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2021-05-26申浪
申浪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行,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力,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全面的发挥,他们也能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过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力,还会加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关键词】 初中历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学实践
历史是一门文化丰富的学科,更是岁月的沉淀,学好历史不仅仅能够丰富个人的知识和阅历,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于历史的教学来说,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身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要着重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最原始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分析問题解决问题。
一、强化基础学习使之能问
问题是原有知识结构与面临新的知识信息产生认知冲突的产物,换而言之,人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是产生问题的基础,一个人储备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在现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不能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储备不足,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只有确保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具有适当的基础,学生才会对面临的新知产生好奇和疑问。因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学习基础,是促使学生能问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尤其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若是在没有学习通史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就进入专题史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学习过程中自然不知如何提问,为克服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整合历史教材,并为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历史书籍,扩大历史知识存储,使基础双基得到更有效的夯实,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能问”铺平道路,带动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升。
二、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需要在课前对历史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充分利用历史教学中不同的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类比,积极思考,萌生疑问,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百家争鸣的局面》课程时,可以找出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存在的不同,让学生将两者进行类比。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支持“性善论”,而以荀子和韩非子为带表的法家则提出了“性恶论”,两种不同思想对历史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比如:在社会动荡时期,法家的思想更加受到重视,秦国利用了法家思想实现了六国的统一;而在社会稳定的汉代,儒家思想更加受到推崇。教师抓住历史知识中存在的不同观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三、创建自由的教学环境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师,也是学生的领路人。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角色,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给予学生启发,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直至学生有新的突破。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关怀,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发问的机会和勇气,并以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究问题的启发者、思维的激活者、创造能力的培养者的身份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在教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时,教师要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前收集資料,阅读教材,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罗列出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少讲、精讲的原则,适当压缩讲解的时间,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提问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将课前发现的问题指出来,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够全面,这时,教师要本着宽容的心态,为学生指出问题并引导其思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有的学生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它没有保守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君主专制制度和民主的影响,并肯定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启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创设情景教学
老师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产生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在某一历史事件中去衍生出更多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可以质疑的范例,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意识,同时,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历史教学的特点。老师可以在对历史进行教学的时候,去描述出历史的背景,或者用多媒体的形式去开展情景创设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去感受那个离他们遥远的时代,是如何生活、如何发展的,将学生带入到此背景中来,还可以开展设定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身的参与重演某些历史事件,让学生能够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让学生觉得自己便是处在这一时代的人物。情境化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增加历史学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他不仅可以丰富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
结语: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重通过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同时通过完善的教学方案与历史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等,进而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绍强.基于问题意识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路径[J].新课程导学,2020(27):55-59.
[2]吴海燕.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