痊愈+显效+有效均记为有效。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半年时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估,SF-36量表中共包括八个维度,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自我效能量表共包括30 个条目,得分越高患者自我效能越好。出院半年时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质量依从性进行调查,共包括5个维度,得分越高,治疗依从性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恢复情况观察组干预后临床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较 [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n(%)]
2.2 生活质量出院时2 组患者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出院时,出院6 个月后2 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urvey of the two groups (scores,±s)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urvey of the two groups (scores,±s)
维度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观察组对照组出院时40.32±5.36 50.81±4.15 59.38±5.08 44.22±4.96 47.83±5.22 39.09±5.16 54.35±4.15 40.29±4.47出院6个月时55.28±4.16 67.95±4.85 79.53±3.97 61.05±4.16 68.50±5.02 56.72±4.11 67.54±3.97 56.18±5.16出院时40.82±5.32 52.12±4.25 59.32±5.16 43.31±5.57 48.56±5.82 40.09±4.62 53.81±4.98 41.56±5.04出院6个月时47.59±5.51 59.66±5.84 70.52±5.62 53.45±4.92 56.81±4.21 48.59±5.02 60.91±3.95 48.53±5.99
2.3 自我效能出院时2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6个月后2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分,±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lf-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scores,±s)
表3 2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分,±s)Table 3 Comparison of self-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score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90 90出院时30.25±3.25 31.05±4.06 1.198 0.233出院6个月时48.26±1.94 38.94±2.15 26.811<0.001 t值45.141 16.293 P值<0.001<0.001
2.4 治疗依从性2组出院6 个月后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出血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的对人们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疾病之一。研究指出目前脑出血病死率极高,若不及时送医治疗,约半数患者会在发病后数日内死亡[7]。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案治疗脑出血,但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加高,若患者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不理想会对其肢体功能康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患者的预后质量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其心理和生理压力[8-9]。由于脑出血的临床康复周期长,多数患者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出院,但患者出院后护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效果参差不齐,导致其预后质量差异巨大,因而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预后康复训练和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热点[10]。
表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分,±s)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survey of the two groups (scores,±s)
表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分,±s)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survey of the two groups (score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90 90出院时15.26±2.84 15.34±2.56 0.152 0.880出院6个月时19.97±1.27 17.28±1.32 10.901<0.001 t值14.363 6.390 P值<0.001<0.001
目前在社会学、医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内有多种行为干预理论解释人们的健康行为及其改变,如社会认知理论、知信行模式、计划行为理论、行为转变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理性行为理论等[11]。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将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概念引入到模型中,借鉴理性行为理论对动机的理解,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三部分,三种因素间存一定的关联,自这种关联出发寻找最佳的干预方案[12-13]。在护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时依照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信息,创造有利于患者环境和行为转变技巧,最终引起行为转变[14-17]。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综合借鉴其他干预理论的优点,囊括了多种影响欣慰的因素,并充分考虑了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18-21]。此外,该模型为多变量模型,综合经验支持和行为支持,更有利于应用于实践。
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后临床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患者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调查结果显示,出院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显著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分析认为,采用该模式对脑出血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前进行系统全面性的评估,并适当给予个性化信息支持,开展定向性信息支持,增强患者对治疗和护理信息的认知程度,减少患者不良行为的发生。此外,通过借鉴心理学方法开展机动性访谈,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给予情感和心理支持,强化患者信念,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采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脑出血患者干预时通过动机、信息、行为的整体综合干预,规范患者治疗、护理、锻炼的规范性,有效保证治疗和康复训练有效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SF-36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改善患者预后质量。但本研究临床样本数较少,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有待后续深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