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21-05-24司毅龙曹亚中周阳
司毅龙,曹亚中,周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科,河南 洛阳 471003)
老年人为脑卒中的主要发病群体,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1]。脑卒中危害较大,常存在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肩手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伴腕关节、后患侧肩部、手指疼痛,影响了关节活动度,血流速度减慢[2]。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出现肌肉痉挛、萎缩或关节僵直症状。患者由于疼痛无法正常活动,增加了瘫痪发生率。药物对肩手综合征有一定的效果,但患者依从性较低[3]。因此,应配合针对性干预。本研究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综合组(30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可配合该研究;(2)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4)研究期间未参与其他临床研究;(5)生命体征稳定,可接受治疗后随访。排除标准:(1)重大器官疾病;(2)肝肾疾病;(3)免疫系统疾病;(4)肩手区域感染;(5)既往或现患其他上肢疾病,如肩周炎、肩袖损伤。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6岁,平均(60.4±0.9)岁;病程1~10周,平均(4.2±0.4)周;病变位置为右侧12例,左侧18例;Ⅱ期患者7例,Ⅰ期患者23例。综合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75岁,平均(60.2±1.1)岁;病程1~10周,平均(4.3±0.5)周;病变位置为右侧13例,左侧17例;Ⅱ期患者8例,Ⅰ期患者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康复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患者接受活血化瘀或改善血液循环等基础治疗。根据患者状况控制血脂、血压、血糖,进行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康复干预。选用密闭式高压纯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仪器由烟台冰轮高压氧有限公司提供,将空气匀变速压缩加压为0.2 MPa,控制吸氧时间为6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 d。
1.2.2综合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体位摆放干预:辅助患者取坐位,将上肢放于桌子或膝盖上,可将小饭桌放于轮椅上,避免受伤手重力向下,减轻肩胛骨疼痛与损伤。(2)腕关节方向干预:对患者腕关节进行适度背伸,应用弹力带、夹板或石膏固定腕关节。(3)关节注射:患者存在剧烈疼痛时,使用利多卡因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4)冰疗干预:在水桶中盛放水与碎冰,将患者手置于其中2 min,每隔1 min浸泡1次,共进行3次干预。(5)主被动运动干预:患者取仰卧位,将上肢举起,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进行握球、拧毛巾和握木棒等动作;避免患者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注意动作轻柔,在微痛或无痛范围内运动。(6)电针干预:选用不锈钢针对手三里、合谷、阿是、内关、肩鶻、曲池、天宗、外关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在合适时机接通电针治疗仪进行连续波刺激。
1.3 观察指标
1.3.1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应用Brunnstrom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数越高,干预效果越理想[5]。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该量表总分66分,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强。
1.3.2疼痛程度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一端为0分,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分,表示剧烈疼痛[6]。分数越低,疼痛程度越低。
1.3.3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家庭、心理、生理等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2 结果
2.1 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治疗前,两组MBI评分、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Brunnstrom评分和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MBI评分、Brunnstrom评分和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综合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BI、Brunnstrom、FMA、VAS评分比较分)
2.2 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肩手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疼痛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与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7]。肢体运动障碍、手肩疼痛为肩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如果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畸形,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体液回流受阻、腕屈曲位长时间受压、液体渗漏均可引发肩手综合征[8]。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手臂放于体侧时间过长,腕关节处于屈曲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前臂与腕部肿胀程度加重。过度牵拉手关节会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出现疼痛与水肿,影响病情恢复。在肩手综合征前期,手部肿胀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9]。临床主要选用物理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合适的体位有利于淋巴液与静脉的回流,从而改善水肿。冰疗方式干预可促进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降低疼痛程度。运动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与运动功能,临床干预效果理想。从中医角度讲,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肩手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该病属于“痹病”范畴,胀痛、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电针干预具有理气调血的作用,有利于患肢经气激发,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10]。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康复治疗比较,综合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肿胀程度方面的效果更理想。这有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且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可行性也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比较,综合组FM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综合康复治疗可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但是本研究纳入样本较少,研究周期较短,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在后续研究中应纳入更多的样本,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