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诜撰书《樊氏墓志》之价值

2021-05-26陈万卿

关键词:屯田墓志夫人

□陈万卿

一、《樊氏墓志》所反映的基本情况

《樊氏墓志》全称《宋福昌县君上党樊氏墓志铭》(以下简称《樊氏墓志》),拓本高77 厘米,宽76.5 厘米,厚度不得而知。 (封二)据云《樊氏墓志》石材为青石质,击之有金石声。 志石数十年前出土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之北,被人弃于田埂之间。 某先生运回家中,覆之砖垛上为花盆架,故文字得以保存不致湮灭。 志文显示“公敏题盖”,今志盖无从觅得。

全志以楷书为主,间有行书。 共27 行,满行37字。 遇“夫人”则空一字以示尊敬。 录全文于下。

宋福昌县君上党樊氏墓志铭

持节文州诸军事文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驸马都尉上柱国王诜撰并书

夫人姓樊氏,三代而上,属籍河东。 祖讳威,为殿直,以忠勇战没于西边。 考讳玉,内殿崇班,尝为麟府走马承受,累监兵于河东,复官于宿州。 性仁恕,所治有声,后卜葬其先于开封府开封县,今为开封人。 妣张氏,封仁寿县君。 夫人姿明惠,自幼已能孝于父母而敬其兄姊,父母爱之,曰:“必求良族而归之。 ”十四岁,归段氏,族人易其少,窃相语曰:“乃能为妇乎? ”及见夫人事舅姑以孝,敬其夫以礼,接娣姒以和,自是众皆叹服,而知夫人之有令德也。 夫,尚书屯田员外郎,讳绎,庆历中登进士第,为河南县尉。 时家族已众,夫人身先俭约,亲戚益贤之。 治平三年,屯田公始为秘书丞,封夫人福昌县君,其后历河北、京东路提点刑狱。 公事初不事资产而好施予,繇(由)是家贫,夫人处之泰然也。 每宾客至,则亲执燔炙无倦色。 岁时祭享,勤恭如在。 性至慈,常读佛书,至因果之说,每慨然自得也。 居舅姑丧,哀毁仅不能胜衣。 屯田公即世,与诸孤护丧自京东还卫,抚育诸子,虽衣食不给,然衔哀哭泣,闻者莫不伤之。 日诵内典,常戒茹荤,益励志于焚修矣。 夫人内和外重,不妄言关(笑)。麤(粗)衣粝食,嗒然竟日,孀居几二十年,始终如一,其修身谨饬,人不能及。 自段氏盛□,众逮百口,虽有不善夫人者,且不能言夫人之过。 勤于治家,与宗族处,唯厚于责己而未尝责人,故终身无有怨恶。 每与人言,常渠渠反覆诱之以为善。 且言杀生之报,尤速不可犯也。 夫人平时语言若不出诸口,及疾亟,乃慷慨戒诸子曰:“毋我恋也,治丧,必以俭;家贫,兄弟所务和顺而□,吾复何憾! ”以绍圣元年十二月一日,没于卫州之私第,寿六十七。男三人,长公敏,乡贡进士。次公懋。次公祖,登进士第,调隰州司理参军。女八人,长早卒。 次适宣德郎崔元长。 次适进士程唐。 次适玉沙县令雍方贤,今亡。 次适前昆山县丞陈仲方。 次适进士高清臣。 次适三班差使雍吉修,今亡。 次适巩县主簿王纮。孙七人。自屯田公没,子公敏多羸疾,又不切于进取,夫人曰:“乃父既不幸,今空乏,奈何?”季子公祖才九岁,夫人乃鞠视教育。稍长,使游学京师。公祖性至孝,克承其意,而读书忘昼夜,自太学内舍登科,乡人莫不荣之。而夫人已稍得足疾,且叹曰:“我平生命不偶殆,不能见汝仕宦矣。 ”后疾益甚,而竟以不起。哀哉!卜以绍圣二年乙亥正月二十九日丙寅葬夫人于郑州荥泽县将相乡王村广武原之先茔, 袝屯田公之墓。 公敏等乞铭以志之。 予之先人与屯田公友善,予又招致公敏寓门馆者累年矣,义不得辞,乃为之铭。 铭曰:

猗嗟夫人,柔懿自幼。 孝以承亲,顺以为妇。

空乏何歉,德义则富。 年几七十,岂不得寿?

