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需要时,我们恰好在
2021-05-23雁南飞
雁南飞
是天使在求救
可爱的婉儿,我与她的相识源于一次紧急救援。一次,树洞救援团的梁老师紧急发布: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发布了自杀消息,我通过微博四处寻找这位患者的真实信息时,偶然间看见了婉儿给患者的留言,感覺她们应该互相认识。我当下立刻私信向婉儿询问,她很快回了信息并提供了线索,多次交流后,我们成了大手牵小手的好朋友。
认识婉儿的那天,我正好加入树洞救援团满一个月。本以为充满爱心的她是个健康无恙的孩子,没想到15岁的她却早已是一名中度抑郁症患者,多次试图自杀,饱受折磨。她把自己跳舞的视频发给我,我是流着眼泪看完整个视频的,她说自己平时会在晚上哭泣发泄,由于很怕第二天眼睛红肿被别人看见,就学会了用鼻子流眼泪。看到这些痛苦的文字,我只想隔着屏幕抱抱这个可怜的孩子。
随着跟婉儿的深入接触,我越来越发现,她简直就是少年版的我。我们生长在不同的年代,却在年少时承受着一样的痛苦。尘封的记忆猛然打开,当年的无助、孤独、痛苦还有刀片划过皮肤的触感恍如昨日,不知不觉中我已泪流满面。前一秒躲在黑暗角落里啜泣,后一秒笑容满面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我也曾用自杀和自残来狠狠折磨自己,很痛苦、很煎熬、很无助。
记得《摆渡人》一书里说:“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当生活的此岸彼岸中间横着茫茫人海,谁会为你的灵魂指引方向,并拉你一把呢?答案是,只有自己,我就是那个已经上岸的灵魂。
相识第三天,我收到婉儿发来的语音:“姐姐,我昨天又发病了,而且挺严重的。”原来,一个同学看见婉儿和同桌去外面吃早餐,叫她帮带两个鸡排煎饼果子回来。吃完早餐,婉儿发现店里的鸡排煎饼果子卖没了,俩孩子一合计,就买一个别的品种的吧,因为这个同学经常剩饭,也许只买一个就不会浪费太多。
当婉儿把煎饼果子递给那个同学时,对方大发雷霆,一直逼问婉儿为什么只买一个?婉儿向她反复解释,她还是不依不饶,考试时候还特意跑到婉儿的后排坐,用脚踢她的凳子、用手捶她的后背,还跟旁边同学议论她、用纸条不断地丢她。
一个多小时过后,婉儿开始胸闷、头晕、恶心。她知道自己身体不对劲了,赶紧去办公室告诉老师,老师一边安慰她,一边打电话给她妈妈,她坐在办公室发抖,水也喝不下去,全身像有无数的蚂蚁在爬。当妈妈赶过来带她回到家时,婉儿已经彻底失控,她开始砸东西、捶墙壁、踹房门。只是因为妈妈守在身边她才没有自残,但回到房间还是忍不住使劲儿掐自己。
听完婉儿的陈述,我心里痛极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几次对话之后,婉儿的病因才逐渐浮出水面。
高压管制下的亲情与哀怨
婉儿的家里,有一个温柔且善解人意的妈妈,也有一个严厉甚至有些不通情理的爸爸。
婉儿的爸爸其实挺爱孩子的,只是他一直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倾尽所有让女儿学习各种才艺。他一直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育儿理念,但他不知道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给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在这种高压管制下,婉儿对他充满了恐惧。从5岁起,婉儿就开始有了轻生的念头,有一段时间,她每晚都会躲在房间里哭泣以排泄心中的怨言。
不久,爸爸得知婉儿患上了抑郁症,错愕之余十分不理解:“我也是从小被父母打大的,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打一下能有什么问题呢?”他觉得是孩子太脆弱,开始天天给婉儿讲一堆大道理,有时候婉儿实在受不了跑进房间,他还一直追进房间讲个不停,甚至掰开婉儿堵住双耳的手,逼婉儿去听。婉儿几乎每天都活在崩溃里,也是从那时开始了自残。
