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清GGT CysC hs-CRP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2021-05-26彭丽清翁方中
刘 蕊,柳 梅,彭丽清,翁方中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 武汉 430000)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肺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右心房扩大及心脏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可引发肺性脑病、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已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与关注,及早诊治并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对缓解患者病情发展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缺乏敏感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为机体内重要转移酶,多分布于细胞膜和线粒体上,已有研究表明,GGT与多种疾病均存在密切关联性,如肝脏疾病、心脏病变等[2,3]。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反映肾功能的敏感指标,但除肾脏疾病外,研究指出,CysC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脏受累也存在相关性[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急性实相蛋白,对多种肺部疾病的诊疗和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本次研究选取我院95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探讨患者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5例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或手术确诊;②有咳嗽、咳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③血气分析检显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示PaO2<60mmHg,PaCO2>50mmHg;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急性肺栓塞;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内分泌疾病;④严重感染;⑤肺结核;⑥急性脑血管疾病;⑦恶性肿瘤;⑧血液系统疾病;⑨资料不全。95例患者中男52例,女43例,年龄45~78岁,平均(60.29±6.77)岁。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体检报告显示心肺功能正常;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同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17±6.8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方法: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检测: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mL,置于无菌干燥试管中,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于-80℃环境中保存待检。血清GGT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C、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检测过程均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进行。临床资料收集:收集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吸烟史、高血脂史、是否行全身激素治疗、年龄、糖尿病史、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24h内死亡情况。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GGT CysC和hs-CRP水平比较
2.2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情况:本次95例患者中存活75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21.05%。
2.3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性别、吸烟史、Fib、冠心病史、APTT、高血压史、PT、高血脂史、TT、糖尿病史、全身激素治疗、年龄、呼吸机辅助通气与存活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
2.4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比较:死亡组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见表3。
表3 存活组与死亡组血清GGT CysC和hs-CRP水平比较
2.5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死亡为因变量(死亡=0,存活=1),将存活组与死亡组资料中差异显著的因素(GGT、CysC和hs-CRP)作为自变量,均为原值输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CysC和hs-CRP是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诱因较多,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扩张或哮喘、重症肺结核等[5],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痰,可见呼吸困难症状,尤其是运动后。近年来调查发现,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明显升高,有资料显示,该病死亡率达到19.35%[6]。呼吸衰竭为肺源性心脏病重要并发症,许多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差,本次研究中,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为21.05%,可见其死亡率较高。及早预测其预后,对采取相关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GGT主要分布在肾脏中,其次为胰腺、肝脏,对占位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以往对GG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病变中,近年来其在肝胆疾病外的临床应用也获得关注。相关研究表示,GGT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有效预测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变及呼吸系统疾病[7]。周萍等[8]研究显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血清GGT水平呈正相关,高水平GGT为患者近期死亡危险因素。CysC为分泌性蛋白质,能自由透过肾小球,其每日分泌量固定,产生率稳定,绝大多数通过肾脏排泄,可作为反映肾脏功能的理想标记物。但是有研究表示,血清CysC水平在肺部疾病患者中也可见异常表达[9]。钱利华等[10]检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CysC水平表达情况,显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CysC水平异常升高。hs-CRP为敏感炎性指标,在机体发生炎性变化时,其水平也会异常升高。周阳贞等[11]研究指出,急性加重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经临床治疗后下降,且hs-CRP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刘燕等[12]研究指出,血清hs-CRP水平对评估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转归具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清GGT、CysC和hs-CRP的表达水平与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有关。分析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死亡组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意味着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与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CysC和hs-CRP是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表明GGT、CysC和hs-CRP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关于GGT、CysC、hs-CRP与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机制暂不明确,可能是患者体内多种炎症细胞激活,释放了大量炎性因子,引起相关氧化应激反应,继而造成GGT、CysC和hs-CRP合成和释放增多,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呈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清GGT、CysC和hs-CRP水平进行监测,在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