从葬广武,泉甘土厚。 我为铭诗,以训厥后。

公敏题盖 道士张仲晖刻

《樊氏墓志》记,夫人樊氏籍隶河东,其祖父樊威为殿直,“以忠勇战没于西边”。 其父樊玉,任“内殿崇班,尝为麟府走马承受,累监兵于河东,复官于宿州。 性仁恕,所治有声”。 这一支樊姓,本为河东人,樊玉将先人葬于开封府开封县,所以这一支樊姓又为开封人。樊氏的母亲张氏,“封仁寿县君”。樊氏卒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时年67 岁,上推66 年,则其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 年)。 生而“姿明惠, 自幼已能孝于父母而敬其兄姊, 父母爱之”,欲择良族而归之。“十四岁,归段氏”。段氏族人见其年少,又出身名家,猜测其必娇生惯养,怀疑她不能克尽妇道。 “及见夫人事舅姑以孝, 敬其夫以礼,接娣姒以和,自是众皆叹服”。 夫人平时勤俭持家,虽生活窘迫,粗衣粝食,而处之泰然;有宾客至,则亲自下厨料理;居公公婆婆之丧,则哀毁尽礼;相夫教子,使皆自立,可谓贤妇。

樊氏于十四岁出嫁段绎,段氏亦名家子,“庆历中登进士第,为河南县尉”。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为秘书丞,封夫人福昌县君”。 后历河北、京东路提点刑狱,比夫人樊氏早去世“几二十年”,具体年月不详。 去世后,葬于卫州。

《千唐志斋藏志》中,有段绎撰文之《宋故朝散大夫尚书虞部郎中护军司勋郎中太原王公墓志铭》[1],时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 年)十一月。 题下署“朝奉郎守太常博士上骑都尉赐绯鱼袋段绎撰”。《宋会要·职官》有熙宁四年(1071 年)二月十三日段氏任职的记载, 曰:“新差权同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王居卿、 权发遣京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段绎两易。”[2]《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熙宁四年“诏权发遣夔州路提点刑狱、 屯田员外郎段绎徙京西路”[3]5357。段绎“以亲老辞夔州之命”[3]5357,随即被任命为职方员外郎,权发遣京西路同提点刑狱[3]5357。 熙宁七年(1074 年),因议开河失策,神宗罚官员铜,“前权发遣东路提点刑狱段绎”被罚十斤[3]6273。 据现有资料,知段绎与苏东坡为友,东坡有诗《送段屯田分得于字》记段绎罢提刑任以诗送之,时在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 段绎之生平任职大略如此。

樊氏与丈夫段绎育有三男八女,长男段公敏,乡贡进士。 次子段公懋。 三子段公祖。 长子公敏“多羸疾,又不切于进取”。 夫人感念诸子皆无功名,甚为着急,“公祖才九岁,夫人乃鞠视教育。 稍长,使游学京师。 公祖性至孝,克承其意,而读书忘昼夜,自太学内舍登科,乡人莫不荣之”。夫人也算完了一个心愿。公祖登进士, 曾任隰州司理参军。 八女中除长女早亡外,余皆适名家,详见志文。 当段绎在京东路提点刑狱任上去世后,夫人率诸子女护丧还卫,则段氏应是卫州人。 从此,夫人“抚育诸子,虽衣食不给,然衔哀哭泣,闻者莫不伤之”。 以一人之力抚育十子女,自移湿易干,至立室成家,其中艰难困苦,可以想象。

夫人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十二月一日逝于卫州之私第,寿六十七,以次年正月二十九日葬夫人“于郑州荥泽县将相乡王村广武原之先茔,祔屯田公之墓”。 这段记载表明,段氏先茔在此,段绎或早于此时迁此,或与夫人同时葬此。

段氏之先茔, 处“郑州荥泽县将相乡王村广武原”。 荥泽县宋时属郑州辖,将相乡之名则为首见,得名原因盖在楚汉战争时双方将相逐鹿于此, 或因汉唐以来郑氏将相归葬于此之故。 王村,今名南王村,据云此志正出土于南王村旁。 广武原,则砾溪两岸皆名广武原也,此地名屡见于历史典籍及出土墓志。

