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26陆丽
陆丽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肌受损,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1-2]。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呈现出稳定、恶化或失代偿状态[3-4]。治疗心力衰竭的目标不仅要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要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进展,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且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6]。为此,笔者就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医院诊治的1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跟踪随访1年,将其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93 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9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条件:年龄45~80 岁;确诊慢性心力衰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7]的诊断标准。排除条件:精神、意识、认知障碍;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资料收集
(1)临床资料: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参数。
(2)实验室检测资料:患者入院时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和ELISA 试剂盒检测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
(3)心血管不良事件:跟踪随访3年,统计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心绞痛、心脏手术例数;介入引起患者再次住院或死亡例数;心力衰竭引发再住院或出现心源性猝死例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分析中,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病例组93例和对照组90 例,对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发现,病例组BMI、肥胖、LVEF、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C 反应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单因素分析
2.2 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把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C 反应蛋白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具有相关性(P<0.05),是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情况
表3 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损害,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终末期均会发生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8]。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因素比较复杂,与院内血栓形成、支架内长期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有关[9]。C 反应蛋白与纤维帽发生炎症反应,是心血管风险的标记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破裂、栓塞与高水平的纤维蛋白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0]。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是冠心病发展的风险因素,LVEF 可预测心力衰竭的心血管发生风险因素[11]。
根据上述高危因素,本研究采取“医院—家庭—社区”联动式延续性护理,①组建多元化管理团队,创建个人电子档案。团队成员中,主治医师、心理医师,营养师各1 名,从事心内科护理的主管护师、护师各2 名,社区护师2 名。团队成员均经过专业训练或经过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内容有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临床干预手段、功能锻炼规划和内容、依从性调研、血压、血糖、血脂的调查记录与管理,并注重对家属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告知其慢性心力衰竭康复的必要性、出院后的康复内容、方法等;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创建个人电子档案。患者出院后和管床医师商定好康复锻炼计划,转至普通社区医院后3 d 内随访,1 周内由上级医师为患者制定康复规划。医护人员每月随访1次,评估康复状况,持续时间为半年。②开展家庭赋权护理干预。赋权时,评估被赋权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患者的关系以及照护能力、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等,使其引导患者慢慢加入到自身护理中,增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初,可交代被赋权者担任风险小、难度系数低的工作,使其能胜任,逐步增强照护信心。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多数伴有严重且复杂的基础病,有随时、随地发病的可能,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在赋权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照护技巧,提高其照护能力,降低恐惧、焦虑感,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激发其战胜病魔的决心。建立微信群,把患者及其照护人拉入群内,使用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短信等方式,定期发送心血管疾病基础知识、运动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自我生活和疼痛护理等知识,每周发送 7 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留言,以提高患者对 CHF 的认知程度, 弥补患者在自我管理中的缺陷,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减轻患者症状的发展程度,延缓心力衰竭进展速度,有利于降低 CHF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通过适度锻炼,调节患者心血管功能,避免因自我感受良好而自行停药导致的心血管事件。 开放式沟通,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绪状态,指导其如何进行放松训练、康复锻炼,提高康复效果。 赋权监督: 在赋权期间,护士监督被赋权者,检查赋权现状,评估赋权结果,确保赋权合理有效的开展。③社区门诊随诊干预。指导患者按照就近原则,选择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进行门诊随访。出院后第1 周内随访1 次,监督患者出院后2 周到社区复诊。平稳患者每个月也要上门随访血压测量、心率以及指导用药。指导患者每个季度到社区门诊复诊,进行常规心电图与血生化检查。病情发生变化或药物调整后每周上门随访1 次;按照患者的病情嘱其酌情自行前往门诊复查,如果病情反复或加重及时住院治疗。④以《中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2014》[7]为标准,指导患者调整用药、日常活动,为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记录每次的就诊情况,及时更新患者的健康档案。
总之,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密切相关,是慢性心力衰竭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且预测价值较高。需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加强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延续性护理,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进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