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棒棒”的时空间行为分析

2021-05-25段振东蒋璐韩罗湘雨吴佳蔓韩蝉璐

绿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棒棒调研群体

段振东,蒋璐韩,罗湘雨,吴佳蔓,韩蝉璐,高 鑫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1 引言

重庆,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又有嘉陵江、乌江等众多河流,发达的水系为它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因此被称作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并孕育出码头文化[1]。与此同时重庆又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坡面积巨大又被称作山城。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之下,大量的货运需求与山地环境共同酝酿产生了重庆独有的“棒棒”文化[2,3]。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以人力输出为主的搬运方式[4,5]逐渐被新兴机器动力产业所取代,从而使“棒棒”的生存机遇受到严峻挑战[2,6,7]。所以,基于当前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对重庆“棒棒”群体自身身份认同的研究和对其未来归宿的探讨有较大的文化意义与实际价值[8]。其次,随着电影和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电视剧《棒棒的幸福生活》等一系列关于“棒棒”影视作品出现[9],以及解放碑商圈的逐步建立,对“棒棒”的影响究竟怎样了?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以进行这项研究更具有社会价值。

2 文献回顾

“棒棒”群体无疑属于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被人们看作社会的底层人士。他们凭着一身力气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推动着重庆经济发展[10],而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山城名片之一的“棒棒”[2]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有关“棒棒”的研究中,秦洁从多方面对“棒棒”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基于对重庆“棒棒”城市生活业态的深度访谈,解读了“棒棒”的入城动机和对都市想象的图景[11],也从身体经验的视角对“忍”[12]与农民工身份认同与“棒棒”身份意识的形成[13]进行了研究,揭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忍”送种消解人际的平衡机制对于“棒棒”这样的都市底层群体的意义和内涵,也揭示出“棒棒”的身份意识是身体经验的产物,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的结果;另外,她还从对“棒棒”群分类概念“巧”的解读中研究重庆“棒棒”内部的人群分类,认为“巧”是一个以关系为纽带、兼具人伦和理性色彩的社会关系体其主要是一个人与人关系的实践过程;此外,她也研究了重庆“棒棒”这一农民工群体的家庭迁徙模式及其影响因素[14],探讨了重庆“散棒棒”的“领地感”与生存实践[15];她从行动者的立场出发,揭示实践中的行动者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16]。宋伟通过记述“棒棒军”的前世今生,将“棒棒”的辛酸和乐观展示出来[17];马春丽,肖世忱则以城乡体制、重庆地形及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总结出“棒棒”这一群体存在的原因[18];而陈洪[5]、薛颖[19]的研究则是有关“棒棒”群体基本结构、生活工作境况、社会支持情况、社会心理境况的最新研究。

这些研究为改善“棒棒”的生活提出了参考依据,纵观“棒棒”的相关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棒棒”行为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描述,同时从社会政策,制度等因素探寻解决这一群体的困境以此改善他们的生活。但这些研究普遍是从“棒棒”自身对其进行探索,缺乏对“棒棒”群体整体地域分异和时空行为特点的研究。而本文的研究希望对当前“棒棒”群体的社会现状及其时空间行为分布特征做出详细描述,为政府管理与决策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尝试从地理时空的视角看待“棒棒”群体,了解其生活的时空间格局,希望借此实现对时空间行为基础研究的新应用。

3 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个案访谈法以及活动日志法。其中,问卷调查法是社会研究方法方式之一,调研中通过参考相关文献[7]、初步调研后,制定问卷,通过匿名自填的方式,选取重庆主城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图1)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朝天门、菜园坝、三峡广场、火车那北站等地的“棒棒”,共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问卷有效率为77%。收集数据包括“棒棒”个体的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工作地、居住地、来源地等属性数据,以及群体的数量、组织结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信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编码[20],建立“棒棒”的数据库,进而对“棒棒”群体的生活状况、群体现象与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行描述性、解释性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21]。同时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配合个别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个别“棒棒”个体的基本信息、心理状况、生命历程、活动规律、社会关系及其对群体的印象等,通过此对“棒棒”群体存在的各种现象及其制约因素,并着重分析区域对其的影响。

活动日志法是行为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调研中通过访谈记录“棒棒”的日常活动的活动内容、时间节点、活动顺序、空间移动,建立数据库,总结其活动的时空特征及规律,实现对个体行为的建模,分析其影响制约因素[22]。

图1 调研区域分布

4 调研结果与分析

4.1 “棒棒”属性特征

调研通过SPSS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对“棒棒”群体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平均月收入等属性特征进行反映,呈现如下结果。由表1显示,性别上,“棒棒”群体以男性为主,其中男性占比高达90%。年龄上,“棒棒”群体以中老年为主,有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行业的传承面临严峻的考验。其中“棒棒”平均年龄高达 52岁,60 岁及以上的“棒棒”比例超过了20%,56岁以上的“棒棒”占比较大高达58.8%,其中最低年龄为32岁,最高年龄为69岁。家庭状况上,“棒棒”存在普遍的单身现象,单身率高达20%。已婚“棒棒”普遍育有2个及以上孩子。经济状况上,近年来“棒棒”的收入持续增长,但相对于社会发展和物价上升仍旧处于低水平。数据显示,“棒棒”平均收入为3000元,其中最低收入为600元,最高收入为7000元,较之2007年肖云教授的研究和2015年陈洪教授的研究,“棒棒”的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棒棒”收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收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来源地上,调研区域内被调查“棒棒”的户籍多为农村,且主要来源于重庆主城周边区县的乡村和四川北部及东部地区的乡村,其中重庆长寿、丰都和四川广安、遂宁的居多。“棒棒”的分布状况由图2可见,其数量变化符合距离衰减定律。

