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世界不期而遇 在得克萨斯天空下(上)

2021-05-25简悦

世界文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

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

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

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

巧笑嫣然,是每次我一想到简悦老师,头脑中便满满出现的既视感。她的笑,明媚得能够遮蔽生活中的琐碎不堪,仿佛世界从不曾在她脸上投下阴霾。又或许,是因为她总以明媚的心,向阳而生;以一双善于发现善与美的眼睛,看向世界。

2016年年底,她突然说:“趁时光正好,做想做的事,才是对人生最大的不辜负。”匆匆作别津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一路向东。

我嘱咐着“把你的感受一同带回来啊”,将一份期待塞进她的行囊。

对的人,总是值得等待。简老师如约而归,并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治学式严谨已深入骨髓的学者,永远愿意带着思辨性看世界;而有着明媚的心与善于发现美的眼的人所讲述的故事,又是如此有滋有味,温暖如她。

每朵乌云都镶着银边

2016年最后一天,我离津赴美访学。

一路中转续航,到达目的地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时已是入夜时分。尽管舟车劳顿,但我还是难掩兴奋,一边与前来接机的同胞司机相言甚欢,一边不住地打量着这座夜幕下的城市。起初,休斯敦之于我还只是NBA火箭队、姚明和能够犒劳“中国胃”的姚餐厅。直到临出发前,在做例行功课时,我才晓得休斯敦是美国第四大城市,仅次于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想象:那里必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繁华热闹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行至市中心时,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周遭,求索着盼望已久的都会之光。然而,蓦然回首,唯有灯火阑珊。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么?这里的夜色,竟冰凉如水。难怪Houston(休斯敦)会被当地华人译为“猴子屯”,真乃入木三分的神翻译!在酒店办理好入住后,我在一股莫名的落寞中沉沉睡去……

转天是美国时间的新年。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要在这里待上一年。一年,说长不长,不能浪费每一寸醒着的光阴,且行且珍惜、且听且看且留心吧!

2017年的第一日,天并不遂人愿,只以“五十度灰”迎接我。路上甚是冷清,陪伴我的只有手机导航中的女声。正当我愁肠百转时,迎面走来一个貌似知名歌手蕾哈娜的黑人小姐姐,她落落大方地对我说:“我喜欢你头发的颜色,我可以也把头发染成你这个颜色吗?”我愣了几秒钟,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美式寒暄?嘴上开始不由自主地“冒泡”:“谢谢!没问题!”脑海里闪过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化梗:“Where,where?(哪里哪里!)”不禁哑然失笑,为憨憨的自己,更为刚刚飘过的、有着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蕾哈娜”。精神瞬间爽利起来——要知道这可是我在美国集到的第一个“赞”。

我走过的街区很美国,感觉自己置身于美剧《绝望主妇》中。房子各具特色,绝不“撞脸”。屋前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有些还插着美国国旗。街道上时有减速带,却无交通信号灯,只在隔三岔五个路口处竖立着“STOP”交通指示牌。在美国,交通权属于州政府,各州的驾照考试、高速限速往往有些许差异,但也有一些公约可循。比如,在街区内开车,车速一般不得超过每小时25英里,见到“STOP”标志,必须要停车 “左顾右盼”。我独自穿街走巷,寂寞却也随性。

不知走了多远,一辆黑又亮的林肯SUV驶进这冷清的画面。我条件反射地停下了脚步,那边司机也刹住了车。我站在原地,一心一意地想目送“林肯”离开,没想到,司机大叔隔着挡风玻璃,微笑着示意我先行。我感动得为他竖起大拇指。后来在学习得州交规时我才恍然大悟,着实为自己当时的大惊小怪难为情——司机让行人在这里是天经地义的。回国后,每每遇到行人过街,我总不由得想起这位“林肯”大叔,便会停下车,微笑着冲车外的行人摆摆手,让其先行。在国内开车,我虽因占错车道、停错车挨过罚,但“不与行人争路”是我永不会忘的底线。

众所周知,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据统计,平均每个成年人都有一辆私家车,汽车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因此,美国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共享单车在这里是断断没有市场的。初来乍到的我没有车开,短途出行只能靠自己“腿儿着”。我在附近的超市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大包小裹的,负重之下,不得不走走停停。不一会儿突然狂风大作,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于是无比想念国内扫码就骑的小黄车。这时,身边出现了一辆开得极慢的丰田车,司机是位三十开外的女士,车里还坐着一个小 “洋娃娃”。她摇下车窗,问我要去哪里,要不要搭个顺风车。我客气了一下,但这位母亲坚持要送我一程。盛情难却,我应了下来。刚一上车,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估计“洋娃娃”的妈妈坚持学雷锋是真的认为“这位女士有点儿难”。

身处得克萨斯天空下,当激动渐渐冷却,当想象遇见现实,我开始忐忑惶恐,凄清晦暗的天气更平添愁绪。然而,“蕾哈娜”“林肯大叔”“洋娃娃的妈妈”等一眾普通人随心流淌出来的善意和真诚,又让我豁然开朗。或许,在他们看来都是举手之劳,如一呼一吸般自然,早已习以为常。他们根本不会知道,那些偶然的相遇,竟在一个陌生人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每朵乌云都镶着银边”,此言不谬。

