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近名画,走进艺术

2021-05-24朱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

朱慧

摘要: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陶冶幼儿的思想情操,还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重技巧轻感受,忽视甚至畏惧欣赏活动,本文以案例实践为例,浅谈我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收获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欣赏;名画作品;艺术教育

一、美术欣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美术欣赏,指引导幼儿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及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但是长期以来,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我们老师往往会更注重绘画、泥塑、手工等容易出作品的美术活动,而忽略了美术欣赏的实践与培养,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老师自身对欣赏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不注重对事物、自然、美术作品的真实感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孩子感受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并且丰富美感经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但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老师们在开展欣赏活动时不知从何下手,因为美术欣赏作品是静态的,甚至是抽象深奥的,活动成效经常不明显,特别是学前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枯燥单一形式的美术欣赏活动难以让孩子长时间投入。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对我们教师来说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杰出斐然的大师和经典传世的作品,好像都离小小的孩子很遥远,其实不然,只要引导到位,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美术大师们对线条、造型、色彩的运用和作画方式等。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美的教育从很小就开始了。而美术欣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艺术美的欣赏和识别能力,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基于感知、理解,更注重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关系。

在刚接触美术欣赏活动时,我是茫然的,首先自身对艺术作品的积淀不够,幼儿美术欣赏的素材该如何选择,另外,如何挖掘艺术作品中的深意和美感,并将其传达、分享给幼儿,带着这些困惑,我们通过《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案例分析,比较欣赏活动与常规美术活动在目标的指向、活动内容的构成方式、欣赏的形式之间的异同点,也真正将我带领到了美术欣赏活动的全新领域,在幼儿的艺术素质结构中,它不应是被忽略的一块,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学会欣赏是幼儿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再创造。

二、欣赏作品的素材选择

名画名作的艺术教育不可厚非,但也正因为其中蕴含了太多的艺术价值,并不都适合直接拿来给幼儿欣赏,合理选材是关键。教师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名画进行分析和筛选,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作品。

1.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

在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把幼儿的实际生活体验放在第一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素材、设计活动,向幼儿作系列介绍名人名作,激发幼儿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欣赏体验,循序渐进地、适时地为他们呈现与之欣赏水平和生活体验相适应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幼儿从小沐浴在艺术氛围中,徜徉在幸福快乐里。

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并能激发幼儿浓厚欣赏兴趣的经典作品。以小班幼儿为例,3~4岁的孩子在感知对象与背景的过程中,容易被颜色鲜艳、差异显著的事物所吸引,喜欢色、形突出或画面富有变化的作品。因此,小班美术欣赏活动需要选择直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独特、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目光的艺术作品。我曾经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圆来作为兴趣点,随后出示康定斯基的《圆之舞》,用孩子的话来说“感觉圆圈们正在跳舞一样”,这些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圆在幼儿的眼中瞬间立体丰满了起来。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老师也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提供了适合幼儿玩色、拓印的圆形工具,如瓶盖、纽扣、纸芯、盘子、印画工具等,孩子们在创造探索中进一步欣赏自己呈现的“圆之舞”。

而根据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则可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欣赏同一幅美术作品。中班的幼儿开始有意识观察颜色的搭配,而大班幼儿更加关注物体空间及形态的动态特征,因此在设计梵高的《向日葵》活动时,我们将欣赏的侧重点分别聚焦在色彩组合和动态构图。中班幼儿会更注重观察向日葵的颜色,欣赏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现出的或成熟或枯萎的花朵状态,从而激发幼儿对相近色的视觉冲击和色彩运用;在大班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点更多落到了观察向日葵的前后位置、弯曲倾斜的形态,因此在大班美术活动中,我们重点解析画面中高低错落、方向不一的花朵,探索影响花朵朝向的因素,比较自己与大师作品之间不同的画面效果,通过孩子们的观察与发现,自然而又直观地习得了动态画面的构图。

2.贴近主题核心与幼儿经验

经典的艺术作品繁多,但不是每一幅畫幼儿都能读懂、感兴趣。然而当经典作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艺术就不再是“高高在上”或“遥不可及”了。通过生活情境与名画欣赏相结合,提升幼儿对名画的欣赏、表现力,这既是一种熏陶,又是一种积淀,欣赏活动必须追随幼儿关注的热点,融入幼儿的生活情境,成为其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让幼儿以自己独特的视点产生联想,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加深他们对事物的审美体验。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幼儿在主题学习中积累了对许多水果的认识,面对着法国艺术大师塞尚所画的《苹果和橘子》,感受着水果的硕实与饱满,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与大师画作“交流”起来。在随后的区域活动用新鲜水果摆弄时,十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又如随着大班《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的开展,米罗的代表性作品《哈里昆的狂欢》让幼儿体验到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和丰富生动幽默的风格,并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作品中的动物一起沸腾。

