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绿色金融、工业转型与ぞ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2021-05-24黄雪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绿色金融经济发展

摘 要: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各省市绿色金融、工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数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三元系统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工业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高水平耦合关系,但我国耦合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还较低;区域间绿色金融、工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省市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普遍高于中部、西部地区省市。

关键词:绿色金融 工业转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一、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腾飞的背后,伴随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粗放型发展之路已行之不通,绿色发展正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与工业则是利益共同体,运用好金融创新服务工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金融以绿色资本作为载体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推动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前进,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与工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协同发展是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进程中的重要方向。

二、文献综述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学者们对绿色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发展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Segot(2015)[1]指出,绿色金融可以通过资本流动与积累的基本作用优化资本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董晓红等(2018)[2]从空间视角探究我国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互动发展特征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苏冬蔚等(2018)[3]在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对污染企业债务成本以及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惩罚效应抑制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而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裴育等(2018)[4]通过构建PVAR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绿色金融发展、地方产业绿色化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经济增长是地方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健康稳定长稳发展的基础,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彼此影响、协同发展,并对地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指标设置及研究方法

(一)指标设置及其量化

通过参考邵学峰等(2021)[5]的研究,本文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与绿色投资四个维度综合评价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其中绿色信贷发展的代理变量用工业企业利息总支出与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的差值除以工业企业利息总支出计算;绿色证券用A股环保企业市值除以A股总市值计算;绿色保险用农业保险支出除以保险总支出计算;绿色投资则以环境保护支出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占比表示。而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会逐渐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因此在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选择单位工业产值的废水排放量、废水需氧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五个指标综合反映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最后通过熵权法分别计算得到绿色金融发展指数(U1)、工业转型发展指数(U2),并选取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数(U3)的代理变量。

研究样本为2012~2017年30个省区市(由于数据获取原因,其他地区暂未包括进来),数据主要来自國家统计局与Wind数据库等。

(二)耦合协调度分析

耦合通常用于形容不同系统或者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关系,耦合度则是对系统间联系程度的度量。构建绿色金融系统、工业转型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三元耦合模型如下:

式(1)中:C表示耦合度,U1、U2、U3分别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工业转型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C∈[0,1],C值越大,说明各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越大。

由于耦合度无法反映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系统协同水平的高低,因此,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式(2)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α、β、θ为权重系数,此处令α=β=θ=1/3。为进一步了解系统协调发展情况,根据耦合协调度D的大小对协调指数进行划分,划分标准见表1。

四、实证分析

基于熵权法确定三元系统的评价指数后,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得到系统间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各省市耦合度C可以看出,我国绿色金融-工业转型-经济发展三元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说明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三者联系紧密、交互作用显著。一方面,工业企业需要借助绿色金融资本渠道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帮助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工业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对金融业提出更高的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可以为绿色金融服务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二者协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但从耦合协调度D可以发现,大部分省市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三者协调发展水平还较低,三者间的发展并不匹配,整体功效和协同效应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时间维度来看,2012年-2017年,全国绿色金融-工业转型-经济发展三元系统的平均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由044上升至048,大部分省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提高,说明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在增强。2012年,江苏、山东、广东3个省市耦合协调指数处于(05,06],属于初级协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1个省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处于(04,05],属于勉强协调;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宁夏6个省市的耦合协调指数处于(03,04],属于濒临失调。2017年,北京、上海、河北等8个省市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初级协调的省市增加到11个;贵州、云南、甘肃3个省市由濒临失调转变为勉强协调,勉强协调的省市为16个,濒临失调的省市由6个减少为3个。

从空间格局来看,东部、中部、西部省市的平均耦合协调指数表现为“东高西低”分布格局,并且区域间协调发展差距有扩大趋势。,东部省市平均耦合协调指数从047增长为051,年均增长率为19%,由勉强协调转变为初级协调;中部、西部省市平均耦合协调指数分别由045、041增长至048、044,年均增长率均为14%,仍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缓慢拉大,到2017年,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的11个省市中,东部省市有7个,占比约为636%,远多于中部、西部地区。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金融-工业转型-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各省市绿色金融、工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绿色金融-工业转型-经济发展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展开分析。研究发现:1)区域绿色金融、工业低碳转型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高水平耦合关系,三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2)目前我国整体绿色金融-工业转型-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通过绿色金融发展带动工业低碳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3)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东部地区省市协调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省市,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并且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扩大趋势。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要提高绿色发展质量,积极引导地区间协调发展。要因地制宜落实和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推动的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的优质协调发展。二要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创新支持和服务方式。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与工业企业的相互联系,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性开发绿色信贷、节能环保等相关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工业创新,着力培育工业企业发展新动能,大力支持工业企业低碳转型升级。三要落实差别化金融扶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明确绿色优质企业名单,将企业环保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信贷授信评价体系,同时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节能环保技术改进的支持,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环保要求不達标的企业要严格控制信贷等金融支持。四要加强监管,引导金融与工业发展协同发展。要合理指导金融机构服务的收费标准,降低工业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的融资成本,运用多种管控手段,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让资本真正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Lagoarde-Segot TDiversifying finance research: From financialization to sustainability[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5,39(may):1-6

[2]董晓红,富勇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耦合发展空间动态演变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94-101

[3]苏冬蔚,连莉莉绿色信贷是否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8,462(12):127-141

[4]裴育,徐炜锋,杨国桥绿色信贷投入、绿色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8(03):45-53+157

[5]邵学峰,方天舒区域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01):120-127

(黄雪,江西省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度绿色金融经济发展
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新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