表1 被调查者的基本属性

图2 调研区“棒棒”来源地分布

4.2 群体结构与社会关系

调研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对于“棒棒”群体之间的内部联系与社会关系有如下的发现。“棒棒”群体内部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以及分层聚集现象,而是处于无组织状态,但彼此之间有联系。长期在同一工作地点的“棒棒”联系更为紧密,有较好的感情基础。通常同一工作区“棒棒”源地不尽相同,但相处较融洽有重叠的生活空间和相近的生活节律。“棒棒”之间的联系多以工作为纽带,当有“大活”的时候会组织形成临时团队,团队组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同时调研发现“棒棒”驻守的工作地点呈现规律性的流动,即“棒棒”内部存在互相协调进行工作区域的轮换更替的规则。在社会支持网络上,“棒棒”的社交圈多涵盖当地的保安、清洁工以及商铺的店主。“棒棒”群体的生存近况也引起部分的社会关注,记者、学术调研人员常有来访。

4.3 “棒棒”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4.3.1 区域间个体数量与收入差异性

调研涉及到三类“棒棒”群体的主要聚集地,即批发市场、商圈、车站,并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朝天门批发市场、三峡广场、菜园坝火车站。经统计发现,区域间“棒棒”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人流密度呈正相关。如图3,“棒棒”数量以朝天门批发市场最多,三峡广场其次,菜园坝最少。

图3 调研区“棒棒”空间分布

“棒棒”的数量与当地工作收入水平成正比。根据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调研区内“棒棒”的平均月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朝天门、三峡广场、菜园坝。其一,朝天门批发市场,由于地区地形坎坷阶梯遍布,且批发市场商家、顾客对货物需求量大,常通过与“棒棒”形成稳定的主顾关系减少沟通成本。其二,三峡广场商圈,由于地势相对朝天门较为平坦,便于汽车等现代化运输设备运行,对“棒棒”的需求大为减小,但三峡广场地区仍有少数餐饮商贩、大型家电商铺、购物居民依旧需要“棒棒”的体力支持。其三,菜园坝火车站,“棒棒”曾在当地盛极一时,当地“棒棒”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运送车站的旅客的行李,但由于城市规划改进,火车汽车分流,导致车站的人流量大大减少。加之网约车平台的盛行乘客不需要长距离的背负行李,极大减少了对“棒棒”的需求。政策因素的影响在当地体现明显,由于“棒棒”群体对仪表没有过多追求,被认为影响市容市貌,受到城管在大力驱逐,导致其收入十分不景气。

4.3.2 “棒棒”收入及工作效率的区域差异性

调研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将问卷数据分级、量化后建立了“棒棒”数据库,并通过SPSS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得出“棒棒”的收入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且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

(1) 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4,将工作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棒棒”的月收入范围分为由低到高五级。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在误差为0.01的水平上可以认为“棒棒”的收入与工作区域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货流量越大,“棒棒”的收入越高。

相关性

(2)通过建立柱状图并分析图像得出,“棒棒”的平均月收入与其工作时长呈反比的规律;如图5将“棒棒”的收入作为Z轴,每日工作时长作Y横轴,工作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X轴进行分析。即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方“棒棒”能够通过更短的工作时间获得更高的收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图5 收入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作时间的相互关系

(3)通过访谈与参与调查,对此现象做出以下解释。经济发展较发达区域货流量相应较大,“棒棒”成功揽活的概率大,并且大量的货流量促进“棒棒”与雇主建立稳定的主顾关系,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如朝天门批发市场,常年货运量较大,再加之修建时间早地形坎坷对人力依赖大,所以“棒棒”与店主们处在稳定的雇佣关系,因此收入非常的稳定并且劳动收益高有效劳动时间长。而在以沙坪坝为例的商圈,大多地形平坦设施完善有利于现代化的搬运,对“棒棒”的需求少仅存在少数的稳定雇佣关系,当地“棒棒”主要依靠帮助市民搬采购物资获得收入,揽活成功率低,需要长时间的等待,工作效率较次。以菜园坝为例的车站区域,区域经济不发达货运量非常有限,加之车站分流、城管驱逐以及网约车平台的盛行,游客对“棒棒”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导致收入十分微薄。

4.4 “棒棒”日常生活的空间特征

“棒棒”的活动空间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居住地、工作区域及家乡,除去节假日期间“棒棒”的活动基本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完成,全天有9~12 h分配在工作地,其余时间分配于通勤路径上和廉租屋中,由于工作空间的开放性和工作性质的自由性,他们的娱乐活动基本在工作地完成。

