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1-05-24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换药体征负压

田 军

(招远市人民医院骨科,山东 招远 265400)

现在,在临床中,较常见的关于急慢性的损伤大多是骨科创伤软组织损伤,其治疗难度较高[1]。在传统临床中通常应用换药治疗,不过,换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不明显,而且创面愈合速度较慢[2]。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负压封闭引流术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为明显的临床疗效[3]。我院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医治,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由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造成损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中2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为21-61岁,平均年龄(45.7±7.6)岁;观察组中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为23-64岁,平均年龄(46.8±8.4)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首先需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理,然后复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对受损的血管、神经和肌腱进行重建和修复,转移受损邻近部位肌瓣,并覆盖到裸露着的受伤部位,最后医护人员需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引流和换药。观察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需对患者创面进行彻底清理,然后敞开患者的残腔,用VSD材料覆盖到患者裸露着的受伤部位,然后需创面,使用生物活性的半透膜来进行封闭,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无打折现象发生后,接通负电压电源;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其中包括血压、体温与脉搏,同时观察引流物的流量和颜色,等引流瓶到达一定量时,及时进行更换,在更换过程中,首先用止水夹,夹住引流管,然后关闭负压源,预防引流液回流,维护负压引流设备。

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痊愈: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征恢复正常;显效: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征有所恢复;无效: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体征没有明显改变。(2)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手术情况,同时密切注意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其中手术情况包括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等。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5.2 2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讨 论

在临床常见的慢性损伤是由骨创伤所导致的软组织损伤,很难治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目前,临床上的常规治疗主要是在患者所损伤的软组织面上去进行换药治疗,虽然可以促进创面愈合,但是,会有极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也极长,而且患者还需承受很大的痛苦,伴有较高的感染率[5]。而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术被广泛应用,它有效结合了引流、负压和封闭3个方面,对患者的微循环进行改善,排除毒、害物质,恢复受损组织,避免创面感染,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患者病情有很大的改善,从而促进其能够尽早康复[6]。本文通过研究可以看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由骨创伤创面软组织造成损伤的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医治,能够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感进行减弱,有利于缓解患者较容易出现的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改善,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就医治疗费用,缩短患者住院和愈合的时间,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换药体征负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