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师公平

2021-05-25赵占军

南北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原则意义内容

赵占军

【摘    要】懂得教育的教师,会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评价标准,以生本理念为核心来定位自己的工作行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为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和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关键词】教师公平  内容  原则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6.047

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学校的规范管理与教师的教育活动来实现。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长远,其言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其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促进与推动作用。

一、教师公平的内容分析

(一)评价要公允

正确测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品质情感取向、进步与退步情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期望评价机制的多元性,希望祛除通过成绩进行单一评价的方式,对“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平”十分反感,期望行为与能力评判的“实质公正”,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教师的激励能够理解,多数认为温和的教导比严厉批判更具教育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面向了全体学生,自以为问心无愧。其实我们从未实现真正的教学平等——目光的平等、心态的平等[1]。”

期望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做好充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再给予评价,不要枉下断言。

(二)赏罚需分明

学生要求教师赏罚公平合理。学生是认可“赏罚”作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但“赏”与“罚”要公正、有据、有度、合理,不对学生的身心形成伤害。当以教育为前提,对于成绩起到激励的作用,并不使自己在同学中孤立;对于错误行为起到警示改过的作用,不在同学面前伤及自尊。教师在处理自己与他人过错时,应该就事论事,不牵及过往与其他。

(三)理事在公正

学生期望教师公平地处理涉及自己利益的各种矛盾。在处理涉及学生与学生的矛盾的时,要调查研究,主持公道;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厚此薄彼,不偏袒一方,责难另一方。在牵涉到师生矛盾时,期望教师换位思考,能与自己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不以势压人。在累及到学生與学校矛盾时,在态度、方法与结论上要体现平等、合理与公正,令人心悦诚服。

从问卷调查反映出的情况看,学生期望每位教师在与其交往中都能公正、民主、平等。学生所期望的平等对待,是每位教师肯定一致的评价。换个角度说,学生的进步是教师合力才能取得的效果。

二、教师公平的原则分析

(一)对学生深刻了解是教师公平对待的基点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孪生,也存在性格、情感取向、兴趣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求教师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有正确地认识评价,才有可能做到公平对待。公平对待先要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然后提供适合他所需要的教育。真正懂得教育的教师,必定是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反思的,对自己的工作从不会想当然,经常会通过家访、谈话、调查等各种有效的途径了解学生,通过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种自我表现和证明的机会和条件来帮助学生展示自己,同时帮助他们去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懂得教育的教师,会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师生关系,调整教学评价标准,以生本理念为核心来定位自己的工作行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为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和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并不是教育的终点,而应该成为准确了解学生,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结点。

(二)尊重学生是教师公平对待的起点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存在的实体差异,相信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都有长处。教育过程中既赏识他们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又宽容他们的过失、错误和弱点,期待着学生的转变、成功和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力。对待差生,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育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还特别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2]。显然,尊重对于后进生而言,不是空洞的教育政治,更是更加倍增的耐心。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需要人文关怀,需要尊重,需要富有人情味的引导。尊重学生就是要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时刻牢记维护他们的自尊,为正在成长的孩子撑起一把保护伞,用爱心换取他们真诚地尊重。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师公平对待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靠单纯授导来实现的,更多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教师的善良、诚实会让学生觉得公平与尊重。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的教育行为会更大程度上得到学生的认可。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的交往,也增进了师生的了解。师生之间深入的理解与认同,能使师生之间对公平的理解达成共识,教师的宽容与大度会使学生释怀,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会使教师更加投入的工作。民主是尊重、信任的符号,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正如杜威说,“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3]。”

三、教师公平的意义分析

(一)教师公平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期望值与教师生活状况、教育心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教师的心态,特别是教师待遇、社会及学校评价、对于功利的追求,往往会使教师对待学生时出现失衡,在对待同一问题时,因为学生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尺度,影响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师生关系的亲疏远近,当学生感受到这些情感取向时,心灵将受到伤害,这种负面效应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并通过行为扩散传递,最终形成社会效应,认为整个社会都是不公平的。

通过在教育实践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倍受教师青睐的学生,往往在潜意识里形成优越感,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问题或遇到挫折;问题学生由于种种缺憾,在班级或课堂中时常通过非常态方法引起教师与他人注意,期待获得赏识与认可,因其问题倍受教师关注,这一类学生在性格上多是好表现而又缺乏自制力的同学,批评与劝诫往往只具有较短的时效性,他们看似对教师的评价不十分在意,但他们缺乏自信心,心灵更脆弱,容易受到伤害。而那些没有受到教师关注的中间生,则明显地缺乏自信,对问题缺乏判断力,易盲从,并极易出现向问题学生一端滑坡的现象,因为他们也渴望教师关注,这类学生中,外向型因其行为长期得不到教师肯定会滑向问题生,内向型则容易滑向学困生。

教师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潜在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但事件往往会成为关键的触发点,促使学生观念转型。

(二)教师公平有利于培养整体和自由的学生

教师公平对待学生的基点是对学生的深刻了解,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个性特点、特长、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诸多方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学生,才有可能遵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学者认为:“要保护‘异己’,允许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生活,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容忍社會的差异性,而不强求社会的统一性。如果坚持真理只有一个,坚持只有一种‘好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要求所有人都按照这种‘好的’方式生活,无论这种方式本身是什么,都是社会的专制,都是与现在的自由民主理想相悖的[4]。”平等对待学生,就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调整理念,遵从师生平等,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将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在关怀、尊重他们的前提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校园、教室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家园,教师的评价是激励他们健康发展的向导。

公平对待学生就要摒弃以往师道尊严的理念,对学生管理从物化走向人化,从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的角度出发,将自己化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与缔造者。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人格发展、关注学生品格生命的自由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时刻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享有的权利。废止、克服侮辱人格、强迫反省、心里施压、精神威胁等违反人性、违反教育原则的现象。学生对平等的感知,不是由教师的说教而来,而是通过其自身的认知、体验、感悟、抉择、践行等诸多心理现象反复映现来实现的。只有当其感受到自己受到认可、尊重、赏识并满足其内在道德需要时,其价值才会体现出来。当然教育者在尊重、理解、爱护受教育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公平对待,就是要将学生心灵中的真、善、美尽可能地发掘出来,使学生的潜质从限制走向解放,让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吸取新的时代精神,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提高品德素养。

四、结束语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的过程。对于学生教育,教师选取何种方式才会尽可能地实现公平、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并没有定式,但摒弃个人好恶,以发展的眼光,从多视角的看待学生行为,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针对学生行为动机确定教育方法,从尊重并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效地将个体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确实是可行之举。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3]周永坤.教育平等权问题及解决之道[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02):114-119.

[4]马荣丽,周旭明.浅谈受教育的宪法保障[J].甘肃教育,2006(4).

猜你喜欢

原则意义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主要内容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诗里有你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