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细节护理对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21-05-26郭华沙杰冉芳
郭华 沙杰 冉芳
年轻恒牙指是指已经萌出但牙根未完全发育成熟、根尖孔尚未闭合的恒牙[1]。年轻恒牙具有牙髓血运丰富、根尖孔粗大、根管壁薄及易折断等特点,若出现外伤易引发年轻恒牙根尖周病或牙髓病,导致牙髓及根尖周组织出现感染甚至坏死,严重影响牙根生长发育[2]。目前牙髓血运重建术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及牙髓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促进年轻恒牙牙根继续生长,增厚根管壁,增强牙根抗折能力[3]。牙髓血运重建术又称为牙髓再生治疗,是指借助消毒、灭菌后的根管穿破根尖组织,诱导根尖出血,再使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将血凝柱覆盖,使根尖孔封闭,可有效促进牙根组织继续发育及牙髓再生。牙髓血运重建手术过程中若护理不当易出现根管封闭不密合、根管感染、根管渗漏等并发症,影响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治疗效果[4-5]。因此,亟需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6]。研究表明[7],围术期细节护理可有效缓解手术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围术期细节护理对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118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牙髓血运重建术指征;具有正常的交流能力;患牙为年轻恒牙,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对抗生素过敏者;有精神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不配合研究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 例。观察组患者男31 例,女28 例,年龄8~13 岁,平均10.51±1.16 岁;疾病类型:急性根尖周炎37 例,慢性根尖周22 例。对照组患者男32 例,女27 例,年龄:8~13 岁,平均10.53±1.17 岁;疾病类型:急性根尖周炎38 例,慢性根尖周21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讲解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治疗方案、口腔保健知识及疾病预防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出现不良情绪对其进行常规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及药物禁忌,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同时为其提供饮食、复查及日常生活指导。
1.2.2 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成立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小组 由牙科主治医师1 名、护士长1 名、责任护士8 名组成干预小组,主治医师负责患者诊疗工作,护士长负责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及指导,同时对责任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年轻恒牙特点、牙髓血运重建术原理、治疗方案、疾病预防、口腔保健、护理配合要点、护理细节的重要性等知识,责任护士负责资料收集及方案实施。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据库,搜寻围术期细节护理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患者一般资料,共同制订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方案。
1.2.2.2 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措施
(1)术前细节护理:①健康宣教,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为其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简单过程、手术配合要点、并发症危害及预防、手术的必要性、治疗效果及术中注意事项等。②心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出现不良情绪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为患者详细介绍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及先进医疗设备,讲解临床成功康复案例;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并通过肢体动作及积极性语言给予患者支持及鼓励,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对手术的耐受性。③器械准备,责任护士提前准备好单面显微口镜、显微根管探针、显微K 型根管锉、显微锁镊、显微吸引器、灭菌注射用水、Stropko 冲洗器、生物膜、橡皮障、盐酸利多卡因、5.25%次氯酸钠冲洗液、GC 玻璃离子、MTA 输送枪及超声根管等手术所需物品,并进行全面清洁、消毒,保证所需物品均处于备用状态,清点后将其放于指定位置,连接好各种治疗仪器,设置好相关参数[8]。
(2)术中细节护理:①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手术环境,术前30 min 将手术室的湿度设置为55%~65%,温度设置为24 ~28 ℃。②器械护士提前半小时进入手术室,仔细清点手术器械用品,检查各种治疗锉的螺旋是否正常,避免设备连接线扭曲、打折,将手术所需物品、器材按使用先后顺序依次摆放。③责任护士在显微镜下传递物品需注意器械交接方向,且与患者额部平行,传递过程中应将肘部平行传递给医生,避免在患者的头部及脸面部传递,术中传递要做到快、准、稳;责任护士协助医生进行根管冲洗,推送冲洗剂时动作轻柔,调拌根管充填材料时,应将调板及调铲彻底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调拌均匀;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合的MTA 输送器,将MTA 糊剂装入输送器中传递给医生,随后递垂直加压器,反复加压、添加,直至根尖孔处完全封闭,并通过X 线片了解根尖孔处充填情况,确定合格后,将蒸馏水小棉球递给医生,由医生将其湿润MTA,促进MTA 硬固,最后进行暂时封闭[9]。④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通过抚触、微笑、积极言语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
(3)术后细节护理:术后及时了解患者恒牙牙髓血运恢复情况,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并通过模型演示教会患者正确刷牙方法,纠正患者错误的刷牙习惯,嘱咐患者牙刷、牙膏、牙杯等牙齿清洁用品要专人专用,且保持卫生、干净,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术后避免使用患牙咀嚼食物,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于术后1 周、3 个月、6 个月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疼痛、根管感染、牙根发育不良3 个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根管感染例数+疼痛例数+牙根发育不良例数)/总例数×100%。
(2)治疗效果: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情况,主要包括治愈(患牙无叩痛、根管腔缩小、牙根长度增加、根尖封闭良好)、有效(患牙无叩痛、牙根长度增加不明显、根尖端形成组织屏障)、无效(患牙有叩痛、牙根长度无增加、根尖未变化)3 个指标,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满意、非常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牙科医护人员通过显微镜下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可促使坏死牙髓、根尖周炎等组织功能性再生,增强牙根抗折能力[10]。但在牙髓血运重建手术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无菌意识不强、缺乏耐心及临床护理经验不足等问题,护理不当会造成诱导出血前灭菌不彻底,增加根管感染、根管封闭不密合、根管渗漏等并发症发生风险[11-12]。有关研究表明[13],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出现并发症会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患者身体痛苦及治疗难度,降低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由此可见,探寻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有关研究表明[14],围术期细节护理可有效缓解颅脑肿瘤手术患者负面情绪及疼痛程度,提升护理质量。围术期细节护理是一种系统性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各环节细节变化,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使护理工作更加严谨,其目的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5-16]。
本研究将围术期细节护理应用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护理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究其原因: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随意性强,易忽略细节方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细节护理模式干预,该模式是由干预组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制订的围术期细节干预方案,并将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细化,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通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器械准备、护理配合等一系列细节干预措施,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康复案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使患者了解并发症的危害及手术配合的重要性,增强其并发症预防意识,促使其掌握并发症预防知识及技能,纠正不良行为,从而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为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消除心理恐惧,缓解负性情绪,促使患者紧密配合医生手术,有利于提升手术效率及手术成功率,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进而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围术期细节护理应用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