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升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2021-05-24刘晓玉
刘晓玉
【摘 要】小升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衔接阶段只靠学生本身的调整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只有对小升初数学教学有所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小升初 数学教学 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5.011
无论是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小学在数学教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如何进行小升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实现平稳、顺利的过渡成为了一个非常实际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小升初数学教学有效衔接问题的相关因素,提出提升小升初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相应策略措施,具体如下:
一、影响小升初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因素
(一)内容层面,知识延伸差别大
由于数学知识的延伸性,很多小学的数学知识到了初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扩展,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先入为主的固有思维,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习惯依赖教师讲解,缺乏变通。造成学生对新知识及延伸的知识吸收理解慢,学习效果低下。
(二)方法因素,教法学法差异大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掌握常考题型的解答,研究如何能够得高分,不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容易形成死记硬背、呆板模仿的学习习惯,造成知识点不连续,缺乏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知识盲点较多,从而无法促进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影响后续的数学学习。
(三)习惯因素,学习状态差异大
小升初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变动性较大。小升初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化时期,这个时期初中教师对刚入学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了解,教学时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知识讲解上,从而忽略了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得小升初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学习状态。另外,由于衔接教学中内容难度的突然加大,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会很不适应,造成学习状态下降。
二、实现小升初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重视内容的承上启下,贯穿有效衔接
受限于特定年齡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直观简单,而初中数学内容相对抽象复杂。小学数学是基础,初中数学则是小学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因此,要做好小升初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首先要重视内容衔接的承上启下。
第一,“数与代数”的延伸。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算术,比如自然数、分数、小数,到初中阶段,把数的范围延伸到实数领域,引入了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延伸方式是从数字的具体运算延伸到代数式的形式化运算。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转变,在小学六年级阶段,教师要引入如负号、坐标等一类的知识,加强抽象概念的理解及相关运算的练习。
第二,“图形与空间”的延伸。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平面几何,比如图形的认识、测量、变换、位移等基础知识,以直观感知为主。到初中阶段,增加了数轴、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图形求解与证明等内容。认识方式也从直观感知转换到逻辑证明,教师要顺利实现这个领域的衔接,在小学六年级阶段,教师就要引入相应的知识,让学生逐步理解证明的必要性,逐步学会怎么逻辑推理、依理证明。
(二)转变方法的教学相长,推动有效衔接
第一,转变教学方法。从教学思想来看,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展示、渗透为主,这个是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初中阶段则有更明确的要求,如函数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所以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注重渗透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来提升有效衔接。比如解方程的思想,小学阶段多是规避解方程思想,多用四则运算的关系来解答相关的问题,而初中阶段多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就出现了有效衔接的问题,所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思维引导,这样做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是有利的。
从教学要求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直观与形象的具象思维,而初中数学教学则更侧重于在直观、具体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归纳与拓展。在这种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日常实践经验,常常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实验操作、归纳演示、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而初中数学则是在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上,更加强调注重抽象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教学方式常按“提出问题——数学建模——归纳方法——解释证明——拓展创新”的模式展开,教学节奏相对较快。由于这些要求的差异,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但是突然面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抽象性与快节奏,势必使部分学生产生不适应。针对这种状况,可采取的措施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往初中数学教法靠近一点,而初中教师则更需要有意地向小学数学教法靠近一点,此消彼长,做好衔接工作。
从教学形式来看,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不多、信息量不大,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机会较多,讲故事、做游戏、合作学习、制作竞赛等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比较普遍,但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分散、信息量较大,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法为主。可以想象一下,一名小学毕业生经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匆忙地成为了一名初中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与小学生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因此对于习惯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准初中生”们而言,突然面对和以前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时,难免会不适应,不容易接受,会听不懂,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作为初一的数学教师,不能因为教学内容多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初中教师应考虑更换角色,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放慢教学的进度和节奏,给数学课堂上添加一些小学教学课堂的活泼气息。同时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计的环节上,则应更多地关注一下课堂的知识量和节奏速度,去掉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教学环节,比如一些缺乏思考含量的环节,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课堂上不仅仅是热闹与快乐,还应该有一些知识的归纳和拓展提升,使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二,转变学习方法。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看,小学生对课堂学习、对教师讲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得过多,放得过少,即使安排了任务驱动探究的环节,更多的也是在教师的提前预设下按步骤进行,就连课后作业,也由家长负责检查并签名,虽然在很多细节方面小学教师都做了很具体、很细致的要求,但是客观上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加之在课堂上对学生管理上相对松散,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这些能力学生在小学时很难养成。
从学习思维的角度看,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过程,对学生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是学生由小学的具象思维到初中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一个飞跃,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也是他们感到数学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初中的数学思维方式,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逐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初中教师也应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建立一个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平稳过渡的过程。
从学生特点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特点是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较强,喜欢被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弱,自制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无论在行为习惯上,还是在学习上基本依靠教师,大多数小学生认为学习就是背课文、做题,因此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改变管得过多、教得过多的状况,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逻辑论证和分类讨论的初中数学学习思想的培养,要对学生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都应该强调自主性,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于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三)培养习惯的良好延续,完善有效衔接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般不会过多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些小学毕业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一开始感到困难的往往并不是数学知识概念的难以理解,也不是对于数学方法的欠缺,而是在小学学习中已经养成的一套固有的学习习惯放在初中并不适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升初的阶段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这些习惯在初中学习中也能适用,比如有效的预习和复习、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书写规范等习惯,从而进一步完善小升初数学学习上的有效衔接。
综上所述,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数学教学质量低下,重視和提高小升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势在必行,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数学教师,都有义务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找准小升初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点,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实现平稳、顺利的过渡,并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一直能保持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敬.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策略[J].时代教育,2014(2):137.
[2]胡兰芳.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过渡与衔接[J].考试周刊,2017(68):101.
[3]方海燕.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好家长,2017,000(025):160.
[4]禹睿芝.无缝对接,教育教学不留断档——小升初数学过渡教学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25):74-75.
[5]刘金.微课在小升初数学衔接中的作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7):60-61.
[6]罗永擘.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21):135-136.
[7]陈金杰.做好小升初英语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0(11):118.
[8]李月梅.数学写作在小升初数学学习衔接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9]杜爱文.九年制学校小升初数学衔接的问题探究[J].学苑教育,2020(08):57.
[10]刘玉勇.借小学数学“2+1”培养,助小升初有效衔接[J].内蒙古教育,2020(09):127-128.
[11]陈华忠.如何跨过“小初衔接”这道坎——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2019(26):45-46.
[12]郭力丹.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现状及其突破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