岁月砥砺,勇敢做“我”

我是个美剧迷。对于与英语为伴的我来说,闲来追剧既可怡情,又对学习语言、体悟文化大有助益。在得克萨斯时,《生活大爆炸》的衍生剧《小谢尔顿》成了我的新宠。剧中每个人物都可圈可点,然而我却对小谢尔顿的康妮外婆情有独钟。在第一季第14集中,她幽默地拒绝了女儿要她帮忙照看两个外孙的请求,理由是无事一身轻的她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不能为此牺牲水中有氧健身、萨尔萨舞和保龄球队活动。在她看来,这并不说明她不爱孩子们,正如“我爱冰激凌,但不代表我会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从3点吃到6点”。由此轻松化解了女儿对老母亲的道德绑架。我为她的机智点赞,更折服于她对自我的坚守。事实上,即使在戏外,康妮式的美国老人也可谓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他们不再年轻,却努力保持着年轻,在岁月的砥砺下,勇敢地做着大写的“我”,完美诠释着美国的“个人主义”信条。

个人主义常被看作是法国人的发明。在法国思想界,个人主义更多地偏于贬义,含有自私自利的意味,被视为“对社会内聚性的一种威胁”。正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言:“個人主义起先会损坏公共生活的美德,但久而久之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德行,到最后与利己主义合二为一。”然而,当个人主义造访美国这个“新世界”后,焕发出别具一格的勃勃生机,它意指自信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美国的民族之魂。有学者甚至说:“若没有了个人主义,就失去了美国精神。”因此,在赴美访学前,我在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上写下这样一个任务:在最平凡的生活中,找寻“美国精神”的民间代言人。我听过太多美国 “大咖”们的奋斗史,林肯、奥普拉、奥巴马……竟有些分辨不清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到底是不折不扣的叙事“套路”,还是货真价实的“集体无意识”。“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才是我心底的期待。

一日,我在便利店排队结账时遇见了一位美国老奶奶。她个头不高,看上去干净整洁,妆容精致淡雅,一头灰发梳理得丝毫不乱,真是“又A又飒”。我被她的气场深深吸引,忍不住跟她攀谈起来。她有关节炎,总是腰酸背痛,与我说话间还不得不时时去倚靠身边的立柱。结完账后,我们一起出了门。她的车就停在不远处,我惊奇地发现,她开的居然是一辆“老爷车”,车虽“上了年纪”,却依旧光亮可鉴,十分养眼。真是车如其人啊!此后,这人、这车便在我脑海里再也挥之不去了。

在美国人的社区生活中,YMCA(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的简称,译为“基督教青年会”)绝对有分量,它几乎遍及全美。儿童托管、冬夏令营、游泳、健身,找YMCA没毛病。年迈的马文先生是我住处附近一家YMCA的志愿迎宾员,他的职责就是每天给到来的小朋友们发几张可爱的小贴纸,并告诉他们:“父母之爱无人能及。”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他,总是跟他又搂又抱,好不亲热。我每次去YMCA,总喜欢跟马文先生聊上几句。他也很健谈,一来二去我便对他有了些了解。他已经81岁高龄,妻子和女儿都过世了,儿子现居迈阿密。他曾被股票经纪人坑了不少钱,几近破产。现在的他一个人生活,虽腿脚有些不灵便,但他从不“翘班”——他很享受当下,能为自己的社区做些小事情,他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

夏威夷大岛也被称为“火山岛”,但它并不危险,反而成了炙手可热的观光项目。我赴大岛旅游时,选择乘坐直升机,鸟瞰这奇异的风貌。与景色一样令人着迷的,是我们的飞行员。候机时我便天马行空地寻思着,飞行员准保是一个戴着“黑超”的硬汉,待到近前一看,下巴差点没掉下来,开直升机的居然是个身材娇小的奶奶。尽管打听女人年龄是社交禁忌,但我实在太好奇了,还是忍不住问了这个不该问的问题。奶奶倒也不以为意,笑呵呵地告诉我:“70多岁了!我是这家公司第一个女飞行员。”天哪,70多岁的老人,难道不应该待在家里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吗?她居然还能像年轻人一样,自由地“飞来飞去”!我的耳边顿时响起了“开心消消乐”里的台词:“Unbelievable(不可思议)!”

这就是我在美国想要找的人。根本无需我踏破铁鞋,得来全不费工夫。他们虽已白头,日渐暮年,却依旧自爱、自立、自强,劲头不输二八芳龄。如果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那么我有十足的把握说,青春在这些美国老人身上从未褪色,他们正青春,生命的深泉始终在汩汩涌流。以如此精神去生活,年龄也不过是个数字,何足惧?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不间断地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就会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又何须玻尿酸、肉毒素?相由心生,修身养性才最抗老。

简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简静之中,自有喜悦。

小魔杖,编审、作家、译者、文化项目策划人。

欢迎报暗号“小魔杖@世界文化”联系小魔杖(微信号Wand_of_ Fortune)提供采访信息。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对疫情控制效果的影响及其计算心理机制*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如何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西方个人主义的缺陷及其在中国的际遇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个人主义思想的探析与评价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