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导读精读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探索
——以《实验针灸学》开题式教学为例

2021-05-25莫倩伍先明何婷金灵敏杨孝芳陈盼碧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开题汇报针灸

莫倩,伍先明,何婷,金灵敏,杨孝芳,陈盼碧

1.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孕不育科,贵州贵阳 550002

当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国际标准,当代医生应拥有与时俱进的医学知识体系, 还应注重自身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我国医学教育也将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强调医学院着重培养跨学科、教育与科研结合的团队,搭建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实验室和科研活动,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2]。 但是,目前由于学生过多,学习任务中,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少等,大多数本科医学生缺乏科研兴趣,科研知识薄弱。如何在本科阶段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积极开展科研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是现阶段医学高等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3]。

实验针灸学是一门学科,其利用现代科技和实验方法为手段,以探索针灸的原理、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的作用规律,并通过其指导临床实践[4]。目前该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开题式”教学法,即以实验针灸学为依托在本科生中引入“开题”模式,将实验项目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5],但在开题前的课堂讨论中发现学生往往不会对医学科研文献进行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甚至从“百度”上获取的资料直接进行复制粘帖,缺乏自主思考过程及能力,不善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甄别借用,闹出一些与临床实际相违背的笑话。而科研文献阅读能力是进行下一步创新科研工作的基石[6]。因此,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医学科研文献阅读能力,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及思考的问题。鉴于此,该研究提出将文献导读精读[7-8]自主学习模式引入本科生实验针灸学“开题式教学”课堂,以此激发启迪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动性及文献阅读能力,同时以期探索形成继“开题式教学”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1 项目实施准备

在文献导读精读前,实验针灸教研室通过1~2 次集体教研活动,进行相关的教学主题、内容及步骤讨论,先确定文献主题词(确定3~5 个主题词),成熟后由各位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需要泛读读精的文献,拟定文献的教学设计;开学初期,任课老师与学生交流,组建QQ 讨论群, 通过雨课堂或QQ 群将预先设计的文献主题(含各掌握解析要点)及精读文献与学生代表进行充分的沟通后公布查阅文献主题及精读文献,学生以自由组合进行分组,并在文献导读示范课后,让学生按分组进行分工讨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进行阅读与讨论,该过程由研究生助教为他们随时指导与答疑,并制作相应的PPT。 在研究生助教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在课外与小组成员讨论,学生理解透彻,同时按照教师的要求修改PPT 后,方可进入课堂汇报与讨论环节。汇报讨论环节内容包括:文献中涉及的教材基础知识内容,文献的研究背景,思路以及涉及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结合相关视频资源进行讲解。总之,从选题到文献阅读,再到PPT 汇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仔细思考,认真准备,例如,如何进行科研设计,如何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如何设计实验等。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角度对待文献中的每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2 实施形式及评价

2.1 文献筛选标准

作为当代针灸医学生,不能仅继承传统针灸的理论,更应该与时俱进,了解现代科技在针灸理论中的成绩和研究进展情况。因此,本学科文献主题紧扣针灸热点现象,结合学情,将文献主题限定为针灸、镇痛;在文献来源上主要以中文核心期刊为检索来源,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英文期刊源的检索,发表时间上以近5 年为标准,突显前沿性。

2.2 过程性评价

采取形成性评价,即更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时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保证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教师在完成第一次文献导读课后,首先布置查阅文献作业,并以组别形式上交;当同学们选定文献后,针对文献讨论,以小组形式出具文献讨论报告,并在文献导读精读后进行总结,制作PPT。 其次,将评价信息及时回复给同学,帮助同学客观分析这些信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形成性评价中,同学们将更加注重课程学习的每一方面,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并客观评价同学们的薄弱环节和优势[9]。

2.3 总结性评价

最后文献精读报告分享会,以PPT 汇报的方式进行,采用教师评价/助教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分(70%)与学生代表评分(3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3 名教师从文献精读专业方向给予评分(涵盖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应采用“多把尺子”评估学生,用个体内差异标准,以学生今天的进步发展和昨天的起点比较,而不是用某学生的弱项和另一学生的强项而作横向比较。学生代表从表达能力、知识获取能力、PPT 制作等方面进行发展客观的评价,既肯定优点也要看到缺点[10]。 通过此种方式,呈现进行师生及生生互动的考核方法,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参与到文献精读分享汇报中来。 见图1。