4.4.1 工作空间的区位特征显著

“棒棒”的工作空间集中于主城区的各个批发市场、商业中心及车站,其余地方存在少量分布,在工作区域内,“棒棒”没有固定的工作空间划分常四处走动,但是多数“棒棒”选择在商场或车站出口处等人流量大的地点占据一定空间作为固定的待工区域,除去挑货时间大部分时间位于待工区域。这导致“棒棒”呈现出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集群现象。

4.4.2 工作空间与娱乐空间的重叠

如图6由于工作空间的开放性和工作时间分配的自由性,以及收入对娱乐方式的限制,“棒棒”主要娱乐活动为闲谈和闲逛,同时由于工作区域多为商业性较强的区域,能够满足“棒棒”的大部分生活需求,“棒棒”对于活动空间没有更多的需求和向往。因此其休闲空间和工作空间呈现出重叠的特征,因此活动空间十分单一。工作时间内,除去挑运货物,“棒棒”基本在工作区间闲逛或者在待工区间闲谈。

图6 “棒棒”的活动范围特征示意图

4.5 “棒棒”日常生活的时间特征

4.5.1 工作时间的随机性

“棒棒”大多数的工作来源于零散的顾客,即使存在稳定的主顾关系但工作时间也由于雇主进货不规律性而发生变动。因此大部分“棒棒”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的灵活多变导致的每日工作时长、节假日存在较大的随机性。

4.5.2 工作时间的区域差异性

在批发市场工作的“棒棒”和在商业中心工作的“棒棒”工作时间的差异性较大。批发市场的“棒棒”工作时间集中在早上6点至下午5点,而购物中心的“棒棒”则集中在早上8点至晚上9点。这样的差异来源于工作区域经济活动的时间差异。批发市场人们活动时间早于市民一般作息时间,商业中心的活跃时间与市民平均作息时间相吻合。所以导致不同区域棒棒的活动时间的差异性。

4.5.3 生活节律的颠倒性

在朝天批发市场地区,历来有“半日经济”的传统,即收工时间较早工作时长短,虽经过几次调整但是在下午4点左右商铺基本全部打烊。因此为保证白天正常经营,当地进货时间多分布与夜晚和凌晨,部分负责运货的“棒棒”在夜间通宵挑运货物在白天休息,时间节律存在颠倒。且当地整个“棒棒”群体的时间节律相较于其他地区是提前的。

4.5.4 工作时间的季节特征

“棒棒”多以独自周期性迁徙的方式往返于市区与家乡,每到农忙季节、春节等节假日会返回家乡,其余时间多在工作地。由于重庆农业主要为水稻种植产业,所以“棒棒”通常在4月和8月时间回到家乡帮忙插秧和收割,因此4月、8月、农历新年期间“棒棒”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5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看,虽然“棒棒”的收入在不断地减少,“棒棒”生存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但由于工作相对自由且收入足以维持生活,让大部分“棒棒”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仍较满意。但根据SPSS分析与ARCGIS可视化显示出特征,结合深度访谈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当前“棒棒”群体仍面临以下困境:

(1)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数量逐渐减少且群体分散。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超过一半的“棒棒”年龄在50岁以上,加之“棒棒”转行较为明显,导致其数量不断减少且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同时由于其工作时间、工作场地、顾客来源等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导致其群体分布较为分散以便“揽活”。

(2)行业主动适应性弱,“棒棒”文化面临生存危机。“棒棒”的出现本就是时代和山城共同造就的特殊产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网络电商的兴起,“棒棒”由于行业适应能力较弱而自然消亡或者改变形式。但不论是消亡还是改变形式,“棒棒”本身的精神都缺乏系统的传承与发扬。

结合当前“棒棒”群体特征和当前国内有关弱势群体的扶持政策,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棒棒”群体突破困境:

(1)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其自主择业能力。以政府或者社会上的组织为主体,统一组织“棒棒”进行技能和职业培训,促进其职业转化与健康发展,增强其自主择业能力。通过“棒棒”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来帮助其走出困境,改善“棒棒”生活状况,缓解就业压力。

(2)注重文化传承,发扬“棒棒”精神。“棒棒”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精神本身就是重庆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通过加强宣传“棒棒”精神,提高政府以及社会对“棒棒”的关注与认同。通过将“棒棒”精神打造为一种文化象征,弘扬社会正能量。

6 结语

由于“棒棒”群体虽处于衰落状态但数量仍较为庞大,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仍旧不能十分全面地反应其生存实况。加之“棒棒”群体特征受环境影响大且因素复杂而细微,不同区域呈现明显差异性,因此研究结果中规律的呈现是在调研基础上合并归纳而来,部分特殊因素未能详尽展现。建议在后续研究中扩大调研面、延长调研时间,以便更全面地展示“棒棒”群体的生存状况与其日常行为的时空分布特征。

猜你喜欢

棒棒调研群体
棒棒精彩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吃饭
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