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5-25汤恒旭
裴 强 周 诚 王 毅 汤恒旭 章 涛
(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 贵州 贵阳 550002 )
脑卒中患者主要的障碍是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而这些障碍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脑卒中患者及家属首先关注的是患者的行走能力,其次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通过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42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通过CT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首次发病;(2)病程3个月;(3)神志清楚,可主动配合治疗;(4)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有严重认知障碍,不能主动配合治疗;(2)有严重并发症,且不能耐受训练;(3)有影响步行的其它疾病,如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4.13±10.17 )岁;平均病程(63.36±18.51)天;左侧偏瘫10例,右侧11例;对照组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7.28±9.08)岁;病程(66.13±16.49 )天;左侧偏瘫9例,右侧1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具体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协调训练、神经促通技术、站立行走训练及生活自理能力等。1次/d,5次/w,共持续8周。物理因子治疗,1次/d,共持续8周。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A3-M),根据患者的能力设定最大运动角度(髋关节、膝关节)、步态偏移量(调整据患者腿部与机械腿步态模式活动范围的一致性)、患者系数(调节患者系数使步态矫正器与跑台速度始终保持一致)、痉挛灵敏度、速度、引导力(通过减少引导力,患者可以更加轻松的进行主动行走训练)等,同时结合虚拟现实场景进行训练。20min/次,1次/d,5次/w,共持续8周。
3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Assessment-Lower Extremities,FMA-LE)、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1)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 :评价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最高分34分,分数越高,下肢功能越好。(2)6分钟步行试验(6MWT):6分步行距离越长,步行能力越高。(3)改良Bathel指数(MBI):满分100分,得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5 结果
5.1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
表1 2组主要非处理因素对比
5.2 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对比:下肢部分(FMA-LE)、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改良Bathel指数(MBI)数据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评估数据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结果比较 ﹙﹚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运动和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肌力、肌耐力及肌张力异常;浅、深感觉减退,特别是本体感觉的减退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影响巨大。在步态上表现典型的划圈步态:骨盆上提,髋关节外旋、外展;足尖或前脚掌着地,踝跖屈内翻、脚趾屈曲。异常的运动模式,严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且耗能增加,将导致了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降低[2-3]。所以偏瘫患者行走时:步长缩短,步速下降等。脑卒中后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行走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给个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恢复步行能力成为脑卒中患者的第一康复目标[4]。
任务为导向的重复性运动学习可以使重组中的大脑皮质通过深刻的体验来学习和储存正确的运动模式[5]。下肢康复机器人具有减重和步态矫正系统,能适时适量的负荷刺激及感觉输入并可以进行接近正常生理步态的精准的重复性训练。实时反馈,刺激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各关节本体感受器,强化下肢感觉的输入。通过加强训练过程中对下肢髋、膝、踝关节及足底等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从而改善下肢的运动功能。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的能力设定最大运动角度、步态偏移量、患者系数、速度、引导力等,达到精准治疗。同时结合虚拟现实场景进行训练,进入虚拟现实场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减少被动治疗的枯燥性,提高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兴趣。实验证明脑卒中患者,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重复性的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脑卒中患者通过无数次的反复动作训练,学习积累正确的运动模式,同时能促进脑功能的重组[6-7]。
通过对比观察常规的康复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都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但2组之间比较,观察组FMA-LE、6MWT及MBI评估分数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显著的意义。康复机器人能较大程度地调动了患者主动性,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保障治疗的持续性;同时可以释放治疗师的双手。
在临床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下肢功能训练,是一种值得使用的脑卒中康复治疗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