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UMU平台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策略

2021-05-23周慧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

周慧敏

【摘要】本文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探讨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策略,认为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必须整合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创设情境,挖掘生成性资源,以及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等,是开发小学开发《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UMU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一、引言

UMU平台是一款移动式互动学习平台,教师运用UMU平台可以创建活动或者微课,同时呈现互动结果与学习过程。运用UMU平台,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群互动、微课推送等功能,整理和开发使用与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激活学习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德性成长,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生动高效。本文主要以三年级下学期《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我能做点什么》一课为例,探讨运用UMU平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二、基于UMU平台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UMU平台:整合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

借助UMU平台,必须首先整合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如商店、纪念馆、博物馆、公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场馆、校外教育基地以及区域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根据当地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学生的生活是鲜活有效的课程资源。因为前置性调查活动尤为重要,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补充,所以UMU平台上问卷设置功能,有不同的调查类型可以自主选择,还能通过二维码即时推送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图表即时清晰呈现。如,三年级下学期《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我能做点什么》一课中罗列了一系列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学生真实生活存在的,更不是学生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的。UMU平台充分解决了这一教学中的瓶颈问题,以教材为载体,通过课前调查引入社区真实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把生活资源与课程资源相整合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前通过平台自主设计问卷,并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采访居民、拍摄视频和照片,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和了解社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依据学生的调查结果,确立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产生参与社区建设的欲望。”学生调查所得构成了课堂中最可贵的课程资源。课堂上,各个小组通过平台呈现本次调查的结果,有視频、有语音、有照片,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所有的调查结果都由信息平台自动记录并形成数据分析,减少了传统品德课堂用纸质调查问卷后需要统计分析的环节,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正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学生产生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教师据此确立教学目标2及教学难点“建立规则意识,培养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为社区建设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公民素养。”所以,在接下来的“社区建设我能行”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群策群力探究解决社区调查中的问题。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把课程资源与生活资源相融合,使学生聚焦调查结果中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学生发现的最严重的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UMU平台:创设情境,挖掘生成性资源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适宜的情境可以激发情绪,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行动上的自觉。因此,在《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我能做点什么》一课中,笔者利用UMU平台学习群的互动功能,创设这样的具体社会问题情境:当学生通过平台的学习群功能展示自己在工地上拍摄的视频时,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教室中回荡,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纷纷表示“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听到这样的声音都头痛”等。此时,教师及时追问,并引发了共同的话题:“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境?”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回忆了自己楼下装修吵得无法睡觉的经历:有的诉说居住在繁华路段被汽车噪音困扰的情况;还有的谴责广场舞噪音实在令人不胜其烦。教师相机出示工地噪音、交通噪音,以及涉及生活噪音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感悟:在生活中制造这些噪音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触犯法律的行为的。学生集体讨论并制订解决社区问题的行动方案时,学生利用UMU平台的拍照推送小组设计的方案,教师发现安保小组的学生在行动方案里把“投诉”改为“反映情况”,教师挖掘这一在场因素,马上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引发集体讨论,学生体会要用最善的方式解决问题,做一名有智慧的公民等。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在一次次追问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体验。

三、UMU平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

基于UMU平台的个性化学习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通过课前调查的分析,及教学中讨论组的互动交流,对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度更明晰,从而有效地制定教学方案和指导策略,整合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有针对性地制作学生个体的“微课”,这样的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例如,在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过去的游戏我会玩”一课教学活动中,笔者利用UMU平台做了这样的尝试,先让学生在平台上上传“我和爸爸妈妈玩了一个传统游戏”视频,在共同点播,共同分享后,发动学生利用UMU平台上的问卷功能就“我最喜欢的一个游戏”进行投票,并探究原因。这些做法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发的是个性化学习资源。教师、家长和学生借助平台共同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资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智慧也得到自然生成。又如,在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中“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我能做点什么”一课中,教师上传微课,让学生掌握制订行动方案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能逐一呈现在云平台上,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共同通过云平台讨论并完善方案,并最终形成师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总之,借助UMU平台,能有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进课堂德育的效率与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2019年教育科研课题“运用UNU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批准号:1201930236)成果)]

参考文献:

[1]陈美玲.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3).

[2]杨瑞国.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J].小学德育,2010(18).

[3]谭庆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品德课堂中的应用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6(2).

[4]徐凌.“拇指课堂”IPAD融入品德课堂教学之新尝试——以《我是独生女(子)》一课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3(11).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