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 患者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24姚启坤
姚启坤
(中国贵航集团三0 二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当前,心血管系统疾病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相对严重的一种。虽然急诊PCI是抢救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但是有些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相对明显,PCI 期间,具有较高的无复流发生率,最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造成了影响[1]。血栓抽吸指的是利用机械方法向体外抽吸冠脉内血栓,而替罗非班是当前常用治疗药物,属于糖蛋白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而且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因而,对急诊PCI 患者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 年1 月—12 月本院接收的121 例急诊PCI 患者,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 例)中,男、女分别有32 例与28 例;年龄最小、最大36 岁与89 岁(51.65±4.32)岁;平均体重(65.32±3.46)kg;前壁梗死、下壁梗死分别有30 例与30 例;Killp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9 例、32 例、9 例;观察组(61 例)中,男、女分别有32 例与29 例;年龄最小、最大分别是37 岁与86 岁(51.71±4.29)岁;平均体重(65.28±3.51)kg;前壁梗死、下壁梗死分别有31 例与30 例;K i l l p 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7 例、33 例、11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替罗非班(批号:国药准字H20041165;)治疗。急诊冠脉造影期间,出现冠脉血栓复合相对严重时,马上通过引导管将10 μg/kg 盐酸替罗非班注入到病变血管中,3 分钟内完成注射,然后按照0.15 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总计24 小时。
观察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向冠状动脉内注射完替洛非班后1 分钟,通过血栓抽吸导管抽吸病变有关血管内的血栓,术后继续按照0.15 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血栓抽吸方法:负压注射器与血栓抽吸导管尾部连接,向病变血管血栓远端3 厘米左右位置送血栓抽吸导管头端,慢慢撤回血栓抽吸导管,并进行负压吸引,以造影检查中血栓负荷状况为依据重复抽吸2 次。经有关治疗后,以病变位置形态为依据实施支架植入术[2]。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所有患者PCI 手术前、手术后TIMI 血流分级状况。①0 级:全部没有血流灌注,病变部位无造影剂通过;②1 级:造影剂灌注远端速度显著延缓,病变远端无法全部显影,排空延迟显著;③2 级:有些造影剂灌注血管,造影剂能够将病变血管远端全部充盈,但是病变远端血流相对缓慢,延迟了造影剂排空;④3 级:造影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关注血管,血流抵达血管远端与近端的速度一致,造影剂可以正常排空。(2)检测所有患者术后第2 日与第7 日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1.0 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分别是(±s)和t;计数资料的表示分别是率(%)与χ2;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前、术后TIMI 分级
两组PCI 术前血流TIMI 分级对比,差异(P>0.05);PCI 术后,观察组血流TIMI 血流分级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TIMI 分级对比[n(%)]
2.2 术后第2 日、术后第7 日LVEF 和NT-proBNP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2 日LVEF 和NT-proBNP 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7 日,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第2 日、术后第7 日 LVEF 和NT-proBNP 比较(± s)
表2 两组术后第2 日、术后第7 日 LVEF 和NT-proBNP 比较(± s)
分组 例数 LVEF/% NT-proBNP/(ng·L-1)术后第2 日 术后第7 日 术后第2 日 术后第7 日观察组 61 41.43±6.27 47.76±8.09 1094.48±267.19 425.81±116.72对照组 60 40.56±7.48 42.05±7.43 1161.54±253.67 766.30±175.39 t 0.693 4.042 1.415 12.591 P 0.489 0.000 0.159 0.000
3.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其诱发机制如下: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进而形成继发血栓,加快冠状动脉闭塞,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早将有关血管打开,减少梗死范围,对疾病进行控制时,使患者预后改善[3]。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主要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但是患者具有较高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再灌注获取难度较大,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了显著影响,所以治疗方法的选择特别重要。
急诊PCI 手术后形成的无复流与微血栓的发生及斑块记忆破裂存在紧密联系。急诊PCI 期间产生的破斑块及微血栓,其会随着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堵塞远端微血管,同时造成微循环障碍,若合并微血管再灌注损失及痉挛,则会提高无复流发生率[4]。无复流发生期间,污染冠脉血管畅通被恢复,但是基本上无心肌再灌注。无复流发生期间,血小板聚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替罗非班被视为无复流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方法,其具有显著抗血小板功效。本次将替罗非班有引导管注入到冠脉口,其可使部分抗栓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抽吸指的是通过机械吸引力进行,向体外抽吸破裂斑块和无复流的血栓,该方法不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等特点,在无复流发生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结果显示,PCI 术前,在TIMI 血流分级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P>0.05);PCI 术后,观察组TIMI 血流分级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可见,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分级,LVEF 和NT-proBNP 方面,术后第2 日,两组对比,差异(P>0.05);术后第7 日,观察组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经过PCI 手术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而且能够降低NT-proBNP 水平。PCI 急诊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而且其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出血、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5]。替罗非班属于非肽类血小板GP Ⅱb、Ⅲa 受体阻断剂,特异性较高,其可以将血小板聚集最后通路阻断,对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6]。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急诊PCI 患者手术过程中,采取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够显著改善患者TIMI 血流分级、NT-proBNP 水平,而且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