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中医药免疫治疗最新进展①

2021-05-26高铭王彤杨春宇任香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多糖

高铭 王彤 杨春宇 任香善

(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肿瘤研究中心,延吉 133002)

肿瘤的治疗是当今世界最困扰的医疗难题,很多人“谈癌色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近几十年来,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抗肿瘤的重要武器。早期对于抗肿瘤的研究只关注肿瘤自身,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逐渐转移到肿瘤周围的组织环境上,即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有证据表明肿瘤微环境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部分,也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2]。中医思想博大精深,中医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作用也正在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显示,中医药能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多个靶点,如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肿 瘤 相 关 巨 噬 细 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s)、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调控点,有效地治疗肿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预后,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肿瘤微环境的概述

肿瘤微环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863年VIR-CHOW提出炎症与肿瘤之间的联系,以及1889年PAGETS提出“种子与土壤”理论[3]。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活的土壤,肿瘤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场所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也为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提供血管通道[4]。肿瘤的演变一般可以分为发生、促进、发展和转移四个阶段,因此肿瘤微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系统[5]。TME主要由非肿瘤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组成[6](TME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见图1)。非肿瘤细胞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固有免疫细胞(TAMs、DCs、NK细胞等)、获得性免疫细胞(T和B淋巴细胞)和各种间质细胞,如CAFs等[7]。肿瘤微环境是肿瘤异质性的决定因素,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彼此依存,相互影响:肿瘤细胞能够释放细胞外信号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使其产生免疫耐受;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同样可以杀伤肿瘤细胞,防止其继续增殖和转移[8‐9]。

2 中医药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理论

中医对于肿瘤的形成存在着阴阳平衡和正邪相争等理论。《内经》中写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0‐11]。正气就相当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免疫防御、监视和清除等功能正常时,机体能够抵御肿瘤细胞的入侵;而当免疫细胞不足或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时,体内的正气无法战胜邪气,肿瘤细胞就会增殖和迁移。《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写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平衡是指阴阳相互调节,在对立中取得动态平衡,使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维持免疫功能的稳定。中医药通过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或者细胞因子,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加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治疗肿瘤。

3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中医药治疗

图1 肿瘤微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Fig.1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免疫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其中发挥免疫监视作用。其中主要的免疫细胞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ZHANG等[12]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能够增加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还能够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抗癌的效果。徐健等[13]发现:益气逐淤汤可以使IL‐2和IFN‐γ高表达,IL‐6和IL‐10低表达,恢复Th1/Th2的平衡,增强Th1细胞抗肿瘤免疫活性,提高胃癌患者的免疫力,促使预后良好。黄芪和党参可以刺激DCs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40,提高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抗肿瘤免疫能力,在抑制乳腺腺癌转移时发挥重要作用[14]。从灵芝中提取出的一种多糖被发现可以通过TLR4增加Th1细胞的数量并增强NK细胞和CTL细胞的免疫毒性和杀伤力[15]。由黄芪、苍术、八仙、丹参等组成的肺炎宁汤(feiyanning decoction,FYN)在治疗Lewis肺癌时有较好的疗效。实验研究发现经FYN处理后的Lewis肺癌小鼠的脾脏和胸腺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FYN能够减轻机体的免疫耐受,加强抗肿瘤免疫[16]。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甲苷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促进NK细胞表达Fas和IFN‐γ,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通常用作化疗的辅助药物[17]。

4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中医药治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最具特征的一种细胞,能构成50%的肿瘤肿块,在肿瘤的早期癌变到转移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8‐19](图2)。TAMs能够加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建的能力,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的重要监测指标[2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被极化为两种亚型:经典活化型巨噬细胞(M1)和交替活化型巨噬细胞(M2)[21]。M1型可以呈递抗原,促进Th1型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然而,TME中的大多数TAMs倾向于极化为M2型。M2型巨噬细胞可以诱导Th2型免疫为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提供支持[22]。因此,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研究出将TAMs极化为M1型的免疫调节剂。菌菇的提取物蘑菇β‐葡萄糖能够使Lewis肺癌小鼠肿瘤组织中M1型增加,M2型减少,从而加强抗肿瘤免疫反应[23]。黄芩的提取物黄芩甲苷可以诱导TAMs复极化为M1型,促进肿瘤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小鼠肝癌模型中抑制肿瘤的生长[24]。PANG等[25]研究显示,由桑叶、五味子、地黄和党参组成的补肺汤在体内外都能够抑制IL‐10和PD‐1的表达,缓解由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临床症状。从菌类中提取出来的平菇碱提多糖通过NF‐κB信号通路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并增强其吞噬能力,使其发挥免疫功能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26]。目前出现了一种协同化疗免疫疗法,将玛咖多糖(maca polysacchartde,MPW)及其衍生物(C‐maca polysacchartde,C‐MPW)与阿霉素作为免疫调节剂,共同治疗肿瘤。研究发现,MPW和C‐MPW通过NF‐κB、STAT1和STAT3信号通路,将TAMs极化为M1型,发挥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侵袭并降低毒性反应[27]

