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恒》中的第三空间

2021-05-25周亚萍

世界文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庄园宁静空间

周亚萍

空间批评主张从共时性切入来解读艺术作品,提倡聚焦于空間叙事和意识空间。泰国影片《永恒》(2010)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空间特性。影片讲述的是富商帕博在曼谷的一次晚宴上遇到年轻貌美的玉帕蒂,两人一见钟情。于是玉帕蒂跟随帕博回到他自己的庄园。在庄园,玉帕蒂遇到了帕博的侄子尚孟,尚孟年轻英俊,玉帕蒂立即被其吸引,两人坠入爱河。帕博发现后非常愤怒,用铁链锁住二人,惩罚二人“永不分离”。刚开始,两人非常高兴,因为这样就可以长相厮守。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时时刻刻在一起剥夺了他们的个人自由和隐私。时间久了,双方矛盾开始爆发。尚孟无法忍受,向帕博请求打开锁链,但帕博严词拒绝。玉帕蒂忍受不了举枪自杀,尚孟疯癫。

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苏贾提出了“第三空间”概念,指出 “空间是由物质化的第一空间、概念性的第二空间以及实践性与想象性相结合的第三空间构成的”。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第三空间既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解构,又是对它们的重构”;第三空间里“一切都汇聚在一起,主体性与客体性、抽象与具象、可知与不可知、重复与差异、精神与肉体、意识与无意识、学科与跨学科等,不一而足”。本部影片中各种元素就汇聚成了一个混合的空间,这为解读该影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孤独空间中的庄园与城市

空间本来是一个具有物理特性的名词,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物理空间。比如影片中帕博生活的盛大庄园,不同的人物在这个空间里交会,和他人互动并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融合或排斥,呈现出边缘和中心空间的互相流动状态。

帕博的庄园处于泰国和缅甸的交界处,远离中心城市的喧嚣,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帕博好友的儿子尼普森正是来此度假的。宁静的庄园让尼普森感觉非常惬意。随后他邂逅了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帕博众多妻子中的一个,双方心领神会:尼普森可能是厌倦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寻求宁静的空间释放自己疲惫的身心,而帕博的一个妻子却可能是因为长期寂寥的生活,渴望激情再度涌动。城市和乡村两种空间似乎是对立的存在,但是在尼普森和帕博妻子身上却得以调和,以至于两人相互深入了解,共同进入了第三空间。

在这一空间里,两人的欲望似乎都得到了原始的释放和满足。但是,在这个奇异的空间里也会出现意外,那就是半夜尼普森突然听到森林中的惨叫声,而女子则匆匆离去,口中喃喃自语“尚孟”。这让尼普森惊恐不已。这个宁静的空间看似恬淡美好,但却似乎掩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在管家迪普的讲述下,尼普森感到在庄园这个封闭的空间,各种力量在相互博弈。寂寞与激情共存,冒险与恐惧同在。这对于厌倦了城市浮华的尼普森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强烈冲击。尽管庄园中的人对他很友善,但他仍然意识到某种危机的存在,并为此深感不安。听了管家迪普娓娓道来的关于尚孟的故事后,他更是惊恐万状,立即逃离。这种反差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震撼,原来这个表面宁静的空间并非是安全舒适之地,而是暗流涌动,充满了难以克制的欲望、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矛盾。

反观城市空间,曼谷的繁华并未让玉帕蒂感觉到一丝一毫的温暖和舒适。早年父母意外双亡,她失去了亲人的关怀,而第一次婚姻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玉帕蒂在这热闹繁华的都市中孤苦无依,再加上人们的尔虞我诈,令她心灰意冷,自然也感觉不到城市空间的任何美好。而帕博的偶然出现则温暖了玉帕蒂一颗冰冷的心。帕博也真诚地向她表达了爱意。于是,玉帕蒂决定远离城市,和帕博一起生活在宁静的乡村。然而,帕博并非专情之人,像对待前面几位妻子一样,经过婚后一段美满的生活后,他就逐渐厌倦并开始疏远玉帕蒂。而玉帕蒂也不甘寂寞,转而喜欢上了帕博的侄子尚孟。尚孟自幼父母双亡,由叔叔帕博养大。尚孟的生活空间非常简单,没有不良嗜好,只喜欢安静地看书。为了满足心中爱的缺失,玉帕蒂尽力接近尚孟的生活空间。她知道尚孟喜欢看书,就送给他纪伯伦的《先知》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还经常要求尚孟带她到森林里游玩;甚至为了制造和尚孟在一起的机会,玉帕蒂不惜谎称自己怀孕。喧嚣热闹的城市空间并没有给玉帕蒂以慰藉和归宿感,然而令人唏嘘的是,她也未曾在广阔宁静的乡村中守住孤独和寂寞。从一个空间转向另一个空间的她最终还是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等级空间中的传统、欲望和自由

空间理论认为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物理空间层面,还应意识到自己所占据的空间其实也是一种社会空间建构,人人都处于这个空间中,无法摆脱。虽然这是一个隐性的空间,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规范并约束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与此同时,每个人在空间中履行着各自的职责,进入自己的角色。这一点从《永恒》中不同空间里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精神品格上可见一斑。