图1 文献导读精读评价占比

3 实施过程

相对而言,大学生在阅读文献时,应从整体逻辑上全面阅读学术论文,而不是零散浅薄的阅读。 事实上许多大学生阅读文学的方式是错误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了解文学阅读的关键要素,阅读不是按照从点到线到面的逻辑进行,导致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呈现出封闭性而非开放性的特点,知识的获取仍然处于碎片化的水平,无法从一篇学术论文中全面了解和把控该主题的学术生态[11]。

因此,根据前文的教学计划,选取针灸热点类文章先进行教师的文献导读范式课,教会学生读取针灸文献关键信息的方法,示范课结束后,再给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及筛选,最后统一选定文献后再分组进行小组式的文献精读。 以2017 年为例,文献导读课后,主题词分别给予针灸、镇痛、痛经、大鼠、疗效等,最后筛选出高质量的文献4 篇,让学生分组进行精读,见表1。

精读文章发布后,由学生进行分组,选择自己小组感兴趣的文献进行阅读和讨论,按照文献结构对背景知识、实验技术、数据结论,文章讨论进行讲解,并增加小组思考的内容,此过程中为每个小组配备研究生助教进行指导或答疑,以针对早期学生文献阅读能力的差异,文献讲授中知识点存在不足及错误的情况[12]。 最后将讨论结果和阅读过程做成相应的PPT,在此阶段要求研究生助教和教师在课下与小组成员讨论,修改PPT,让学生初步学会有逻辑的思考思维方式,按照要求修改之后再在文献阅读汇报课上进行文献精读展示(PPT 汇报形式)。 并鼓励学生也可以用结合其他文献或在线资源的方式对精读文献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讲解。

表1 精读文献

4 考核改革

高校的重要育人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根据各大高校指标来看,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是扎实的文献阅读,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文献阅读、较高水平的文献阅读能力,就无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根据以往的开题式教学中,我们只注重了学生设计好实验时的开题汇报,对于学生的前期工作的准备缺乏评价,导致考核有失公平,但结合了文献导读精读课后,将开题式教学的评分比例进行了调整,将文献导读精读汇报的得分纳入到开题式汇报中,具体如下: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申请书占40%,开题汇报及课题设计都占20%,而文献精读和出勤率分别是15%、5%。 见图2。

5 开展文献导读精读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意义

通过文献导读精读,启迪学生科研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及科研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针灸推拿现代研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2 开题教学考核占比

课题组在学生进行文献精读报告前,通过文献导读课,教会学生进行根据主题词,查阅相关资料,并学会阅读文献;同时,它可以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直观地理解关于论文和开题的写作。之后进行文献精读,研究生助教可帮助学生整理好提纲,以掌握好论文的基本结构,从而在PPT 汇报过程中演讲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对PPT 进行讨论和修改,提高文献汇报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消除思维定势,破除传统教学方法中单向思维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加深学生对理论和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在汇报过程中还对学生的报告及疑问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整个汇报过程由老师和学生代表进行评价。将分数计入实验针灸学期末总评成绩中,这就促使本组的全部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不仅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进行文献导读精读时,学生确立文献分组后,需要的全程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审核、修改并与学生一起阅读文献,指导学生完成文献精读报告的撰写,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将科研工作纳入进来,随时解答学生的困惑,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工作;追踪前沿的针灸医学进展,这既是教学要求,也是对自身的科研工作提供先进的科研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12]。 通过精读导读课程增加了指导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时间,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此外,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储备及个性特点等,增强学生自信心,做到课前指导,课后进行表扬鼓励,总结归纳,补充说明,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14]。

6 小结

实验针灸学作为该校针灸推拿专业 “3C+S 模式”课程体系(临床技能、中医经典、创新课程群+服务社会课程群)中的创新课程群主打课程,是针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目的是利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对学说的提出、论证及得出结论等进行一系列研究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提出问题,深层次分析问题,有效处理问题3 个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及能力,当前阶段,针对如何快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该研究提出通过选定文献主题词-确定导读及精读文献-进行文献导读示范课-学生分组分工-确定精读文献-PPT 汇报分享等学习过程,教学团队以实验针灸学中“开题教学”为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最终展示平台,突破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突出自主能动性,为学生将来的自主探索搭建了可行性平台。该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转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灌输状态,充分激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该模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近距离沟通,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距离,最后督促学生以PPT 进行精读报告展示,加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指导上,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视野不断扩大。 综上所述,“开题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开题汇报针灸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