身为父母,我们也许都会理解为孩子倾尽所有,却不能理解孩子不理不听时的那种焦虑。许多父母的出发点就错了:他们把孩子当成艺术品来雕琢,他们追求完美,无法容忍缺陷。但孩子不是附属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需求的活生生的人类。教育孩子应该张弛有度,而不是一味地压制。
现在,婉儿最怕的就是考试,因为患病,许多功课耽误了,她更加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也害怕失败。当老师在周五宣布下个星期四要考试时,婉儿立刻就觉得胸闷气短。但这次,她听了我的建议向老师请假,老师也给了她3天假期。在这3天里,我第一次跟婉儿的母亲通了电话,我一直劝她不用太担心,现在婉儿有强烈的求生和改善现状的欲望,加上医生的心理干预和药物辅助,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而当下最主要的,是婉儿的父亲要彻底转变想法,试着设身处地理解孩子。我建议下次去心理门诊时由爸爸带婉儿去,让他与医生详细交流,这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隔了一个星期,我意外地接到了婉儿的语音连线请求,原来,经过上次问诊,她的爸爸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了。我和她在电话中谈天说地,吐槽她爸爸的不修边幅,吐槽我儿子的不讲卫生,哈哈大笑十分开心。后来我终于忍不住问她:“下周就要考试了,你紧张吗?”婉儿沉默了一下,说有一点。我安慰她:“婉儿,你只是因为生病而导致成绩退步,但暂时的退步并不代表你永远退步,人生会有许多考试,这只是其中一次而已,放轻松好吗?”婉儿说:“好,我试试吧。”
葡萄佳酿,终成芬芳
考前的晚上,我给婉儿妈妈发了一条信息,叫她在家里尽量营造轻松的气氛。临睡前,我发微信问她:“婉儿,如果你是跑步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忽然摔了一跤,你会继续跑下去还是退赛?”她说:“那肯定是爬起来继续向前跑啊!”我说:“其实比赛跟考试一样,你现在生病了,就相当于是在比赛中摔了一跤。不要怕,爬起来继续向前跑,不要管结局如何,只要坚持就是胜利!”我顿了顿,“但如果你在比赛中扭伤了脚,就不要继续向前跑了,养好伤比什么都强。明天考试放轻松,尽量转移注意力,如果觉得自己很不舒服,那么停止马上回家。”婉儿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整个上午我都是忐忑不安的,中午12点一回家我就赶紧和婉儿通了电话。“婉儿,考试的时候有没有不舒服?”听到我声音里的急切,婉儿连忙说:“我迟到了,没有时间考虑其他,很快就做完了会做的题目,不会做的就空在那里。虽然有些题不会做,也不能提前交卷,怕自己胡思乱想就检查了好几遍。”听着孩子在电话那头轻松愉快的声音,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放下电话的我不经意间看了一眼日历,与婉儿初次相识至今已半年有余。回头想来,在抚慰婉儿这件事情上取得了初步成效,我真的很欣慰,虽然婉儿离康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积蓄所有的力量去创造奇迹,一切美好终将如约而至。困难就像窗外的雪花,当太阳探出头来,它们就会融化。
平日会接到许多孩子的父母发来的感谢话语,每次我们都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其实在业余时间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只不过是你们需要时,我们恰好在,仅此而已。
在树洞救援团救助他人,就像把葡萄酿成酒的发酵过程,这是一个凝聚力量的过程。发酵是坚不可摧的力量,它让果实在腐败中繁育新的生命,在葡萄变成酒的过程中,它冒着气泡上下翻滚,然后实现升华。我希望每一位树洞宝宝就像葡萄酿成酒一样,凝聚所有力量来实现自我升华,每一位树洞救援团的老师也会一直关注他们,陪伴着他们完成从茧到蝶的蜕变。