二、王诜及其书画

王诜,字晋卿,本太原人,后徙开封,为宋朝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人。“幼喜读书,长能属文,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诜博雅该洽,以至弈棋图画,无不造妙。”[4]261尚宋英宗第二女魏国大长公主,为驸马。 曾任“定州观察使、开国公、驸马都尉,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4]262。 王诜是北宋著名画家,元人汤垕《画鉴》论王诜之绘画“不古不今,自成一家”[5]。 夏文彦记载王诜“筑堂曰宝绘,收藏古今书法名画,以为胜玩”[6]。 王诜与当时文化名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交厚,尝在驸马府召诸文士雅集,有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传世。王诜曾因苏轼“乌台诗案”之牵连被贬官,后又因公主三十岁去世,公主乳母之诬陷而再次被贬,可谓荣则极荣,悲则极悲,一生浮沉,悲喜无常。但王诜始终热爱书画,为我们留下了《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等不朽名作,成为北宋一朝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

王诜流传下来的书迹甚少,王齐翰《挑耳图》后的题诗是他手书的[7],“字体在苏东坡、黄山谷之间而尤多东坡笔意”[8]。《欧阳询书千字文卷》内,有王诜的跋文,“行书疏宕流散, 有杨凝式韭花帖意”[8]。 (图1)赵肃评王诜《颍昌湖上诗词卷》:“其书遒劲, 一点一画自有晋人风度……字划虽放纵不羁而轨度不失。”[8]王洪评曰:“虽若草草不经意,而波澜回婉,气象潇洒。”[8]陈继儒评此卷:“用颜平原笔法兼带杨凝式韭花帖波策, 即八分书亦写其中,绝无纤毫本色。 ”[8]

图1 王诜跋孙过庭千字文局部

图2 《樊氏墓志》局部

《宣和画谱》记载,王诜“又精于书,真行草隶,得钟鼎篆籀用笔意”[4]261。 清吴其贞在《书画记》中称,王诜书法“纵笔如悬针,横笔如画沙,青绕盖作流水波。 结构紧实,锋芒凛凛,如快剑斩阵,迥与平日有殊, 或因酒兴相助耶, 不然何以臻妙至此。 ”[9]181王诜存世之书迹,有《临欧阳修行书千字文》后之跋文、《和苏东坡诗卷》,以及仅有数件之画作题跋。当年王诜曾书《戒坛院佛阁碑文》,黄庭坚称赞:“句与笔画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乎! ”[9]181今人徐本一评其书:“行草相杂,纵敛互用,虽率意为之,却深蕴机趣。 笔法化沉鸷为轻灵。 点画精细处,纤毫毕呈;架构开阔处,荡漾笔墨,重按飞提,恰意疾驰。 ”[9]182

三、王诜撰书《樊氏墓志》之价值

《樊氏墓志》,为王诜撰文并书丹。王诜为什么会给段绎夫人撰书墓志呢?王诜、段绎均为苏轼之友,二人自当相识。 按《樊氏墓志》所记,是王诜之“先人与屯田公友善”,“又招致公敏寓门馆者累年”,即王诜之父与段绎为好友,王诜又纳段公敏为门下士,可见两家是世交。 所以,当段公敏请老师为母亲写铭幽之文时, 身为皇亲国戚又名满文坛的王诜便慨然应允,为后世留下了这一篇志文。

纵观《樊氏墓志》,以正书为主,行书间出。 整篇布局得体,一气呵成,有苏轼前、后《赤壁赋》之笔意。 与其存世之书法作品相较,其风格如出一辙。 (图2)《画史会要》称,王诜“碑版书极佳”[10],信不诬也。且此志刻工精良,一丝不苟,刻手深得书家笔意。愚得之拓本,拓工亦精,毫发毕呈,读之使人有纸上笔墨之感。

王诜留存于世间之书法作品不多,此志之拓本虽非真迹,但也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视。

另外,研究王诜的书法绘画,势必要介绍王诜的生平。《宣和画谱》记载,其为“定州观察使、开国公、驸马都尉、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4]262。 《樊氏墓志》,题作“持节文州诸军事、文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驸马都尉、上柱国”,可补史料之不足。因为存世资料较少, 现在能见到的介绍王诜生平的这类文章,皆未能解决王诜之生卒年月,特别是卒年,更是众说纷纭。 《樊氏墓志》的发现,虽不能解决其卒年问题,却使我们知道宋绍圣二年(1095年)正月他还活在世间。 这是一个重要节点,同样值得重视。

猜你喜欢

屯田墓志夫人
晏福生:“坚持执行屯田政策”
夫人与婆子
关于汉代实施屯田制度的研究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念战友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