图2 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Fig.2 Role of TAMs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5 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中医药治疗

细胞因子具有直接抗增殖或促凋亡的能力,还能够增加TME中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加强其溶细胞活性间接抑制肿瘤发生[28]。有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表达两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分为1型(Th1)和2型(Th2)。Th1细胞是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通过分泌IL‐2和IFN‐γ,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Th2细胞产生体液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6和IL‐13等参与抑制抗肿瘤免疫。川穹嗪(tetramethylpyr-azine,TTMP)是中医药川穹的提取物,实验结果显示,经TTMP处理后,2型细胞因子IL‐4、IL‐6、IL‐10显著降低,而IFN‐γ、IL‐2等1型细胞因子显著升高[29]。曲米草又叫作槐耳,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辅助药物。它能促进IFN‐γ、IL‐2等免疫增强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30]。ZHAO等[31]研究发现柴胡皂苷A可以使IL‐12和IFN‐γ高表达,使IL‐4和IL‐10低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白术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研究发现其作用机制是白术多糖和ConA共同作用能够使IL‐2、TNF‐γ、IL‐6和IL‐10分泌增加,从而活化T淋巴细胞并增强其免疫功能[32]。

6 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的中医药治疗

免疫检查点在维持免疫稳态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抑制性抗体靶向作用于免疫检查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和 程 序性 死亡 蛋 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能够使癌症患者恢复免疫能力。PD‐1/PD‐L1是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的作用,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从而实现肿瘤免疫逃逸[33]。有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和抗小鼠PD‐1联合治疗可以显著增加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比例,并促进IL‐2的释放,从而提高免疫能力[34]。安青等[35]研究发现,虫草素能够抑制PD‐1的表达,加强CD4+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CTLA‐4与T淋巴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CD28有相同的配体,且CTLA‐4与配体结合力更强,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36]。有调查显示,在食管癌和乳腺癌中CTLA‐4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37‐38]。研究发现莪术的有效成分β‐榄香烯和清毒栓使PD‐1和CTLA‐4低表达从而清除人乳头瘤病毒,减少宫颈癌的发生[39]。研究发现灵芝孢子粉多糖能够降低免疫检查点PD‐1、CTLA‐4的表达,而且当它与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使用时,疗效更显著还能缓解紫杉醇产生的毒副作用[40‐41]。

7 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中医药治疗

CAFs是IL‐6、TGF‐β、CXCL‐12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主要来源[42]。CAFs能够直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或诱导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Th2细胞的产生,也能促进细胞外基质再生,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从而间接地抑制免疫反应[43‐46]。姜黄素来源于姜黄的根部,是一种天然的多酚化合物,研究发现姜黄素通过靶向作用于CAFs,使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下降[47]。从玉竹中提取出的黄精多糖能够抑制前列腺癌中CAFs的生长,从而抑制肿瘤的迁移[48]。Sipi汤(Sipi soup,SPS)是由苦参、垂柳、桑树以及苦杏仁等的根皮水提物制成的。ZHOU等[49]研究表明,SPS通过抑制CAFs的激活以及降低HIPK1‐AS的表达来阻止炎症进程,进而防止宫颈癌发展和转移。

8 展望

肿瘤微环境为肿瘤细胞提供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并为其侵袭提供通道,具有免疫监视功能,把肿瘤微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与中医药的治疗理念不谋而合。随着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使用中医药进行免疫治疗将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将TME作为研究靶点能够显示出中医药整体性治疗的优势。将中医药应用于免疫治疗,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减轻癌症产生的疼痛以及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50]。但是目前关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探究具体抗肿瘤机制,使中医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多糖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
玉米多糖的抗衰老作用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