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24吕红燕俞乐平吴尧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4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吕红燕 俞乐平 吴尧兰

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10例受检者为例展开本次调查,并按分析需要将其划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55例,静脉组采用静脉采血方式;末梢组采用末梢采血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检验者的检验结果。结果:静脉组的检验结果优于末梢组,差异明显,P<0.05。結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方式的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可保证临床诊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而保障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普遍使用。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47-01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最基本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于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静脉血采集;其二是末梢血采集,但是哪种采血方法临床效果最优且最为安全一直都是检验人员热议的焦点,为此,为了确切了解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具体效果,展开了本次调查活动,并做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10例受检者为例展开本次调查,并按分析需要将其划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55例。其中,静脉组男女比例为30:25,平均年龄为(42.08±9.25)岁。末梢组男女比例为28:27,平均年龄为(43.83±19.36)岁。所有受检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同时所有受检者均为健康者,且无其他隐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确定符合以上标准后再进行血常规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相比差异较小(P>0.05),存在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要求受检者在禁食禁水8小时的前提下,于第二日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采集。

末梢组受检者采用末梢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具体操作流程为:血液采集前,检验人员要先进行手部消毒,然后戴上医用手套按摩受检者左手中指指尖部位,按摩至充血状态后对其进行消毒,按住采血位置并使用无菌采血针刺入采血指端内侧(刺入深度为3mm左右),刺入后立即拔针,待血液溢出后擦除第一滴血(使用无菌棉球擦除),将剩余血液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样标本摇匀后备用。

静脉组受检者采用静脉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具体操作流程为:要求受检者前臂伸直状态,然后对采血位置进行消毒(消毒使用碘酊棉签),温柔且迅速将采血针刺入受检者的静脉中,穿刺成功后缓慢拉动注射器针栓采集血液,当血液采集量达到标准后退出针头。此外应注意的是血样标本要使用真空抗凝管进行保持。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相关的数据都是利用SPSS22.0这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2.结果

检验结果对比,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静脉组与末梢组的检验结果对比中,静脉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5.88±0.99(×109/L)、4.17±0.68(×1012/L)、13.58±8.02(g/L)、0.48±0.04(%)、228.72±34.73(×109/L)、311.83±18.25(g/L);末梢组为:白细胞7.28±1.01(×109/L)、3.92±0.52(×1012/L)、10.72±8.00(g/L)、0.41±0.02(%)、210.44±30.18(×109/L)、304.17±15.18(g/L),差异明显,P<0.05,如表1 所示。

3.讨论

血常规检验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如通过观察受检者血液中白细胞含量可判断其是否存在炎症;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含量可判断其是否存在贫血症状;此外,血小板的相关数据也可通过血常规检验进行疾病的诊断。总之,血常规检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血常规检验不但能够更加精准的判断出受检者是否存在机体感染、是否贫血以及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等,而且还能对未出现的疾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实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的检验目的。

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是血常规检验中最常用的两种血液采集方式,这种采血方式更适用于肥胖、儿童以及癌症晚期患者。但是由于末梢采血的位置大多是手指尖,此处的血液循环状况较差,需要挤压后才能出血,为此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增加临床误诊概率。此外,相较于静脉血而言,末梢血的温度偏低,且在外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末梢血会更快发生溶血反应,因此,末梢血无法全面、有效的反应全身血液情况,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缺乏精准性。而静脉采血的位置多在肘部进行,此处静脉中的血液组成情况相对稳定,能够更加精准的反应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本组调查通过分组对比得出静脉组受检者的检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方式的检验结果更加精准,可保证临床诊断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而保障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普遍使用。

参考文献:

[1]韩洋.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0):154-155.

[2]孙程军.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2):245.

[3]李翠.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104.

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东阳 322100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