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山凹》的主题构成及其它

2021-05-24行者

躬耕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林

行者

《三山凹》的主题构成

李天岑长篇新作《三山凹》是一部描写当代农村改革进程的小说,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引起了不小反响。

《三山凹》的主题构成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双层结构,其上层(显层)是由各色人等参与推动的时代生活,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干部四化、县域商品生产的启动和发展,招商引资,到近期的新农村建设,书中的人物按照各自的逻辑,用自己的行为、职业方式参与其中,共同书写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三山凹》可说是一部政治小说。

小说主题构成的底层(隐层)或者说基础部分是柳大林、张宝山、侯子耀三个发小的故事。三个人从小到大结成深厚友谊,互相帮衬,其中两人又分道扬镳。三个人的友谊经由发展、分歧、矛盾、再到一种程度上的维系,揭示着时代和人生的某些真相。柳大林考上大学,毕业后从政,从一般干部干到县委书记。此人有理想、有眼光、有工作能力,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既讲原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照顾一点儿人情,是一个高度负责、生动而不刻板的领导干部形象。张宝山成长为基层优秀干部,是一个新农村的优秀建设者。侯子耀精于算计,先是拐走柳大林的未婚妻子,后来经商做各种生意,得到过柳大林的支持。但对他的某些违法行为柳大林不予支持反予遏制,这让侯子耀怀恨在心,参与对柳大林的造谣和人身攻击。但侯子耀被判刑入狱后柳大林仍给以关照。三个发小,有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走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之间发生过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打断骨头连着筋,他们的友谊一直被维持着。

这两个层面的东西交织、嵌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颇有特点的主题结构,如同一座庞大的建筑,它以别异的形貌示人,但支撑它的是其内在的根基和骨架。否则,其上层建筑就会显得飘浮。其显性的社会政治生活固然波澜壮阔,但如果没有内里三个发小的故事它就显得不那么结实。

这个内在结构的意义在于:反思朋友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熟人多吃四两豆腐。按照费孝通的说法,我们的人情文化讲的是爱有等差,其感情如一个涟漪,由中心向周围扩散,形成波浪结构。中心是父母子女夫妻之爱,由此向亲戚朋友、熟人扩散,到陌生人就无所谓了。陌生人就是“路人”,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朋友文化是中国人情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典型的部分,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比肩或超越家庭伦理之爱。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们都耳熟能详,只要焚香盟誓义结金兰,三个人就情同手足,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谓义薄云天。但这种朋友关系一般不讲法律和规则,只讲一个义字。水浒中那些英雄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陌生人则可以随意处置。张青、孙二娘在十字坡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看来客有一定价值,蒙汗药一下,弄厨房宰杀。但一听说来人是江湖上的好汉,马上灌解药救人,称兄道弟,好酒好肉招待。这种朋友之道显然已经过时。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大工业生产,公寓房,浩瀚的城市人口,让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了质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我们由熟人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人们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提高了,朋友犯案,正确的做法不是两肋插刀,跟着他犯案,而是设法阻止他,甚至及时向公安局报案。《三山凹》这三个发小所体现出来的朋友关系就是一种新型的朋友关系,一种现代文明中的朋友关系,高素质的柳大林有意无意规范着三个人的关系,保证了这关系的现代性。

其第二个意义,三个发小形成的新型朋友文化为小说高层逻辑,为作品的表达提供了内涵和根基,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单纯描写改革啊、建设啊,其实不那么容易,没有生活内部的那种亘古而来的人情世故作为基础,只把笔墨集中在改革家的勇猛慷慨,很容易把作品写飘,出力不讨好。有评论家认为,近年来我国写农村改革的小说不少,但多数作品较为肤浅,有的甚至不堪卒读,而《三山凹》没有这个毛病,我想原因就在这里。

灰色人物或中间人物

《三山凹》人物塑造的一个成就是主角柳大林。此人集中了当代优秀干部的一些特点,有点“高大上”,这表现为一种时代性,人物与时代共进退。同时,此人又具有相当的世俗性,因为他来自社会底层,他们三个发小之间的故事本就是生活,这形成他性格中活泼、可爱的一面。这个形象因此较为可信。

侯子耀是柳大林的朋友加对手。此人有经商才能,相当的功利和自私,他把柳大林和张宝山都看作可以利用的对象,用完就扔,不能利用则生出恨意。侯子耀属于一个灰色人物。就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来说,他一点儿也不输于柳大林。

纵观李天岑的5部长篇小说,我以为,在人物形象方面,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个灰色人物群,或者叫作中间人物群。如人精赖四(《人精》)、米兰兰、田捍卫(《人伦》)、马里红(《人道》)、武大楼(《平安夜的玫瑰花》)等等,这些人都有明显的缺点甚至是污点,但世俗、真实、生动,他们的存在说明着生活的本色和复杂性。

当下主义

南阳作家群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最为强劲,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实力作家,乔典运短篇小说的国民性批判,周大新盆地系列的文化批判,田中禾、柳建伟等人对乡村和县城政治、文化的描述和表达,都达到了相当深度。这些作品反映的生活多是当代的而非当下的。

李天岑近年来连续推出《人精》《人伦》《人道》等5部长篇小说,与上述作家的一个区别是直面当下,可称之为“当下主义”。

李天岑“当下主义”的一个特点是时间上的当下框定。他选择的材料就是当下发生的,作品中的时间也安排为当下,不为绕开某个难点,前推几十年甚至推至1949年之前。

第二个特点是写当下社会的主体性矛盾,避免那种茶杯里的风波,然后深入其中,展示這矛盾的发生、运行、转折、消解。

如《人伦》的主线是眼下为修公路导致的两个家族的打斗,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各执一词。为讨公道,都动用各种力量包括在省市县工作的本族力量介入其中,一争高下。

小说家介入这种眼下正在发生的复杂的矛盾冲突,直面现实,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

李天岑的“当下主义”是一种更为严格的现实主义。

猜你喜欢

大林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大林妈摆摊儿
鬼火
鬼 火
冷酷的温情
读《大林和小林》
从根本上治疗
Search Space Pruning Based on Image Tools for Preliminary Inrerplanerary Trajecrory Design
保姆
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