帕博的庄园看似宁静恬淡,实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空间建构,暗藏着各种限制与险恶。首先,帕博是庄园主人,他处于空间顶层。庄园仆人也明白这一等级空间,各司其职。当帕博娶回玉帕蒂时,帕博的第一个老婆马丁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仍然心怀嫉妒,为了获得帕博的欢心,谋求空间等级的提升,她向帕博告密说尚孟和玉帕蒂犯下通奸罪行。帕博顿时感到自己的地位遭遇挑战,但仍然故作镇定,还怒打马丁一个耳光。在帕博看来,这是自己的私事,马丁不该干涉,同时也是警告马丁不可对外声张,有损自己的名声。帕博把他所有的妻子都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为他所独占,如果哪天他不喜欢了,可以随手赏赐给下人,但绝不允许别人主动僭越,即便是自己的侄子也是不能容忍的。这个看似宁静实则充满暗斗的空间里危机四伏,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性的弱点和劣根性暴露无遗。这一切的阴暗和毁灭都发生在美丽静谧的庄园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效果。

影片还揭示了在传统等级空间中的欲望必须受制于传统道德伦理。尽管影片中处于高层的人以时不时说几句英语为荣,甚至认为这是教养和身份的象征,但是西方文化并没有真正被当地人所接受,人们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习俗依然非常看重。影片中帕博直接为尚孟安排婚姻,向总督大人提亲。这虽然只是富豪和官员的联姻而已,但提亲的方式仍然恪守了当地习俗,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家世显赫的总督和富豪的子女也难逃其外。年轻一代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并遵循长辈的教诲和安排,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然而,尚孟此时已经爱上了婶婶玉帕蒂,无法接受这门亲事;同时,总督的女儿似乎也很反感父母为自己安排婚姻,于是这场联姻就此告吹。可见当地的文化习俗实质上已经受到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年轻人思想上的叛逆便是其中的表现之一。由此形成了一个各种文化因素混杂的第三空间。

传统道德被彻底颠覆的同时,帕博也没有料到他精心培养的侄子会背叛自己,他甚至曾考虑将来让尚孟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叔叔眼里优秀的侄子,竟然和婶婶通奸。两人的私通让帕博感到名誉扫地并大为震怒,在他看来,不管受到何种欲望的驱使,尚孟也不应该犯下如此大错。于是,帕博决定惩罚两人。位于空间顶层的帕博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但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处死,而是将两人用铁链锁住,并将开锁链的工具藏起来,以“永不分离”来惩罚二人。起初尚孟和玉帕蒂两人还非常庆幸,感觉这根本算不上惩罚,简直就是成人之美。但是老谋深算的帕博洞悉人性,他知道人的欲望永无休止,在拥有之后还会想要拥有更多,对方一旦给予不了,便想脱离束缚,重新获得自由。果然,尚孟和玉帕蒂两人时刻生活在一起,没有任何隐私空间,欲望满足之后,他们开始相看两生厌,渴望各自的独立自由。于是,尚孟请求帕博打开铁链以获得自由,帕博严厉拒绝,并将企图逃到镇上的两人抓回来。他交给尚孟一个箱子,说可以拯救他们。当尚孟打开箱子时,发现是一把枪。此时的尚孟终于明白,叔叔是想让他们用死亡换取彻底的自由。最终,玉帕蒂无法忍受,虽然怀了尚孟的孩子,依然选择开枪自杀。与玉帕蒂的尸体生活在一起的尚孟最终疯癫。帕博这种剥夺自由空间的手法非常残忍,但同时也是一种警示。人痛苦的根源,就是无止尽的欲望;而在没有自由的特殊空间里,爱情经不住考验而输给了欲望。

当管家迪普讲完故事并告诉尼普森,昨天遇见的漂亮夫人是帕博的妻子时,尼普森顿生恐惧,急忙收拾行装,离开了宁静的庄园,回到繁华的城市。因为他从故事中已然获晓,当自己的行为越线,就会受到等级空间中传统道德以及人性欲望的双重惩罚而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影片结尾意味深长:疯癫了的尚孟送给尼普森一本書,尚孟冷峻的眼神暗示了庄园中令人恐惧和不安的等级空间无处不在,随时可能吞噬任何一个敢于在此空间逆行的人。

影片中展示的第三空间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面临危机并镇压挑战者的等级空间,帕博、总督夫妻等身处其中并试图保持该空间的稳定。另一种则是在反抗、摆脱等级空间过程中转而形成的异化空间。玉帕蒂、尚孟、总督的女儿、尼普森等处于这一空间,并试图打破来自等级空间的禁锢与束缚。这两种空间不断地流转、重构和消解。在逐步沉淀的危机演化过程中,还可能形成新的异化空间。

从第三空间理论的视角看,该片试图融合人们对传统爱情和道德的理想与期盼,同时展现对被破坏了的现代爱情空间的狭隘想象,还糅合了人性复杂的现实空间,暗示在纯粹欲望驱使下的永恒爱情似乎是不可能的。影片中的空间并非纯粹的单一空间,而是一个统治与反抗、矛盾与对立混杂的多维空间。如果从二元融合的思想切入,不难发现影片中城市与乡村、爱情与道德、束缚与自由等空间的共同作用力颠覆了二元对立的传统。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只是表层,表层之下充斥着各种关于欲望、激情、恐惧、寂寥等意识空间的文化表征。于是,爱情、亲情、伦理等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共存状态下,最终形成了特殊的第三空间建构。

猜你喜欢

庄园宁静空间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宁静之宅
在皇后山的茶庄园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巷口的宁静》
动物庄园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