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合作学习初探

2021-05-24费光祥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发展,这为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既指明了未来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课题。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就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改革教法的同时,务必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履行新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责任。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进、帮扶督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合作共进;帮扶督导;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正文:

新课程教学理论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而在初中的政治课中开展以“共进帮扶”为目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好形式。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进、帮扶督导”呢?

一、 合作学习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整个课堂就杂乱无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要做好分组与分工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性分组,兼顾搭配

每个学生在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在学习中各有优劣。所以,实施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按照合作学习,倡导和强调的“个性” 分组原则。事先根据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摸底结果,把全班同学每 3~4 人分成一组,坐在前后两排座位上。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且保证了每一个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以便体现合作学习的个性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要求。

在老师的心目中,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他(她)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成绩的差异,只是基于目前学校的考评机制而得出的一种极带片面性的产物而已。他们之间,绝大部分是因为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待学习的坚持方面,在家庭及学校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将学习习惯好、成绩较好的同学,安排在组里,承担带头作用,去引领督促学生的学习,适度解惑,日常监督提醒,其积极作用应该是明显的。

(二) 分工协作,明确责任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根据自身的特点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进行分工协作既使每一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相依赖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内容确定,适度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 选精学习内容。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究竟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呢?

(一)提倡交流,包容个性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贴近生活,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举一个你身边未正确行使权利的实例”、“网络利弊我来说”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的差生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在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二) 面对问题,循循善诱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既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修正错误,在完成任务中敢于创新。尤其是在教学中出现易于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或有创新意见时实施合作学习,更能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 全面的理解和感悟,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三) 合作互利,交流共赢

当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并要求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而且考试内容有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人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的,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 合作学习的控制

(一) 教师主导,掌控过程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 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 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二) 把握时间,达成目标

一堂课中,合作学习的时间需要教师要把握好。太长,学生没有紧迫感,讨论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了,又往往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久而久之,各小组每次发言都是极个别同学得到了锻炼机会,其他同学的积极性被打消,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了。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立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 激励评价,助力合作

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的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民主平等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的用激励性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認可,更能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川省安岳县团结九年制学校 费光祥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一场及时的春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