艺术源于生活,孩子的艺术语言离不开其生活经验。每个孩子都喜欢太阳,在他们开始涂鸦的那一刻,太阳就是圆形、红色的象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对太阳的形态更为敏感,开始有不同款式的光芒,色彩也变得更丰富。当这些表达方式不再能完全表现出孩子内心的冲动和感受时,我们引导幼儿欣赏米罗的《太阳的崇拜者》,在“变太阳”的过程中,孩子们实现了美的追求。老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应不断探索、发现幼儿的审美感受,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艺术环境,推动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欣赏方法的组织形式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剖析、理解和欣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采用的不同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幼儿对美的事物更敏感,对人物命运的体察更细致、更富有同情心,情感体验也更丰富,以下简单罗列几项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中的组织形式。

1.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如今是一个科技化的时代,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少不了多媒体的出现,而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更少不了多媒体,因为多媒体具有生动活泼、技术先进、可操作性强、可兼容性、用途广泛、成本低廉、图像清晰、容量大等特点,可以大大解决在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遇到的多种难题和局限。

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对小班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和枯燥,但是我们有目标地节选了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再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呈现水墨画点点晕染的效果和特点,幼儿就像是在观看变魔术一样非常投入,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着水墨画带来的意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欣赏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引发幼儿用瓶盖、棉签等材料来拓印、拖曳、添画小蝌蚪,配以水墨生宣的荷塘背景,栩栩如生,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一次契机,既能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优美,也能让小班幼儿初步感受水墨画的韵味,相信也在艺术道路上拓展了幼儿的视野。

2.利用游戏情境教学形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更是离不开游戏。常规的美术欣赏活动形式比较枯燥单一无法吸引幼儿,因此在我们研讨的过程中就在思考,如何在欣赏活动中创设有趣的游戏情节,提升幼儿对作品的兴趣,引导孩子在感受、体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艺术信息。

在《可爱的蓝色巴士》欣赏活动中,我们将椅子排成了像巴士一样的两排座位,创设了充满童趣的情景,给孩子感觉像是乘坐在真正的巴士上一样,同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人物、车子、房子的动作、神态等,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同时老师巧妙地将孩子们的画作装饰成真正的蓝色巴士,幼儿乘坐着自己描绘的蓝色巴士,比划得非常有趣,还想象了更多的元素与画面,逗得彼此都哈哈大笑。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热情高涨,并进一步认识了美术作品,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美。

3.利用多感官体验教学形式

多感官的教学形式集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为一体,让幼儿有沉浸式的体验。开展欣赏活动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是老师常用的手段,如果能够巧妙运用电子产品,播放与欣赏作品意境相配的音乐,创设立体多变的光影环境,营造一种声、形、意互相交融的氛围,让幼儿在多重感官身临其境的烘托下,加深对艺术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激发对美术作品的兴趣。

就如在欣赏毕加索的名画《梦》时,我们结合肖邦的《升C小调夜曲》钢琴曲作为背景音,让幼儿从视觉到听觉,全方位感受毕加索的绘画风格。通过让幼儿仔细观察来对画面上人物的猜想,这位女士在做什么样的梦呢?你觉得她梦到了什么?从而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在这个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梦想,并给他们的梦加上不同的色彩。再如欣赏米罗《倒立的人》时,幼儿随着欢快诙谐的音乐进场,直观投入到活泼快乐的情境中,达到视与听的完美结合。

4.利用故事讲述教学形式

美术与语言息息相关,每一个经典的作品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故事,那么如何让幼儿感知经典作品的内涵呢?生动有趣、贴合作品或作者的轶事,不失为欣赏活动的一种新尝试,为幼儿开辟一个耳目一新的欣赏视点。故事讲述可以是老师针对教材的解析,也是幼儿自我感受的表达,随着欣赏的深入,幼儿将越来越有独到的见解与认识,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所追求的最终教育目的,让幼儿在感受作品的同时激发创作的欲望,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为了更好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和兴趣,我们一起走近了色彩大师马蒂斯,但是如何引导幼儿理解马蒂斯的野兽派风格作品成为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六幅马蒂斯的经典作品,让幼儿在强烈作品风格下对色彩有初步的体验,我还借鉴《色彩之王》的绘本故事,讲述了马蒂斯与修女莫妮卡的忘年之交,当阳光穿过巨大的彩色玻璃窗,黑白、单一、沉闷的修道院里洒满了五颜六色的光线。故事的助推引领着幼儿沉浸式感知色彩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进一步加深了对色彩运用的理解,体验在作品中用饱和度更高的色彩表达各种的不同情感,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幼儿园美术欣赏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能动再创造的体验。我们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要注意手段的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并有机与幼儿特有的心理活动规律相结合,使幼儿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幼儿艺术欣赏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一个细微的波点,都会带给孩子很大的波動。因此,作为一个艺术种子的播撒者,我们需要鼓励孩子自然表达对欣赏对象的认识及审美感受,从中获得快乐与创造的欲望,从而敢于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看到别人视而不见的事物,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让孩子们在欣赏中体验,在体验中欣赏,使名画欣赏的内涵不断上升,从而达到美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芳.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文艺,2017(07):209-210.

[2]刘佳.浅谈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有效途径[J].教师,2011(31):104-105.

[3]王春燕.亲近名画大师 走进艺术殿堂——如何引导幼儿欣赏经典名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115.

[4]蒋薇娜.美术欣赏在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2019(09):96.

上海市浦东新区香山幼儿园 朱 慧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
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舞蹈艺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